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106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结器件,包括:由交替排列的第一导电类型柱和第二导电类型柱组成的超结结构;沟道区,缓冲层;漏区由缓冲层底部的半导体衬底组成;源区形成于沟道区表面;在各第二导电类型柱的底部的缓冲层表面形成有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漂移区和沟道区以及第二导电类型柱形成寄生体二极管;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用于在寄生体二极管反向偏置时减少对缓冲层的耗尽,从而提高反向恢复的软度因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高反向恢复的软度因子以及降低器件的成本和降低器件的比导通电阻。

Hyperjunction device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uper junction device includes a super junction structure composed of a first conductive type conductive type column and second column are arranged alternately; the channel region, a buffer layer; a drain region composed of buffer layer at the bottom of the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 source region is formed in the channel region has a surface; a first conductive type injection region a buffer layer i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second conductive type column at the bottom of the drift region and the channel region and a second conductive type column to form a parasitic diode; a first conductive type injection region is used to reduce the depletion of the buffer layer in the parasitic diode reverse bias, so as to improve the soft factor reverse recovery.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hyperjunc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oftness factor of the reverse recovery and reduce the cost of the device and reduce the specific resistance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结(superjunction)器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超结结构就是交替排列的N型柱和P型柱组成结构。如果用超结结构来取代垂直双扩散MOS晶体管(VerticalDouble-diffusedMetal-Oxide-Semiconductor,VDMOS)器件中的N型漂移区,在导通状态下通过N型柱提供导通通路,导通时P型柱不提供导通通路;在截止状态下由PN立柱共同承受反偏电压,就形成了超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MOSFET)。如图1所示,是现有超结器件的结构图,该超结器件为超结功率器件,这里是以N型超结MOSFET为例进行介绍。由图1可知,N型超结器件包括:多晶硅栅1,厚度通常在之间。多晶硅栅1的顶部会通过接触孔连接到由正面金属层组成的栅极。栅氧化层2,用来是实现多晶硅栅1和沟道的隔离,栅氧化层2的厚度决定了多晶硅栅1的耐压,通常为了保证一定的多晶硅栅1的耐压,栅氧化层2的厚度一般大于源区3,由N型重掺杂区即N+区组成,源区3的掺杂剂量即离子注入掺杂的注入剂量通常是在1e15/cm2以上。源区3的顶部会通过接触孔连接到由正面金属层组成的源极。P型沟道区5,P型沟道区5的掺杂剂量通常是在5e13/cm2~1e14/cm2之间,P型沟道区5的掺杂决定了器件的阈值电压,掺杂剂量越高,器件的阈值电压越高。被多晶硅栅1覆盖的P型沟道区5的表面用于形成沟道。空穴收集区4,由形成于所述P型沟道区5表面的P型重掺杂区即P+区组成。N型外延层7,其掺杂的体浓度通常是在1e15/cm3~5e16/cm3之间,N型外延层7作为器件的漂移区,N型外延层7的厚度决定了器件的击穿电压。P型柱6,P型柱6和由P型柱6之间的N型外延层7组成的N型柱交替排列形成超结结构,超结结构中,各P型柱6和对应的N型柱互补掺杂并实现对N型柱的横向耗尽,通过各P型柱6和相邻的N型柱之间的互相横向耗尽能够轻易实现对整个超结结构中的N型漂移区耗尽,从而能同时实现高的掺杂浓度和高的击穿电压。P型柱6在工艺上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多次外延形成,另外一种是通过挖槽和P型硅填入形成的。N型外延层7形成于半导体衬底9上,半导体衬底9为N型高掺杂,其体浓度1e19/cm3以上,其高的掺杂浓度是为了减小半导体衬底9的电阻。超结功率器件为MOSFET器件时,由N型高掺杂的半导体衬底9组成漏区,并在半导体衬底9的背面形成由背面金属层组成的漏极。N型缓冲层(Buffer)8形成于所述超结结构和高掺杂的所述半导体衬底9之间,N型缓冲层8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因为工艺的热过程,高掺杂的半导体衬底9的杂质原子扩散到漂移区,造成漂移区的掺杂浓度提高,从而降低器件的击穿电压。N型缓冲层8的掺杂浓度通常跟N型外延层7的掺杂浓度基本保持一致。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注入区10,图1所示的结构是平面栅结构,平面栅结构会存在寄生的JFET,JFET注入区10的掺杂类型和所述N型外延层7相同,通过增加JFET注入区10后能够降低导通电阻;相反如果没有JFET注入区10,沟通电阻会增加。如图1所示的超结器件存在一个寄生二极管,该寄生二极管为沟道区5和所述漂移区7即N型外延层7形成寄生体二极管,这个寄生体二极管在某些应用场合,如软开关的应用中会被使用到。在某些情况下,这个寄生体二极管需要反向恢复。反向恢复对应的超结MOSFET的漏极电流随时间的变化通常如图2所示:图2中横坐标为时间t,纵坐标表示漏极电流i,器件的漏极电流从IF开始逐渐减小到0,然后电流反向,达到最大反向恢复电流Irrm。器件从电流为0减小到Irrm的时间记为ta。电流的减小的斜率diF/dt是由外加电路控制的。diF/dt越大,器件的Irrm越大,反向恢复对器件的应力(Stress)也就越大,器件也就越容易损坏。diF/dt越小,器件的Irrm越小。diF/dt通常是由外加电路所控制的。对于超结器件这个diF/dt通常都不能超过500A/μs。器件到达最大反向恢复电流Irrm以后,器件的反向恢复电流会逐渐减小到0,器件从Irrm减小到0.1Irrm的时间我们记为tb。器件的软度因子定义为SF=tb/ta。如果器件的反向恢复电流过快降为0,那么dir/dt通常会很高,而这个时候器件已经是承受了比较高的电压,如果过高的dir/dt流经电路中的电感,会在超结MOSFET的漏端产生一个额外的电压,这个电压跟器件本身的高压是叠加的,从而会给器件造成很大的Stress,甚至造成器件的损坏。超结器件的dir/dt是跟器件的设计有很大关系,我们在器件设计的时候都希望超结器件的dir/dt小,器件的SF尽可能的大,通常希望器件的SF能够大于0.5。为了提高器件的SF,通常需要器件的N型缓冲层8的厚度能够越厚越好,较厚的N型缓冲层8,能够保证器件在到达Irrm的时候,N型缓冲层8依然有一段没有被耗尽的区域,该没有被耗尽的区域能够存贮足够的电子和空穴。器件到达Irrm以后,N型缓冲层8所存贮的电子和空穴会逐渐的发生复合,产生复合电流,从而保证器件反向恢复的软度因子能够尽可能的大。所以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加缓冲层的厚度,可以提高软度因子,但是这个会提高器件的成本,同时也会增加器件的比导通电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结器件,能提高反向恢复的软度因子,同时不需要增加缓冲层的厚度。为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结器件包括:由交替排列的第一导电类型柱和第二导电类型柱组成的超结结构。在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顶部形成有第二导电类型掺杂的沟道区,各所述沟道区还延伸到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的顶部。在所述超结结构底部形成有第一导电类型掺杂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底部为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的半导体衬底,漏区由所述半导体衬底组成。在各所述沟道区中都形成有由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区组成的源区。在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底部的所述缓冲层表面形成有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和顶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对齐。位于所述沟道区和所述漏区之间的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以及所述缓冲层作为超结器件的漂移区,第一导电类型掺杂的所述漂移区和第二导电类型掺杂的所述沟道区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形成寄生体二极管。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用于在所述寄生体二极管反向偏置时减少对所述缓冲层的耗尽,从而提高反向恢复的软度因子。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和所述缓冲层都由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组成,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由填充于沟槽中的第二导电类型硅组成,所述沟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外延层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由在所述沟槽形成后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硅填充前通过利用所述沟槽的掩模进行离子注入形成。进一步的改进是,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时,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的离子注入的杂质为磷或砷,注入能量为50keV,注入剂量为1e12cm-2以及大于等于2e12cm-2,注入角度为0度或者为0.5度~1度。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超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交替排列的第一导电类型柱和第二导电类型柱组成的超结结构;在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顶部形成有第二导电类型掺杂的沟道区,各所述沟道区还延伸到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的顶部;在所述超结结构底部形成有第一导电类型掺杂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底部为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的半导体衬底,漏区由所述半导体衬底组成;在各所述沟道区中都形成有由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区组成的源区;在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底部的所述缓冲层表面形成有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和顶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对齐;位于所述沟道区和所述漏区之间的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以及所述缓冲层作为超结器件的漂移区,第一导电类型掺杂的所述漂移区和第二导电类型掺杂的所述沟道区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形成寄生体二极管;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用于在所述寄生体二极管反向偏置时减少对所述缓冲层的耗尽,从而提高反向恢复的软度因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交替排列的第一导电类型柱和第二导电类型柱组成的超结结构;在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顶部形成有第二导电类型掺杂的沟道区,各所述沟道区还延伸到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的顶部;在所述超结结构底部形成有第一导电类型掺杂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底部为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的半导体衬底,漏区由所述半导体衬底组成;在各所述沟道区中都形成有由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区组成的源区;在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底部的所述缓冲层表面形成有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和顶部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对齐;位于所述沟道区和所述漏区之间的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以及所述缓冲层作为超结器件的漂移区,第一导电类型掺杂的所述漂移区和第二导电类型掺杂的所述沟道区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形成寄生体二极管;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用于在所述寄生体二极管反向偏置时减少对所述缓冲层的耗尽,从而提高反向恢复的软度因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和所述缓冲层都由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组成,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由填充于沟槽中的第二导电类型硅组成,所述沟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外延层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由在所述沟槽形成后以及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硅填充前通过利用所述沟槽的掩模进行离子注入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时,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的离子注入的杂质为磷或砷,注入能量为50keV,注入剂量为1e12cm-2以及大于等于2e12cm-2,注入角度为0度或者为0.5度~1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由多次外延工艺形成,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由每次外延工艺之后进行光刻加第二导电类型离子注入形成,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采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第一次离子注入的光刻掩模进行定义并进行离子注入形成;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的离子注入在第一次外延之前或之后形成;当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的离子注入在第一次外延之后形成时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的离子注入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第一次离子注入的之前一步或之后一步进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超结器件包括电荷流动区、过渡区和终端区;在所述电荷流动区、所述过渡区和所述终端区中的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底部都形成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或者,仅在所述电荷流动区中的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底部形成有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在所述过渡区和所述终端区中的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底部没有形成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结器件为硅基器件,所述半导体衬底为硅衬底;或者,所述超结器件为SiC基器件,所述半导体衬底为SiC衬底。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单一掺杂结构或者在纵向上具有梯度变化的掺杂结构。8.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超结器件,其特征在于:超结器件为N型器件,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或者,超结器件为P型器件,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9.一种超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提供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形成于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的半导体衬底上;步骤二、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表面形成硬质掩模层,采用光刻刻蚀工艺将沟槽形成区域的所述硬质掩模层去除,所述沟槽形成区域外的所述硬质掩模层保留;步骤三、以所述硬质掩模层为掩模对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进行刻蚀形成沟槽;步骤四、以所述硬质掩模层为掩模进行第一导电类型离子注入在所述沟槽底部形成第一导电类型注入区;步骤五、在所述沟槽中填充第二导电类型硅形成第二导电类型柱,由第二导电类型柱之间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组成第一导电类型柱,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和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交替排列组成的超结结构;由所述超结结构底部的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外延层组成第一导电类型掺杂的缓冲层;步骤六、在各所述第二导电类型柱的顶部形成第二导电类型掺杂的沟道区,各所述沟道区还延伸到所述第一导电类型柱的顶部;步骤七、在各所述沟道区中都形成由第一导电类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大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尚阳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