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会专利>正文

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62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属一种便携式床,包括床体与底脚体,所述床体为多个单元拼接而成,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通过柔性材料连接而成,底脚体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充气腔体,且每个充气腔体上均设有独立的充气口,所述充气腔体的形状与车内前后排座椅之间的空间相吻合,所述充气腔体的高度与车内后排座椅的高度齐平。通过采用折叠式的硬体床面,并由充气底脚体进行支撑,使得床面硬度足够支撑人体重量,亦可解决后排腿部空间使得床面无法平置摆放的缺陷,亦可根据需充放底脚体中各个充气腔体内的气体,实现可以一边正常坐姿,一边平躺的功能;通过相互拼接单元之间的柔性材料可方便的折叠床体,适宜于在各类汽车的后排使用。

The vehicle type conjoined air foot hard be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mounted hard foot conjoined air bed, which belongs to a portable bed, comprising a bed body and foot body, the bed body into a plurality of units assembled between two adjacent units connected by a flexible material, the inner portion of th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inflatable cavity. And each of the inflatable mouth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independent, the inflatable space between rows of seats and the shape of the cavity inside the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match, the air cavity and the height of the car rear seat height flush. By using the folding bed hardware, and is supported by a pneumatic foot body, the bed surface hardness is enough to support the weight of the human body, but also solves the rear legroom in the bed surface can not be placed flat defects, can also b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gas in the body cavity of each foot inflatable, can achieve normal while sitting, lying side function; folding bed body through a flexible material between the splicing unit can be convenient, suitable for use in various types of car r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床,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人们在汽车上暂时休息几率越来越高,因此市面上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车载床产品,这些车载床为便于收纳,多采用充气式的结构,使得床体在非充气状态下仅占用较小的空间,便于放置在汽车后备箱中,但这类充气的床体由于内部由空气填充,因而床面太软,没有支撑,使得人们长时间躺卧在上面会感觉腰酸背痛,因而有必要针对现有的车载床结构进行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以期望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充气床的床面太软,没有支撑,使得人们长时间躺卧易感觉腰酸背痛等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包括床体与底脚体,所述床体为多个单元拼接而成,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通过柔性材料连接而成,所述底脚体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充气腔体,且每个充气腔体上均设有独立的充气口,所述充气腔体的形状与车内前后排座椅之间的空间相吻合,所述充气腔体的高度与车内后排座椅的高度齐平。作为优选,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充气腔体为两个,且两个充气腔体由底脚体中部的隔层所隔断,所述两个充气腔体的容积相等。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床体由四个单元拼接而成,所述四个单元两两之间的长度比和宽度比均为6:4。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床体的上表面设有柔软材料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采用折叠式的硬体床面,并由充气底脚体进行支撑,使得床面硬度足够支撑人体重量,亦可解决后排腿部空间使得床面无法平置摆放的缺陷,亦可根据需充放底脚体中各个充气腔体内的气体,实现可以一边正常坐姿,一边平躺的功能;通过相互拼接单元之间的柔性材料或者拉链可方便的折叠或拆卸床体,亦可通过调整床体的尺寸适宜于在各类汽车的后排使用,同时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结构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床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底脚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中,1为床体、2为底脚体、21为充气口、3为柔软材料层、4为隔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参考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包括床体1与底脚体2,该床体1为多个单元拼接而成,并且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通过柔性材料连接而成,前述的底脚体2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充气腔体,且每个充气腔体上均设有独立的充气口21,并且充气腔体的形状与车内前后排座椅之间的空间相吻合,另外,充气腔体的高度与车内后排座椅的高度齐平,以便于前述的床体1可在车内后排座椅及底脚体2上平置放置;而为提升床体1上躺卧的舒适性,最好在前述床体1的上表面设置一层柔软材料层3。前述的床体1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为任意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配合底脚体2中至少两个充气腔体,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折叠式的硬体床面,并由充气底脚体2进行支撑,使得床面硬度足够支撑人体重量,亦可解决后排腿部空间使得床面无法平置摆放的缺陷,亦可根据需充放底脚体中各个充气腔体内的气体,实现可以一边正常坐姿,一边平躺的功能;通过相互拼接单元之间的柔性材料或者拉链可方便的折叠或拆卸床体1,亦可通过调整床体的尺寸适宜于在各类汽车的后排使用。正如图1所示出的,为便于折叠及在汽车后排座椅上放置,当床体1的形状设置为矩形时,可将上述的床体设置为由四个单元拼接而成,并将四个单元两两之间的长度比和宽度比均为6:4,正如上述所提到的,前述两个面积较小的单元可与底脚体2中至少两个充气腔体相配合,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同样的,亦可根据需要,随意的变换上述四个单元之间的长宽比例。再参考图2所示,在本技术用于解决技术问题更加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中,专利技术人为在实现底脚体2形态可变性的同时,降低底脚体2的加工难度,因而直接将上述的充气腔体设置为两个,并将两个充气腔体通过底脚体2中部的隔层所隔断,进而使两个充气腔体的容积相等,使得即便一个充气腔体充气时,亦可保持床体支撑的稳定性。同理,也可根据需要,将两个充气腔体设置为一边大一边小的形式。参考图3所示,本技术上述优选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将图2所示的底脚体2放置在汽车前后排座位的空隙中,一般情况下,底脚体2应使用两个,再将图1所示的床体展开,平铺在后排座椅和底脚体2上即可,根据实际的需求,可将床体面积较小的一个单元折叠或通过拉链拆卸,然后只对底脚体2中的一个充气腔体充气,从而实现一边平躺,一遍坐姿,适于成人照顾熟睡的小孩;当需收纳时,取下床体1,通过各单元相互连接的柔性材料进行折叠,然后放掉底脚体2中全部充气腔体中的空气,将其与折叠后的床体1一并放入车辆后备箱即可。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包括床体(1)与底脚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为多个单元拼接而成,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通过柔性材料连接而成,所述底脚体(2)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充气腔体,且每个充气腔体上均设有独立的充气口(21),所述充气腔体的形状与车内前后排座椅之间的空间相吻合,所述充气腔体的高度与车内后排座椅的高度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式连体充气底脚硬面床,包括床体(1)与底脚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为多个单元拼接而成,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通过柔性材料连接而成,所述底脚体(2)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充气腔体,且每个充气腔体上均设有独立的充气口(21),所述充气腔体的形状与车内前后排座椅之间的空间相吻合,所述充气腔体的高度与车内后排座椅的高度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连体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会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