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拉扣式创口闭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0649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拉扣式创口闭合装置,包括:左、右底板,左、右底板的下表面包括粘贴层;多根调节杆,每个调节杆都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其中部分调节杆的固定端被固定在左底板上;另一部分调节杆的固定端被固定在右底板上;调节杆的杆身上设置有数个单向卡扣;至少一个锁扣,锁扣包括防逃逸卡槽,防逃逸卡槽内能够容纳两根调节杆的杆身,防逃逸卡槽的壁上包括卡舌,卡舌可与单向卡扣相配合。优选地,上述创口闭合装置中,调节杆的自由端末端向上弯曲。更优选地,上述创口闭合装置中,锁扣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的截面呈倒“U”形,上部的侧壁包括卡舌,上部的侧壁下方包括楔形榫舌;下部包括能与榫舌相配合的榫眼滑槽。

Bi-directional pull buckle closure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bidirectional pull buckle wound closure device, including: left and right bottom, left and right under the floor surface comprises an adhesive layer; a plurality of adjusting rod, each adjusting rod includes the free end and the fixed end portion, the adjusting rod is fixed on the left on the floor; the other part is fixed the end of the adjusting rod is fixed on the right bottom plate; rod body of the adjus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one-way buckle; at least one lock, including lock escape proof slot, escape proof shaft slot can accommodate two lever, the escape proof card slot on the wall of the card includes card tongue, tongu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one-way card button. Preferably, in the opening closure device, the end of the free end of the adjusting rod is bent upwards. More preferably, the wound closure device, the lock includes two parts,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tion is the inverted \U\ shape, the upper part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card includes tongue, side wall below the upper wedge shaped tenons; lower mortise and tenons can include chute with ph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拉扣式创口闭合装置
本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皮肤闭合装置,具体地,是一种用于闭合皮肤的双向拉扣式创口。
技术介绍
处理皮肤伤口,例如外伤或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最传统的方式是采用医用针线缝合。但缝针有很多缺陷:比如需要造成新的伤口(针眼),药线属于异物,容易引起感染,而且在伤口愈合后还需再次拆线,伤口愈合处会留下难看的疤痕。市场上现有的用于闭合创口的装置,具有左面板和右面板、耦接至面板的力分布结构以及闭合部件,其闭合部件可释放地附接至力分布结构,以使面板的内缘聚拢在一起,以便闭合粘接的组织边缘。该力分布结构允许面板内缘扩展,同时阻止面板外缘扩展并限制面板的侧向尺寸伸长。该创口闭合器械可在形成创口之前置于皮肤或其它组织上,以用于在手术操作结束时闭合所述创口。上述装置的缺陷在于:结构复杂,包括多层结构,导致厚度增加,导致患者行动不便;并且该装置无法对创口收紧程度作自由调节,大大限制了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口闭合装置,可解决现有技术容易引起感染、容易留疤、结构复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创口闭合装置,包括:左、右底板,左、右底板的下表面包括粘贴层;多根调节杆,调节杆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其中部分调节杆的固定端被固定在左底板上;另一部分调节杆的固定端被固定在右底板上;调节杆的杆身上设置有单向卡扣;至少一个锁扣,锁扣包括防逃逸卡槽,防逃逸卡槽内能够容纳两根调节杆的杆身,防逃逸卡槽的壁上包括卡舌,卡舌可与单向卡扣相配合。优选地,上述创口闭合装置中,调节杆的自由端末端向上弯曲。更优选地,上述创口闭合装置中,锁扣包括上、两部分,上部的截面呈倒“U”形,上部的侧壁包括卡舌,上部的侧壁下方包括楔形榫舌;下部包括能与榫舌相配合的榫眼滑槽。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1、能避免使用药线缝合,从而减少感染可能性,并且不容易留疤;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更便于操作,可收可放,能够任意调节创口收紧程度;3、结构简单、减小了厚度,增加了伤口暴露面积,易于伤口护理,便于患者的日常活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附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正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创口闭合装置1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包括离型纸2,左底板3、右底板4和若干调节杆5。图2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在剥离了离型纸2后的立体图。调节杆5具有自由端和固定端,其中自由端设置有便于手持的把手,本例中将把手设置为拉环形,可以理解的是把手可以设置成扁状、圆形等诸多其它形状,杆身上还具有单向卡扣。部分调节杆的固定端被固定在右底板4上,另外一部分调节杆的固定端被固定在左底板3上。优选地,相临两固定端之间以挠性连接件7连接,从而在保持左、右底板3、4形状的同时,还能为左、右底板3、4提供一定的形变能力,以适应不同创口。创口闭合装置1还包括若干独立的锁扣6,每个单独的锁扣6内有防逃逸卡槽,可以容纳两根调节杆的杆身,该两根调节杆的固定端分别固定在左、右底板3、4上。关于锁扣6和调节杆5的结构细节,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左底板3和右底板4的下表面还有粘贴层,存储时左、右底板3、4贴在离型纸2上,使用前一刻将离型纸2撕除。图3是锁扣6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锁扣6包括上部61和下部62。其中上部61的截面大致呈倒“U”形,两个侧壁63之间为防逃逸卡槽,两个侧壁63上分别设计卡舌64,能与调节杆5上的单向卡扣51相配合,并且两个侧壁63上的卡舌64被设置成相反方向,使容纳于其中的两条处于相对位置的调节杆固定端只能沿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而不能向相互分离的方向运动。侧壁63的下端设置有楔形榫舌65;下部62上设置有榫眼滑槽66,楔形榫舌65能与榫眼滑槽66相配合,能够将上、下部61、62进行固定连接,也可解除该固定连接。图4是调节杆5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本例中,调节杆5的杆身被设计成扁平状,杆身上设计有单向卡扣51,用于与锁扣6侧壁63上的卡舌64相配合,从而调节杆5相对于锁扣只能沿单向运动。另外,本实施例中,将调节杆5的尾部拉环52设置成微向上弯曲,这样可以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手持操作。单向卡扣51方面,本实施方式中仅图示三个卡扣为例,实践中其数量、间距的设置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变化。另外,优选地,为防止操作者拉动两相对的调节杆时用力不均,导致锁扣6偏离中间位置,可以将卡扣51设置为非均匀大小的,例如将越靠近拉环处的卡扣,其相对于调节杆的凸起程度设置得越小,这样当位于同一锁扣6的防逃逸卡槽中的两个调节杆相对于锁扣的位移不同,导致锁扣偏离中间位置时,继续拉动相对的两个调节杆,对于相对位移较大的调节杆而言,锁扣内的卡舌会率先碰到凸起程度较大的卡扣,而凸起程度较大的卡扣与卡舌之间的阻力较大,这样原本相对位移较小的调节杆就会相对锁扣移动,从而使锁扣回到中间位置。更优选地,为防止调节杆相对于锁扣有过度位移,可以在靠近调节杆拉环端设置限位卡扣。限位卡扣的结构可以有多种选择,比如:将最靠近调节杆拉环端的卡扣设置成与其它卡扣的方向相反;或在调节杆拉环端设置体积较大的挡块等。正面结合图5-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创口闭合装置的使用方法。图5、6中,P代表皮肤,Q代表创口。在使用创口闭合装置1闭合创口Q前,先撕去离型纸2,将左、右底板3、4分别粘在创口Q左、右两侧,然后沿相反方向拉动调节杆5自由端上的拉环52,由于每一组处于镜向位置的调节杆5可以在锁扣6内移动,因此左、右底板3、4被带动互相靠近,进而带动创口Q两侧的皮肤向中间靠拢。又由于卡舌64与单向卡扣51的作用,每一组处于镜向位置的调节杆5仅能在锁扣6内单向移动,因此左、右底板3、4靠近后就无法再分开,从而使创口Q两侧的皮肤被保持在靠拢的状态,达到闭合创口Q的目的。图7中是锁扣与调节杆的第二种实施方式6′、5′,本例中,调节杆5′被设置成圆形。锁扣6′包括活动块61′和固定块62′。活动块61′的一边与固定块62′的一边连接,使活动块61′可以此边为轴转动,活动块61′的另一边与固定块62′的另一边设置为可解除的咬合结构。活动块61′上包括两组相反方向的卡舌64′,使得活动块61′与固定块62′的咬合结构呈咬合状态时(图中未示出),该卡舌和锁扣内腔互形成防逃逸卡槽63′,能够容纳两条处于相向位置的调节杆,并且卡舌64′能与调节杆5′上的单向卡扣相配合,使两条调节杆只能沿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而不能向相互分离的方向运动。在需要时,也可以将活动块61′的固定块62′的咬合结构解除(如图8所示),则卡舌与调节杆上的单向卡扣脱离,从而调节杆能够在卡槽内自由移动,以便重新调整伤口闭合位置。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及操作类似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向拉扣式创口闭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底板,所述左、右底板的下表面包括粘贴层;多根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其中一部分所述调节杆的固定端被固定在所述左底板上;另一部分所述调节杆的固定端被固定在所述右底板上;所述调节杆的杆身上设置有单向卡扣;至少一个锁扣,所述锁扣包括防逃逸卡槽,所述防逃逸卡槽内能够容纳两根所述调节杆的杆身,所述防逃逸卡槽的壁上包括卡舌,所述卡舌可与所述单向卡扣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底板,所述左、右底板的下表面包括粘贴层;多根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其中一部分所述调节杆的固定端被固定在所述左底板上;另一部分所述调节杆的固定端被固定在所述右底板上;所述调节杆的杆身上设置有单向卡扣;至少一个锁扣,所述锁扣包括防逃逸卡槽,所述防逃逸卡槽内能够容纳两根所述调节杆的杆身,所述防逃逸卡槽的壁上包括卡舌,所述卡舌可与所述单向卡扣相配合。2.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底板或右底板上,相邻两个调节杆的固定端之间包括挠性连接件。3.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杆身上设置有多个单向卡扣,靠近所述调节杆自由端的卡扣凸起高度大于远离所述连接杆自由端的卡扣的凸起高度。4.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杆身上设置有多个单向卡扣,其中在靠近所述连接杆固定端设置限位卡扣。5.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末端向上弯曲。6.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口闭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上、下两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闻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