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3016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9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通过塔体内部从左到右串联设置有多层相同高度和相同布置方式的活性炭吸附层,采用多层结构,使得活性炭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及接触长度大大增加,以此大大提高了其净化面积和净化效果;设有放炭口和卸炭口,整体更换活性炭方便快捷,同时设计有炭层孔板和圆形炭孔;另外,活性炭采用柱状活性炭,吸附效率更高更经济;进口椎板与最左侧的活性炭吸附层之间还设置有前预过滤段,使废气中直径较大的粉尘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掉落至前预过滤段中,减少活性炭的吸附负担,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降低了净化成本。

A horizontal multi-layer series convenient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
本技术属于废气处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
技术介绍
废气净化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常见的废气净化有工厂烟尘废气净化、车间粉尘废气净化、有机废气净化、废气异味净化、酸碱废气净化、化工废气净化等。吸附塔是废气净化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净化过程中,有机废气气体由风机提供动力,正压或负压进入塔体,由于活性炭固体表面存在着未平衡和未饱和的分子引力或化学健力,因此当此固体表面与气体接触时,就能吸引气体分子,使其浓聚并保持在固体表面,污染物质从而被吸附,废气经过滤器后排放,而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吸附塔多采用单次活性炭吸附,很难在一次净化过程中满足废气净化的要求,净化效果不理想,不能根据废气的情况调整净化效果,活性炭净化的负担较重损耗严重,需要经常更换活性炭,更换过程复杂不便,同时由于气体的流动特性,整块活性炭净化板上活性炭的损耗程度不同,整体更换不够经济合理。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技术专利“一种便捷装卸料式多层活性炭吸附塔”(CN205127667U,授权公告日2016.04.06)公开了一种便捷装卸料式多层活性炭吸附塔,涉及废气处理
,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塔体,塔体左侧连接有进口椎板,右侧连接有出口椎板,进口椎板连接有进气口,出口椎板连接有出气口;塔体内部左侧面设有组装板,上方设有加炭口活动门,组装板上设有过滤层栅板,过滤层栅板内设有过滤层单元,塔体下表面位于过滤层栅板下方位置处设有卸炭槽,卸炭槽连接有出炭口;该技术采用顶部装料,底部卸料结构,装、卸料便捷,多层多风道结构,使得设备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大大增加了过滤面积,减少了设备压降,提高了处理量;同时设计有过滤层单元结构,可以根据活性炭板不同位置,活性炭的损耗情况局部更换活性炭,更加经济合理。该技术的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废气净化效果不理想,设备占地大,活性炭损耗严重,更换不便,不合理的更换方式、不够经济的问题,但是,根据其说明书及其附图3可知,其过滤层单元为横向间隔布置,其过滤层栅板至多为四个平行间隔布置,废气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有限,其净化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当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活性炭本身的吸附能力降低,其净化效果更是大大降低,而要克服这一问题,就需要频繁的更换活性炭,导致其净化成本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净化效果不理想、净化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为空心长方体结构,其左侧连接有进口椎板,右侧连接有出口椎板,所述进口椎板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出口椎板连接有出气口;所述进口椎板内还设置有进口导流板;所述进口导流板的水平中心线与所述塔体的水平中心线重合;所述塔体内部从左到右串联设置有多层相同高度和相同布置方式的活性炭吸附层;每一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上均设置有用于填充活性炭的炭层孔板;所述炭层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矩阵布置的圆形炭孔;所述圆形炭孔内填充有活性炭;每一层所述炭层孔板上的圆形炭孔的位置相同,每一层所述炭层孔板上的圆形炭孔连通;所述塔体顶部设置有多个放炭口;每一个所述放炭口的长度与每一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长度相同;所述塔体侧面还设置有多个卸炭口,每一个所述卸炭口的长度与每一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长度相同。进一步,为了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所述进口椎板与最左侧的活性炭吸附层之间还设置有前预过滤段,所述前预过滤段的中轴线与所述进口椎板的中轴线重合;使废气中直径较大的粉尘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掉落至前预过滤段中,减少活性炭的吸附负担。进一步,为了提高净化效果,所述活性炭采用柱状活性炭;所述柱状活性炭的长度小于等于每一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高度,其直径小于所述圆形炭孔的直径。进一步,为了防止异物落入,每一个所述放炭口上均设置有通过螺栓铰接的能够翻转的第一盖板;每一个卸炭口外侧均设置有通过螺栓铰接的能够翻转的第二盖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通过塔体内部从左到右串联设置有多层相同高度和相同布置方式的活性炭吸附层,采用多层结构,使得活性炭与废气的接触面积及接触长度大大增加,以此大大提高了其净化面积和净化效果;设有放炭口和卸炭口,整体更换活性炭方便快捷,同时设计有炭层孔板和圆形炭孔,可以根据活性炭不同位置活性炭的损耗情况局部更换活性炭,更加经济合理;另外,活性炭采用柱状活性炭,吸附效率更高更经济;当处理量很小时,可以减少放入的活性炭,节约成本,不至于活性炭的浪费;进口椎板与最左侧的活性炭吸附层之间还设置有前预过滤段,使废气中直径较大的粉尘在重力的作用下自行掉落至前预过滤段中,减少活性炭的吸附负担,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降低了净化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2中B-B截面的剖面图;图4为图1中单层炭层孔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塔体;101-进口椎板;102-进气口;103-出口椎板;104-出气口;105-活性炭吸附层;106-炭层孔板;107-圆形炭孔;108-放炭口;109-卸炭口;2-前预过滤段;3-第一盖板;4-第二盖板;5-进口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为空心长方体结构,其左侧连接有进口椎板,右侧连接有出口椎板,所述进口椎板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出口椎板连接有出气口;所述进口椎板内还设置有进口导流板;所述进口导流板的水平中心线与所述塔体的水平中心线重合;所述塔体内部从左到右串联设置有多层相同高度和相同布置方式的活性炭吸附层;每一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上均设置有用于填充活性炭的炭层孔板;所述炭层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矩阵布置的圆形炭孔;所述圆形炭孔内填充有活性炭;每一层所述炭层孔板上的圆形炭孔的位置相同,每一层所述炭层孔板上的圆形炭孔连通;所述塔体顶部设置有多个放炭口;每一个所述放炭口的长度与每一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长度相同;所述塔体侧面还设置有多个卸炭口,每一个所述卸炭口的长度与每一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长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多层串联便捷式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为空心长方体结构,其左侧连接有进口椎板,右侧连接有出口椎板,所述进口椎板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出口椎板连接有出气口;所述进口椎板内还设置有进口导流板;所述进口导流板的水平中心线与所述塔体的水平中心线重合;所述塔体内部从左到右串联设置有多层相同高度和相同布置方式的活性炭吸附层;每一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上均设置有用于填充活性炭的炭层孔板;所述炭层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呈矩阵布置的圆形炭孔;所述圆形炭孔内填充有活性炭;每一层所述炭层孔板上的圆形炭孔的位置相同,每一层所述炭层孔板上的圆形炭孔连通;所述塔体顶部设置有多个放炭口;每一个所述放炭口的长度与每一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的长度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忠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朗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