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0798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目的是根据中医治疗直肠癌的认识机理而提供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薏苡仁150~550g、天花粉100~160g、黄连20~50g、秦皮60~150g、紫草50~150g、金银花100~250g、地丁250~550g、半边莲100~160g、山慈菇30~100g、白蔹50~120g、地骨皮150~350g、佩兰30~120g、炙乳香30~60g、三棱50~120g、元胡30~100g;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

A drug a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tal can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特别是供直肠癌患者使用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技术介绍
据文献显示: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它是手术治疗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多的一种疾病。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直肠癌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直肠癌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直肠癌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直肠癌的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以解决直肠癌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和延长生存期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直肠癌。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150~550g、天花粉100~160g、黄连20~50g、秦皮60~150g、紫草50~150g、金银花100~250g、地丁250~550g、半边莲100~160g、山慈菇30~100g、白蔹50~120g、地骨皮150~350g、佩兰30~120g、炙乳香30~60g、三棱50~120g、元胡30~100g,辅料:淀粉适量。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180~480g、天花粉115~140g、黄连26~42g、秦皮70~130g、紫草60~130g、金银花115~220g、地丁280~480g、半边莲115~140g、山慈菇38~90g、白蔹58~105g、地骨皮180~310g、佩兰38~105g、炙乳香38~52g、三棱58~105g、元胡38~90g,辅料:淀粉适量。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420g、天花粉120g、黄连36g、秦皮118g、紫草118g、金银花200g、地丁420g、半边莲120g、山慈菇80g、白蔹95g、地骨皮260g、佩兰95g、炙乳香45g、三棱95g、元胡80g,辅料:淀粉适量。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A、将上述所有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45min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放入砂锅内煎煮三次:①加水量为药材总量的9~10倍,先进行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时,转文火熬制115min,滤取药液;②加水量为干药渣总量的8~9倍,先进行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0min时,转文火熬制105min,滤取药液;③加水量为干药渣总量的7~8倍,先进行武火煎煮,待煎煮到8min时,转文火熬制90min,滤取药液;④合并三次药液,并减压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3g的标准后,即得到药物浸膏。C、将上述B中制备好的浸膏干燥、消毒,并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备用;D、按照传统的常规工艺及辅料制备中药胶囊剂的方法,将C中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筛后,和辅料一并放入药器中混合均匀,然后制备成胶囊剂(其胶囊锁合后的总长度为23.3mm,药粉容量0.4~0.5g/粒),继而抛光、消毒,分装密封即得。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胶囊剂药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5g(5粒)/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服药11个疗程后,症状得已改善,病灶基本消失,无转移,无扩散,正常排便,心情舒畅。本专利技术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专利技术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等症;天花粉,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浓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等症;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等症;秦皮,性味:味苦、涩、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等症;紫草,性味:苦、寒,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等症;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地丁,性味:苦、寒,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等症;半边莲,性味:辛、平,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臌胀水肿、湿热黄疸、湿疹湿疮;山慈菇,性味:甘、微辛、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瘸瘕痞块;白蔹,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等症;地骨皮,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凉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等症;佩兰,性味:味辛、性平,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炙乳香,性味:辛、苦、温,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胃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症瘕腹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三棱,性味:辛、苦、平,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症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等症;元胡,性味:辛、苦、温,具有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之诸痛、胃脘痛、胸胁痛、腹痛、痛经、疝痛等症。本专利技术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直肠癌的原则,从依据直肠癌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直肠癌,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直肠癌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420g、天花粉120g、黄连36g、秦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150~550g、天花粉100~160g、黄连20~50g、秦皮60~150g、紫草50~150g、金银花100~250g、地丁250~550g、半边莲100~160g、山慈菇30~100g、白蔹50~120g、地骨皮150~350g、佩兰30~120g、炙乳香30~60g、三棱50~120g、元胡30~100g,辅料:淀粉适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150~550g、天花粉100~160g、黄连20~50g、秦皮60~150g、紫草50~150g、金银花100~250g、地丁250~550g、半边莲100~160g、山慈菇30~100g、白蔹50~120g、地骨皮150~350g、佩兰30~120g、炙乳香30~60g、三棱50~120g、元胡30~100g,辅料:淀粉适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直肠癌的胶囊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180~480g、天花粉115~140g、黄连26~42g、秦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倩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聚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