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氟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352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9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氟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所述氟酰胺与氯氟氰虫酰胺的质量配比为1~50:50~1。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农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和农药,高效、低毒、持效期长、可有效防治农作物纹枯病和鳞翅目害虫。

A pesticid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fluoramide and chlorofluoramid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esticid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fluoramide and chlorofluorocarbon amide, and the mass ratio of fluoramide and chlorofluorocarbon amide is 1 to 50:50 to 1.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pesticide containing the pesticide composition. The pesticide composition and pesticid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ve high efficiency, low toxicity and long lasting effect, 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crop sheath blight and Lepidoptera p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氟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含氟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农业害虫的抗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水稻生产中,水稻在生长阶段受到许多病虫害的影响,特别是二化螟、纹枯病等合并发生越来越严重,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害虫化学防治的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害虫抗性日益严重,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多,特别是对农业生产为害严重的鳞翅目类害虫,抗性程度较高,抗性发展速度相对较快。高强度的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用于水稻的农药主要为单一防止虫害或病害,可同时防治病害和虫害产品较少。因此,研究开发能够防治水稻病虫害的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氟酰胺(bifenazate)是一种含氟酰胺类杀菌剂,属于内吸性杀菌剂,可用来防治某些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以及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等。氯氟氰虫酰胺(cyhalodiamide)是浙江省化工研究院自行研制的新型杀虫剂,具有如下结构式(I):该杀虫剂属新型邻苯二甲酰胺类杀虫剂,通过激活兰尼碱受体细胞内钙释放通道,导致贮存钙离子的失控性释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作用于昆虫细胞兰尼碱(Ryanodine)受体的化合物。对鳞翅目害虫有广谱防效,与现有杀虫剂无交互抗性产生,非常适宜于现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的防治。氟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单独使用时用药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且长期单独使用容易造成害虫抗性程度不断增加。因此,将氟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进行复配对于高效、低毒、环保农药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具有高效、低毒、持效期长、可有效防治农作物纹枯病和鳞翅目害虫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药组合物,所述农药组合物包含氟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且氟酰胺与氯氟氰虫酰胺的质量配比为1~50:50~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包含氟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对于农药组合物中氟酰胺与氯氟氰虫酰胺的质量配比,优选的是,所述氟酰胺与氯氟氰虫酰胺的质量配比为1~10:1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农药,所述农药以重量计含有5~90%的上述农药组合物,其余为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农药以重量计含有5~40%的农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载体可以是固体或液体,通常用于配制杀虫剂组合物的任何载体均能使用。合适的固体载体包括:矿物类,植物类,合成填料类和无机盐类。其中矿物类包括硅酸盐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氧化物类。硅酸盐类例如高岭土,海泡石,珍珠陶土,蒙脱土,云母,蛭石,叶蜡石,滑石。碳酸盐类例如:碳酸钙,白云石。硫酸盐类如硫酸铵,硫酸钠,硫酸钙。氧化物类如生石灰,镁石灰,硅藻土。植物类例如:柑橘渣,玉米棒芯,谷壳粉,稻壳,大豆秸粉,烟草粉,胡桃壳,锯木粉。合成填料类如沉淀碳酸钙水合物,沉淀碳酸钙,白炭黑。无机盐类例如氯化钾,氯化钠。液体载体包括水和有机溶剂。当有效成分为悬乳剂时,有机溶剂起到增溶和防冻作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包括芳烃,例如苯、二甲苯、甲苯、烷基苯、烷基萘和氯代芳烃;氯代脂肪烃,例如氯乙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和多氯乙烷;脂肪烃,例如石油馏分、环己烷、轻质矿物油和石蜡。醇类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脂肪醇等;醚类例如甲基乙二醇醚,乙基乙二醇醚,石油醚。酮类例如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以及异氟尔酮、N-甲基-吡咯烷酮;特种溶剂还有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聚乙二醇,已腈;植物油及甲基化植物油。上述有机溶剂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还可以与水一起混合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助剂可以根据需要包括表面活性剂、消泡剂、增稠剂、助悬剂和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还可以根据需要包括本行业常用的其他助剂。表面活性剂可以是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或湿润剂;可以是离子型的或非离子型的。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包括:聚丙烯酸和木质素磺酸的钠盐和钙盐;分子中含有至少1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或脂肪胺与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缩聚产物;甘油、十二烷醇-1、十四烷醇-1、山梨醇、蔗糖或季戊四醇的脂肪酸酯;及它们与环氧乙烷和/或环氧丙烷的缩聚产物;它们的缩聚产物的硫酸盐或磺酸盐;在分子中至少含有10个碳原子的硫酸或磺酸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盐,较佳的为钠盐,如十二烷基硫酸钠、仲烷基硫酸钠、磺化蓖麻油的钠盐、烷芳基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环氧乙烷的聚合物、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乳化剂包括非离子型乳化剂和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优选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端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苯乙烯基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阴离子型乳化剂主要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三苯乙基酚聚氧乙醚磷酸酯胺盐,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胺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散剂包括:丙烯酸均聚物钠盐,马来酸二钠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松香嵌段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磺酸盐,端羟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对羟苯基木质素磺酸钠盐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湿润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萘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增稠剂包括黄原胶,硅酸镁铝,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胶,明胶,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消泡剂优选为:泡敌、硅酮类、C8~10脂肪醇、C10~20饱和脂肪酸类及酰胺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可以按照本领域通用的方法配置成乳油、油悬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农药组合物适合用于防治纹枯病和/或鳞翅目害虫。优选的是,纹枯病为水稻纹枯病。优选的是,所述鳞翅目害虫包括二化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农药组合物特别适合用于防治水稻中的纹枯病和/或鳞翅目害虫。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势:(1)组合物中两种药剂复配在一定配比范围内可明显扩大农药谱效果,达到病虫兼治的效果,还具有速效性好和持效性长的特点;(2)降低了使用剂量,减少农民用药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专利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专利技术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以下实施例中,除另有说明外,所有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实施例1:20%氟酰胺·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按氟酰胺5%、氯氟氰虫酰胺15%、磷酸酯分散剂(FS3000)4%、磺酸盐润湿剂(SXC)1%、硅酸镁铝1%、黄原胶0.1%、有机硅消泡剂0.3%、乙二醇5%、余量为去离子水的配方,将各组分按比例进行预先粉碎,再加入砂磨机中研磨,经高剪切混合后调配制得到20%氟酰胺·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该制备的悬浮剂应用于水稻二化螟和纹枯病防治。20%氟酰胺·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按有效成分5克/亩于二化螟卵孵化幼虫发生盛期和纹枯病发生初期兑水均匀喷雾,在药后7天对二化螟和纹枯病的防效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包含氟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且氟酰胺与氯氟氰虫酰胺的质量配比为1~50:5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包含氟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且氟酰胺与氯氟氰虫酰胺的质量配比为1~50:50~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酰胺与氯氟氰虫酰胺的质量配比为1~10:10~20。3.一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以重量计含有5~90%的农药组合物,其余为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农药组合物。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以重量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季平刘燕君邢家华董德臻胡冬松许勇华袁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