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954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1:58
一种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包括撑架、连接架、固定架和密封条,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一装配空间,固定架包括装配锁舌,装配锁舌包括第一舌体、第二舌体和连接件,装配锁舌置于第一装配空间内,第一舌体与所述的第一连接臂装配,第二舌体与第二连接臂装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复合墙板装配组件,系统构造简单,安装方便(施工进度不受材料加工周期的影响),施工进度快;降低安装成本。安装完成后,不需要现场打胶处理,分格缝条清晰顺直,表面质量完美,能有效表达建筑效果。

Composite wall assembly assembly

A composite wallboard assembly comprises a supporting frame and a connecting frame and a fixed frame and a sealing strip, a connecting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arm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arm and the first assembly space, the fixing frame comprises a lock tongue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lock tongue, tongue, tongue and a connecting piece second, a lock tongue assembly in the first assembly space first, the tongue body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arm assembly, second tongu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arm assembly. The composite wall panel assembly modul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ystem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progress is not affected by the material processing cycle), and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is fast. The installation cost is reduced. After the installation is completed, there is no need for field glue treatment, the split seam is clear and straight, the surface quality is perfect, and the building effect can be effectively expres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墙板装配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机构,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用于对各个复合墙板进行连接。
技术介绍
目前金属复合墙板系统之金属复合面板采用背板切割槽口、折边与角码连接形式,利用螺钉固定在主、次龙骨上;板间留缝塞泡沫棒,然后打硅酮密封胶封闭;形成封闭系统。金属复合面板的加工工艺繁多,工期长。尤其是异形板加工难度大,尺寸难以保证,由此导致板间胶缝宽度不统一,影响建筑外观效果。如图1所示,现有的金属复合墙板系统分缝采用建筑硅酮密封胶1封闭防水,金属复合面板2直接承受风荷载,再通过连接件3传递至结构龙骨,主龙骨4和次龙骨5。金属复合面板的厚度、连接件强度及结构龙骨规格尺寸需要根据风荷载值计算确定。由于面板需要进行折边加工并进行连接。如果在工厂进行加工,则尺寸难以满足工程现场实际尺寸需求,加工、周转工期长。如果在工程现场加工,面板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加工周期亦较长,影响施工进度及建筑外观效果。现有的金属复合墙板系统,其面板及连接件还承受风荷载正负压,在不同地区安装时,还需要对面板的厚度及连接件的强度进行计算,且在负风压的作用下容易发生金属复合墙板系统破坏。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国内工程所用金属复合面板通用厚度为4mm以上,建造成本显著上升。现有的金属复合墙板系统,其对于主龙骨和次龙骨的放线、定位和安装还直接影响面板的加工尺寸、定位和安装,从而增加工期,增加安装成本,导致面板纵横胶缝宽度不一,外观胶缝不顺直。现有的金属复合墙板系统的防水主要靠建筑硅酮密封胶缝,打胶质量、密封胶的龟裂直接影响系统的防水要求,甚至产生系统渗漏情况。为此,现有的金属复合墙板系统的构造存在诸多缺陷,需要另辟蹊径寻找构造复合墙板的新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应用于金属复合墙板系统,减小面板厚度,进一步降低建造成本。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应用于金属复合墙板系统,提高系统安装的便捷性,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应用于金属复合墙板系统,使得分格缝条顺直、宽度统一,有效保证外观质量。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应用于金属复合墙板系统,使得分格缝条顺直、宽度统一,在风荷载作用下保证系统安全,满足防水要求的同时有效表达建筑外观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包括:撑架,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第一支撑臂用于固定于墙体,第二支撑臂用于承载面板;连接架,其包括支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第一连接臂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另一端设置第一装配件,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另一端设置第二装配件;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之间形成第一装配空间;固定架,其包括装配锁舌、第一侧檐和第二侧檐,装配锁舌包括第一舌体、第二舌体和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舌体和第二舌体连接,第一舌体和第二舌体之间形成第二装配空间;密封条,设置于第二装配空间内,其包括本体、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一舌体装配,第二侧壁与第二舌体装配;装配锁舌置于第一装配空间内,第一舌体与第一连接臂装配,第二舌体与第二连接臂装配。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撑架至少2件,呈间隔设置,连接架置于任意2件撑架的间隔区域内。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撑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连接,与第一支撑臂所成的第一夹角为30°~70°;与第二支撑臂所成的第二夹角为30°~70°。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撑架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平行,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连接,整体呈“Z”字形,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相等。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在第一舌体形成第二装配空间的一侧上设置舌体第一连接件,在第二舌体形成第二装配空间的一侧上设置舌体第二连接件,密封条的两侧分别设置侧壁第一连接件(优先选择槽体)和侧壁第二连接件(优先选择槽体),舌体第一连接件与侧壁第一连接件装配,舌体第二连接件与侧壁第二连接件装配。还在第一舌体上设置舌体第三连接件,在第二舌体上设置侧壁第四连接件,舌体第三连接件与第一装配件扣合,舌体第四连接件与第二装配件扣合。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装配锁舌置于第一装配空间内,第一舌体与第一连接臂装配,第二舌体与第二连接臂装配。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侧壁第一连接件与舌体第一连接件装配的连接处、侧壁第二连接件与舌体第一连接件装配的连接处、舌体第三连接件与第一装配件装配的连接处,以及舌体第四连接件与第二装配件装配的连接处共面,以增强固定架与连接架之间的装配的作用力。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舌体第三连接件与第一装配件装配的各个连接处位于第一平面上,舌体第四连接件与第二装配件装配的各个连接处位于第二平面上,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而成的二面角为40°~70°,以增强复合墙板之间对外力的载荷,实现复合墙板的固定牢固。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密封条的本体的上缘至第二装配空间开口处的距离为10mm±1mm,以增强固定架与连接架之间的装配的作用力,以增强复合墙板之间对外力的载荷,实现复合墙板的固定牢固。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侧壁第一连接件与舌体第一连接件装配的连接处与舌体第三连接件与第一装配件装配的连接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mm±1mm,以增强复合墙板之间对外力的载荷,实现复合墙板的固定牢固。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侧壁第二连接件与舌体第二连接件装配的连接处与舌体第四连接件与第二装配件装配的连接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mm±1mm,以增强复合墙板之间对外力的载荷,实现复合墙板的固定牢固。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在第一侧檐的下檐面和第二侧檐的下檐面,分别设置阻尼机构。本技术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采用3mm厚金属复合板为面板,更轻薄,型材用量更少,成本低。所有材料在现场切割,不需要其它的任何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系统构造简单,安装方便(施工进度不受材料加工周期的影响),施工进度快;降低安装成本。安装完成后,不需要现场打胶处理,分格缝条清晰顺直,表面质量完美,能有效表达建筑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系统内部形成空腔并与外部连通,内外气流平衡,受风荷载影响极小。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系统内外气压平衡,雨水进入内部的机率小,通过交接缝进入系统内部的微量雨水可由系统底部的滴水孔排出(在系统内部还设置防水层起到防堵雨水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金属复合墙板连接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复合墙板装配组件的撑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复合墙板装配组件的连接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复合墙板装配组件的固定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复合墙板装配组件的密封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各个组件装配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应用于墙板系统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复合墙板装配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架,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的第一支撑臂用于固定于墙体,所述的第二支撑臂用于承载面板;连接架,其包括支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的第一连接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的支架上,另一端设置第一装配件,所述的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的支架上,另一端设置第二装配件;在所述的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的第二连接臂之间形成第一装配空间;固定架,其包括装配锁舌、第一侧檐和第二侧檐,所述的装配锁舌包括第一舌体、第二舌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舌体和所述的第二舌体连接,所述的第一舌体和所述的第二舌体之间形成第二装配空间;密封条,设置于第二装配空间内,其包括本体、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的第一舌体装配,所述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的第二舌体装配;所述的装配锁舌置于所述的第一装配空间内,所述的第一舌体与所述的第一连接臂装配,所述的第二舌体与所述的第二连接臂装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架,其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的第一支撑臂用于固定于墙体,所述的第二支撑臂用于承载面板;连接架,其包括支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的第一连接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的支架上,另一端设置第一装配件,所述的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的支架上,另一端设置第二装配件;在所述的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的第二连接臂之间形成第一装配空间;固定架,其包括装配锁舌、第一侧檐和第二侧檐,所述的装配锁舌包括第一舌体、第二舌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舌体和所述的第二舌体连接,所述的第一舌体和所述的第二舌体之间形成第二装配空间;密封条,设置于第二装配空间内,其包括本体、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的第一侧壁与所述的第一舌体装配,所述的第二侧壁与所述的第二舌体装配;所述的装配锁舌置于所述的第一装配空间内,所述的第一舌体与所述的第一连接臂装配,所述的第二舌体与所述的第二连接臂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架至少2件,呈间隔设置,所述的连接架置于任意2件所述撑架的间隔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的第二支撑臂连接,与所述的第一支撑臂所成的第一夹角为30°~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的第二支撑臂连接,与所述的第二支撑臂所成的第二夹角为30°~7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架呈“Z”字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锁舌置于所述的第一装配空间内,所述的第一舌体与所述的第一连接臂扣合,所述的第二舌体与所述的第二连接臂扣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舌体形成第二装配空间的一侧上设置舌体第一连接件,在所述的第二舌体形成第二装配空间的一侧上设置舌体第二连接件,所述密封条的两侧分别设置侧壁第一连接件和侧壁第二连接件,所述的舌体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的侧壁第一连接件装配,所述的舌体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的侧壁第二连接件装配。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墙板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舌体第一连接件为槽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忠田伟才李瑞庆
申请(专利权)人:霍高文建筑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