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明法专利>正文

一种河床淤泥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323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3:39
一种河床淤泥再利用装置,包括搅拌室,其特征在于,搅拌室内转动式设有从动轴,从动轴上水平设有若干个搅拌叶片,从动轴下部外表面设有螺旋叶片;所述从动轴上部固定安装有从动带轮,搅拌室内设有过滤板,第一铰支座与第二铰支座之间安装有伸缩杆,搅拌室右端设有成型室,钢丝绳竖直向下贯穿成型室设置,成型室内设有压板,钢丝绳底端固定在压板上表面,成型室内部设有成块塑性槽,所述成块塑性槽内设有若干个纵向隔板和横向隔板,纵向隔板和横向隔板相互垂直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设计合理,不仅解决了河床底部的淤泥问题,同时变废为宝,将淤泥转变成施工材料,可用于铺路等建筑施工,实现了资源再利用。

A reutilization device for river bed silt

Recycling device of silt, including the mixing chamb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mixing chamber with rotating the driven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tirring blades on the driven shaft, the driven shaft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outer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spiral blade; the driven shaft are fixedly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driven pulley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board, a stirring chamber, between the first hinge bearing with second hinge bearing mounted telescopic rod, the right end is provided with a mixing chamber molding chamber, the wire rope vertically downward through the molding chamber set, mold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bottom plate, the wire rope is fixed on the plate surface, forming the indoor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lastic block into the groove, into a 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baffle and the baffle is provided with transverse a plastic tank, a longitudinal baffle and transversal baffle plates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the invention has reasonable design,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 of river bottom silt, silt will also turn The mud turns into construction material, which can be used for construction of pavement and so on, so as to realize the reuse of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床淤泥再利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机械设备
,具体是一种河床淤泥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河道中的水生物、河岸上的落叶杂草等杂物落入到河床中在经过沉积腐烂之后形成河床沉积物,这些杂物与泥土混合形成了河床的淤泥;出于提升河水的水质考虑,需要定期的将河床底部的淤泥抽出以进行清淤处理,目前大多数的淤泥被当作废物,然而河床淤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塑性,塑性干燥后可用来作为铺路的底层填充块或者用于其他建筑方面,目前缺少将河床淤泥进行加工处理的装置以实现河床淤泥的资源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床淤泥再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床淤泥再利用装置,包括搅拌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室顶部设有进料管,进料管上铰接有密封盖板,搅拌室内转动式设有从动轴,从动轴上水平设有若干个搅拌叶片,从动轴下部外表面设有螺旋叶片;所述从动轴上部固定安装有从动带轮,搅拌室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设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与从动带轮连接;搅拌室内设有过滤板,过滤板右端铰接在搅拌室侧壁上,过滤板底部设有第一铰支座,搅拌室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铰支座,所述第一铰支座与第二铰支座之间安装有伸缩杆;搅拌室底部设有排污泵,排污泵上连通有排水管;搅拌室右端设有成型室,所述成型室与搅拌室连通,成型室顶部设有输出转轴,输出转轴上同轴固定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外边缘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套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竖直向下贯穿成型室设置,成型室内设有压板,所述钢丝绳底端固定在压板上表面,压板上设有两根复位弹簧;成型室底部设有加热器,成型室侧壁上开设有透气通孔,成型室内部设有成块塑性槽,所述成块塑性槽内设有若干个纵向隔板和横向隔板,纵向隔板和横向隔板相互垂直设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伸缩杆下端铰接在第二铰支座上,伸缩杆上端铰接在第一铰支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输出转轴上连接有驱动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复位弹簧上端固定在成型室上,复位弹簧下端固定在压板上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成块塑性槽位于压板正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搅拌叶片对河床淤泥进行搅拌,使得淤泥能够均匀混合,利于后续的成型处理;调节伸缩杆即可使过滤板倾斜,便于淤泥进入到成型室内,转动的转轮通过钢丝绳带动压板对成块塑性槽内的河床淤泥进行反复的挤压塑性,加热器对淤泥进行加热,促进了水分的蒸发,加快了淤泥塑性成块的速度;本装置设计合理,不仅解决了河床底部的淤泥问题,同时变废为宝,将淤泥转变成施工材料,可用于铺路等建筑施工,实现了资源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中成块塑性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室、2-搅拌叶片、3-过滤板、4-过滤板、5-伸缩杆、6-第二铰支座、7-排水管、8-排污泵、9-螺旋叶片、10-螺旋叶片、11-成块塑性槽、12-成型室、13-压板、14-透气通孔、15-复位弹簧、16-钢丝绳、17-转轮、18-输出转轴、19-驱动电机、20-主动带轮、21-主动轴、22-传动皮带、23-从动轴、24-从动带轮、25-密封盖板、26-进料管、27-纵向隔板、28-横向隔板、29-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河床淤泥再利用装置,包括搅拌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室1顶部设有进料管26,进料管26上铰接有密封盖板25,搅拌室1内转动式设有从动轴23,从动轴23上水平设有若干个搅拌叶片2,从动轴23下部外表面设有螺旋叶片9;所述从动轴23上部固定安装有从动带轮24,搅拌室1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9,驱动电机19上设有主动带轮20,所述主动带轮20通过传动皮带22与从动带轮24连接;搅拌室1内设有过滤板3,过滤板3右端铰接在搅拌室1侧壁上,过滤板3底部设有第一铰支座4,搅拌室1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铰支座6,所述第一铰支座4与第二铰支座6之间安装有伸缩杆5;搅拌室1底部设有排污泵8,排污泵8上连通有排水管7;搅拌室1右端设有成型室12,所述成型室12与搅拌室1连通,成型室12顶部设有输出转轴18,输出转轴18上同轴固定安装有转轮17;所述转轮17外边缘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9,固定块29上套设有钢丝绳16,所述钢丝绳16竖直向下贯穿成型室12设置,成型室12内设有压板13,所述钢丝绳16底端固定在压板13上表面,压板13上设有两根复位弹簧15;成型室12底部设有加热器10,成型室12侧壁上开设有透气通孔14,成型室12内部设有成块塑性槽11,所述成块塑性槽11内设有若干个纵向隔板27和横向隔板28,纵向隔板27和横向隔板28相互垂直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使用时,打开密封盖板25,将河床淤泥通过进料管26倒入到搅拌室1内,驱动电机19带动主动轴21转动,主动轴21对主动带轮20进行驱动,主动带轮20通过传动皮带22带动从动带轮24转动,从动带轮24带动从动轴23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片2进行旋转并对搅拌室1内河床淤泥进行搅拌,螺旋叶片9对河床淤泥起到向上提升翻动的作用,使得河床淤泥得到均匀混合,利于后续的塑形成块;河床淤泥中的污水经过过滤板3下落到搅拌室1底部,排污泵8将污水泵出,经过排水管7排出搅拌室1;伸缩杆5伸长并将过滤板3顶起,此时过滤板3左端高于右端,过滤板3上的河床淤泥沿着过滤板3上表面滑入到成型室12中的成块塑性槽11内;驱动装置驱动转轮17转动,当转轮17上的固定块29在转动到最高点位置过程中,钢丝绳16向上拉动压板13,复位弹簧15受力压缩,当转轮17上的固定块29在转动到最低点位置过程中,复位弹簧15伸长并对压板13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此时压板13向下移动并对成块塑性槽11内的淤泥进行挤压成型;压板13对成块塑性槽11内的河床淤泥进行反复的挤压塑性,加热器10对淤泥进行加热,淤泥透气通孔14进行通风,促进了水分的蒸发,加快了淤泥塑性成块的速度;本装置设计合理,不仅解决了河床底部的淤泥问题,同时变废为宝,将淤泥转变成施工材料,可用于铺路等建筑施工,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河床淤泥再利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床淤泥再利用装置,包括搅拌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室(1)顶部设有进料管(26),进料管(26)上铰接有密封盖板(25),搅拌室(1)内转动式设有从动轴(23),从动轴(23)上水平设有若干个搅拌叶片(2),从动轴(23)下部外表面设有螺旋叶片(9);所述从动轴(23)上部固定安装有从动带轮(24),搅拌室(1)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9),驱动电机(19)上设有主动带轮(20),所述主动带轮(20)通过传动皮带(22)与从动带轮(24)连接;搅拌室(1)内设有过滤板(3),过滤板(3)右端铰接在搅拌室(1)侧壁上,过滤板(3)底部设有第一铰支座(4),搅拌室(1)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铰支座(6),所述第一铰支座(4)与第二铰支座(6)之间安装有伸缩杆(5);搅拌室(1)底部设有排污泵(8),排污泵(8)上连通有排水管(7);搅拌室(1)右端设有成型室(12),所述成型室(12)与搅拌室(1)连通,成型室(12)顶部设有输出转轴(18),输出转轴(18)上同轴固定安装有转轮(17);所述转轮(17)外边缘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9),固定块(29)上套设有钢丝绳(16),所述钢丝绳(16)竖直向下贯穿成型室(12)设置,成型室(12)内设有压板(13),所述钢丝绳(16)底端固定在压板(13)上表面,压板(13)上设有两根复位弹簧(15);成型室(12)底部设有加热器(10),成型室(12)侧壁上开设有透气通孔(14),成型室(12)内部设有成块塑性槽(11),所述成块塑性槽(11)内设有若干个纵向隔板(27)和横向隔板(28),纵向隔板(27)和横向隔板(28)相互垂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床淤泥再利用装置,包括搅拌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室(1)顶部设有进料管(26),进料管(26)上铰接有密封盖板(25),搅拌室(1)内转动式设有从动轴(23),从动轴(23)上水平设有若干个搅拌叶片(2),从动轴(23)下部外表面设有螺旋叶片(9);所述从动轴(23)上部固定安装有从动带轮(24),搅拌室(1)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9),驱动电机(19)上设有主动带轮(20),所述主动带轮(20)通过传动皮带(22)与从动带轮(24)连接;搅拌室(1)内设有过滤板(3),过滤板(3)右端铰接在搅拌室(1)侧壁上,过滤板(3)底部设有第一铰支座(4),搅拌室(1)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铰支座(6),所述第一铰支座(4)与第二铰支座(6)之间安装有伸缩杆(5);搅拌室(1)底部设有排污泵(8),排污泵(8)上连通有排水管(7);搅拌室(1)右端设有成型室(12),所述成型室(12)与搅拌室(1)连通,成型室(12)顶部设有输出转轴(18),输出转轴(18)上同轴固定安装有转轮(17);所述转轮(17)外边缘固定安装有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法
申请(专利权)人:王明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