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707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所述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高密度聚乙烯65~75份、熟石灰5~15份、陶氏粉末活性炭5~20份、轻质碳酸钙6~10份、马来酸酐3~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2~0.6份、明胶1.5~3份、甲壳素1~2份、磁粉0.5~2份;所述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的密度为0.96~0.98g/cm

Compound biological carrier f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mposite type biological carrier for the treating wastewater,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weight of the component composite biological carrier: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65~75, lime 5~15, Dow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5~20, calcium carbonate 6~10, maleic anhydride 3 ~5, peroxide two cumene 0.2~0.6, gelatin 1.5~3, 1~2 powder, 0.5~2 parts of chitin; th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with hybrid biological carrier density is 0.96 ~ 0.98g/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属于环境工程学科中的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是使微生物例如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固着在填料表面,呈膜状生长,来实现污水处理的技术。一般可分为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等,虽然它们的结构差别很大,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即通过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进行固液两相的传质,通过生物膜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使废水得以净化。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对于受有机物及氨氮轻度污染水体有明显的效果。但生物膜法的微生物挂膜技术还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一方面,填料使用中经常遇到堵塞、结团、板结等问题,影响了生物处理效果。且上述填料均需安装在辅助支架上,造成填料安装、更换等诸多不便;另一方面,现有技术填料产品,由于比表面积小,亲水性能和生物亲和性较差,导致在挂膜速度、挂膜量及膜与填料的紧密度方面存在不足;其次,由于污染负荷较低,微生物生长受限制,生长速度缓慢,也导致不易于生物挂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该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挂膜速度快,不易脱落,处理效率高,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包括中空短管(1)、依次同心地设置于中空短管(1)外侧的第一同心环圈(2)、第二同心环圈(3),所述中空短管(1)、第一同心环圈(2)和第二同心环圈(3)之间通过连筋(4)连接,位于最外侧的第二同心环圈(3)表面呈锯齿状;所述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高密度聚乙烯                        60~70份,聚丙烯树脂                          10~15份,低密度聚乙烯                        6~8份,竹炭粉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包括中空短管(1)、依次同心地设置于中空短管(1)外侧的第一同心环圈(2)、第二同心环圈(3),所述中空短管(1)、第一同心环圈(2)和第二同心环圈(3)之间通过连筋(4)连接,位于最外侧的第二同心环圈(3)表面呈锯齿状;所述处理废水用复合型生物载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高密度聚乙烯60~70份,聚丙烯树脂10~15份,低密度聚乙烯6~8份,竹炭粉末8~10份,木材粉末4~6份,木质素2~3份,二氯甲烷2~3份,二乙基胍硫酸盐1~2份,N,N'-乙撑双硬脂酰胺0.5~1份,马来酸酐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新亮乐淑荣宋小林况定文温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