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水带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200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止水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的模板,两个所述模板上分别安装有正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宽度方向均垂直于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长度方向均沿待施工变形缝设置;所述第一挡板正对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具有沿长度方向贯通设置的定位槽;所述第二挡板正对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设置的凸棱,所述凸棱的宽度小于所述定位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挡板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挡板的宽度相一致,且与待浇筑墙体的厚度的一半相匹配。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在混凝土浇筑时将止水带稳定在墙体居中的位置,方便模板系统的支设和拆除,不会损伤止水带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止水带的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的涉及一种止水带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建造的管线公共隧道,将电力、通信、燃气、给水、热力、排水等两种以上市政管线集中敷设在该隧道内,将原来分开铺设的燃气管、雨水管、污水管以及高压电线等集中铺设、并行不悖,都纳入综合管廊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类管线的维修、扩容造成的“拉链路”和空中“蜘蛛网”的问题,对提升城市总体形象,创造城市和谐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随着城市区域的扩大及建设的发展,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优点逐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由于地下综合管廊中的管线种类多,如有高压电缆、弱电、通信传输、燃气、给水、污水等重要管线,潮湿和进水容易引起连接件的锈蚀和打火现象出现,影响管线安全使用。因此,地下综合管廊对防水的要求极高,而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缝处因结构原因是防水的薄弱环节,通常在变形缝处埋设止水带进行密封止水。止水带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防水止水的效果。止水带通常需要放置在墙体的中部位置,止水带在安装时,需要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位移。现有的固定方式大多需要在止水带的允许部位上穿孔打洞,稍有偏差,将会损坏止水带的有效防水部位,影响密封止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在混凝土浇筑时将止水带稳定在墙体居中的位置,方便模板系统的支设和拆除,不损伤止水带的固定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止水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待浇筑墙体两侧的模板,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模板的对拉螺栓;两个所述模板上分别安装有正对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宽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长度方向均沿待施工变形缝设置;所述第一挡板正对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具有沿长度方向贯通设置的定位槽;所述第二挡板正对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设置的凸棱,所述凸棱的宽度小于所述定位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挡板位于两个所述模板之间的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挡板位于两个所述模板之间的部分的宽度相一致,且与待浇筑墙体的厚度的一半相匹配,使两个所述模板依照待浇筑墙体的厚度安装到位时,能够将止水带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二挡板的凸棱和所述第一挡板的定位槽之间。通常,在墙体变形缝处的分段浇筑施工时,先将止水带宽度方向的一侧浇筑到变形缝的第一段墙体内,然后再将另一侧浇筑到变形缝的第二段墙体内。采用上述结构,在浇筑变形缝的第一段墙体前,先将两个模板依照待浇筑墙体的厚度进行安装,安装的同时,将止水带放到待定位位置。这样,两个模板固定完毕后,止水带就被夹持固定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由于止水带的表面为橡胶材料,止水带在第二挡板的凸棱和第一挡板的定位槽相互挤压的作用下,部分橡胶嵌入到定位槽内,使得止水带安装稳定性更好,不易移位。上述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在混凝土浇筑时将止水带稳定在墙体居中的位置,方便模板系统的支设和拆除,不损伤止水带。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的宽度大于止水带中部的凸起棱的宽度,所述定位槽的深度大于止水带中部的凸起棱的厚度。在变形缝处安装止水带时,通常采用平直安装方法或呈盆式的安装方法,平直安装方法就是使安装后的止水带与墙面的方向平齐,呈盆式的安装方法就是将止水带宽度方向的两侧翘向迎水面设置。上述结构中,定位槽的宽度大于止水带中部的凸起棱的宽度,定位槽的深度大于止水带中部的凸起棱的厚度;使得第二挡板的凸棱将止水带凸起棱挤压到定位槽中后,止水带受到定位槽两侧的挤压变形成V型,呈盆式固定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挡板包括两块平行间隔设置的边板,以及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所述边板之间的顶板,所述顶板朝向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向外突出形成所述凸棱;两块所述边板背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正对所述顶板贯穿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上安装有朝向所述顶板设置的螺栓,所述螺栓抵接在所述顶板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螺栓,可以将顶板在两个边板之间朝向第一挡板的方向顶出,从而增加挤压在止水带上的压紧力。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具有多个沿宽度方向贯通设置的导向槽,所述边板朝向所述顶板的一侧上具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设置的导向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均具有多个沿宽度方向均布设置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螺栓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模板的端部。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安装孔沿宽度方向均布设置,这样,可以通过不同位置的安装孔,调整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位于两个模板之间的部分的宽度,用于适应不同厚度的墙体,提高适应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相对侧上均设置有橡胶防滑条。这样,可以增加定位夹夹持止水带时的摩擦力,防止止水带脱落,有利于提高定位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在混凝土浇筑时将止水带稳定在墙体居中的位置,方便模板系统的支设和拆除,不会损伤止水带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止水带的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待浇筑墙体两侧的模板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模板1的对拉螺栓2;两个所述模板1上分别安装有正对设置的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所述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的宽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模板1,所述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的长度方向均沿待施工变形缝设置;所述第一挡板3正对所述第二挡板4的一侧具有沿长度方向贯通设置的定位槽;所述第二挡板4正对所述第一挡板3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设置的凸棱,所述凸棱的宽度小于所述定位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挡板3位于两个所述模板1之间的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挡板4位于两个所述模板1之间的部分的宽度相一致,且与待浇筑墙体的厚度的一半相匹配,使两个所述模板1依照待浇筑墙体的厚度安装到位时,能够将止水带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二挡板4的凸棱和所述第一挡板3的定位槽之间。通常,在墙体变形缝处的分段浇筑施工时,先将止水带宽度方向的一侧浇筑到变形缝的第一段墙体内,然后再将另一侧浇筑到变形缝的第二段墙体内。采用上述结构,在浇筑变形缝的第一段墙体前,先将两个模板依照待浇筑墙体的厚度进行安装,安装的同时,将止水带放到待定位位置。这样,两个模板固定完毕后,止水带就被夹持固定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由于止水带的表面为橡胶材料,止水带在第二挡板的凸棱和第一挡板的定位槽相互挤压的作用下,部分橡胶嵌入到定位槽内,使得止水带安装稳定性更好,不易移位。上述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够在混凝土浇筑时将止水带稳定在墙体居中的位置,方便模板系统的支设和拆除,不损伤止水带。实施时,所述定位槽的宽度大于止水带中部的凸起棱的宽度,所述定位槽的深度大于止水带中部的凸起棱的厚度。在变形缝处安装止水带时,通常采用平直安装方法或呈盆式的安装方法,平直安装方法就是使安装后的止水带与墙面的方向平齐,呈盆式的安装方法就是将止水带宽度方向的两侧翘向迎水面设置。上述结构中,定位槽的宽度大于止水带中部的凸起棱的宽度,定位槽的深度大于止水带中部的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止水带的固定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止水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待浇筑墙体两侧的模板(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模板(1)的对拉螺栓(2);两个所述模板(1)上分别安装有正对设置的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所述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的宽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模板(1),所述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的长度方向均沿待施工变形缝设置;所述第一挡板(3)正对所述第二挡板(4)的一侧具有沿长度方向贯通设置的定位槽;所述第二挡板(4)正对所述第一挡板(3)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设置的凸棱,所述凸棱的宽度小于所述定位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挡板(3)位于两个所述模板(1)之间的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挡板(4)位于两个所述模板(1)之间的部分的宽度相一致,且与待浇筑墙体的厚度的一半相匹配,使两个所述模板(1)依照待浇筑墙体的厚度安装到位时,能够将止水带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二挡板(4)的凸棱和所述第一挡板(3)的定位槽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止水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待浇筑墙体两侧的模板(1),以及用于连接两个所述模板(1)的对拉螺栓(2);两个所述模板(1)上分别安装有正对设置的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所述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的宽度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模板(1),所述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的长度方向均沿待施工变形缝设置;所述第一挡板(3)正对所述第二挡板(4)的一侧具有沿长度方向贯通设置的定位槽;所述第二挡板(4)正对所述第一挡板(3)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定位槽相对应设置的凸棱,所述凸棱的宽度小于所述定位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挡板(3)位于两个所述模板(1)之间的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二挡板(4)位于两个所述模板(1)之间的部分的宽度相一致,且与待浇筑墙体的厚度的一半相匹配,使两个所述模板(1)依照待浇筑墙体的厚度安装到位时,能够将止水带挤压固定在所述第二挡板(4)的凸棱和所述第一挡板(3)的定位槽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水带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宽度大于止水带中部的凸起棱的宽度,所述定位槽的深度大于止水带中部的凸起棱的厚度。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邱长林聂俊宵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