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万洪专利>正文

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0125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包括电动三轮车,所述电动三轮车中设置有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柜,且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顶面上,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均与控制柜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在电动三轮车上安装有风力发电机,且风力发电机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顶面上,风机发电机同时与蓄电池和控制柜连接,电动三轮车中设置有直流水泵,直流水泵上连接有连接器,连接器同时与直流水泵和控制柜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现移动式灌溉,根据水源位置或者需水位置进行移动,大大提高了便利性,而且能够实现多种能源提供动力,降低了使用成本,便于家庭使用。

Mobile multi energy pump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
技术介绍
提灌站是指在农田水利设施中,用于从水库、河流或其他水源提取灌溉用水所专门建立的水利站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广泛存在,为农田的灌溉起着重要的作用。提水灌溉是利用人力、畜力、机电动力或水力、风力等拖动提水机具(如水泵、水车等)提水浇灌作物的灌溉方式。又称抽水灌溉、扬水灌溉。除需修建泵站外,一般不需修建大型挡水或引水建筑物;受水源、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较小,一次性投资少、工期短、受益快,并能因地制宜地及时满足灌溉的要求。但在运行期间需要消耗能量和经常性地进行维护、修理,其管理费用比自流灌溉较高。发电是将原始能源转换为电能的生产过程。现在发电多用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的资源不多,日渐枯竭,人类已渐渐较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来发电。电能在生产、传送、使用中比其他能源更易于调控,因此,它是当前最理想的二次能源。发电在电力工业中处于中心地位,决定着电力工业的规模,也影响到电力系统中输电、变电、配电等各个环节的发展。2013年底中国发电装机预计将达12.3亿千瓦左右,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跃居世界第一,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28日发布《2013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13年全国新增装机8700万千瓦左右,其中火电4000万千瓦左右。预计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12.3亿千瓦左右,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跃居世界第一,其中水电2.8亿千瓦、火电8.6亿千瓦、核电1478万千瓦、并网风电7500万千瓦、并网太阳能600万千瓦左右。报告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将继续趋稳回升,带动用电需求增速回升。预计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2.3亿千瓦左右,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4700-4800小时,其中火电5050-5150小时,较上年有所增加。全国电煤供应总体平稳,局部地区电煤运输偏紧。其中东北地区供应富余能力增加;西北地区供应能力有一定富余;南方区域电力供需平衡有余;华中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受跨区通道能力制约、部分机组停机进行脱硝改造以及天然气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考虑高温、来水等不确定性,华东和华北地区的部分省份在部分高峰时段可能有少量电力缺口。新能源技术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力的五大
之一,而太阳能和风能又是所有能源中最为清洁和用之不尽的能源。目前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和风能的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现有提灌过程中,都是安装在固定位置进行滴灌,由于水位变化,或者需水位置不同而无法进行有效灌溉,并且其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不利于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提灌过程中,都是安装在固定位置进行滴灌,由于水位变化,或者需水位置不同而无法进行有效灌溉,并且其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不利于家庭使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现移动式灌溉,根据水源位置或者需水位置进行移动,大大提高了便利性,而且能够实现多种能源提供动力,降低了使用成本,便于家庭使用,解决了现有提灌过程中,都是安装在固定位置进行滴灌,由于水位变化,或者需水位置不同而无法进行有效灌溉,并且其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不利于家庭使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包括电动三轮车,所述电动三轮车中设置有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柜,且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顶面上,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均与控制柜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在电动三轮车上安装有风力发电机,且风力发电机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顶面上,风机发电机同时与蓄电池和控制柜连接,电动三轮车中设置有直流水泵,直流水泵上连接有连接器,连接器同时与直流水泵和控制柜连接。所述风力发电机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外筒,外筒由筒体一和筒体二构成,筒体一的外壁与电动三轮车的顶面固定,筒体一和筒体二均呈喇叭状结构,且筒体一中开口较小的一端的尺寸与筒体二中开口较小的一端的尺寸相同并且该两端相互连接为整体结构,在筒体一的内腔中设置有支架,支架与筒体一的内壁固定,支架中设置有定子,定子中设置有转子,支架上安装有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导风筒,导风筒的外形呈圆锥体形状,并且其开口端为圆锥体端面较小的一端且朝向筒体二,定子和转子均设置在导风筒的内腔中,导风筒、转子和定子均设置在筒体一内部,导风筒上设置有导风帽,导风帽设置在导风筒远离开口端的端面上,且导风帽弯曲为弧形,导风帽完全覆盖导风筒远离开口端的端面,转子中设置有转轴,转轴穿过转子和导风筒,且转轴从导风筒的开口端穿过,转轴的中心线和导风筒的中心线平行,转轴的外壁上套合有轴承一和轴承二,轴承一与导风筒的内壁固定,轴承二与筒体二的内壁固定,转子设置在轴承一和轴承二之间,转轴的外壁上套合有涡轮叶片,涡轮叶片设置在轴承二和转子之间,涡轮叶片设置在筒体二内部,筒体一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片导流槽板,导流槽板朝向筒体一中心线的一端与筒体一的内壁面平行,导风筒、转子和定子均设置在导流槽板形成的区域中心处;所述筒体二的外壁上安装有导向翼,且导向翼在径向上完全覆盖筒体二的外壁后再与筒体一的外壁连接。所述直流水泵上连接有扬水管,扬水管远离直流水泵的一端连接有喷雾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现移动式灌溉,根据水源位置或者需水位置进行移动,大大提高了便利性,而且能够实现多种能源提供动力,降低了使用成本,便于家庭使用,解决了现有提灌过程中,都是安装在固定位置进行滴灌,由于水位变化,或者需水位置不同而无法进行有效灌溉,并且其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不利于家庭使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图。图2是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导流槽板,2-导风帽,3-轴承一,4-支架,5-导向翼,6-转轴,7-涡轮叶片,8-定子,9-转子,10-筒体一,11-轴承二,12-筒体二,13-导风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包括电动三轮车,所述电动三轮车中设置有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柜,且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顶面上,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均与控制柜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在电动三轮车上安装有风力发电机,且风力发电机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顶面上,风机发电机同时与蓄电池和控制柜连接,电动三轮车中设置有直流水泵,直流水泵上连接有连接器,连接器同时与直流水泵和控制柜连接;所述直流水泵上连接有扬水管,扬水管远离直流水泵的一端连接有喷雾器,喷雾器根据浇灌田地情况决定是否安装,一般在需水量较大的田地,或者浇灌底部时不用喷雾器,浇灌水量少或者浇灌植物顶部时用喷雾器,增大单位时间浇灌面积,图1中未画出扬水管和喷雾器的连接位置。在现有提灌过程中,都是安装在固定位置进行滴灌,由于水位变化,或者需水位置不同而无法进行有效灌溉,并且其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而且家庭田地浇灌时由于田地不是集中在一起的,不利于家庭使用,本方案利用家用电动三轮车为运输工具,安装太阳能光伏组件和涡轮轴流风力发电机发电系统,通过电动三轮车的蓄电池作为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

【技术保护点】
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三轮车,所述电动三轮车中设置有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柜,且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顶面上,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均与控制柜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在电动三轮车上安装有风力发电机,且风力发电机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顶面上,风机发电机同时与蓄电池和控制柜连接,电动三轮车中设置有直流水泵,直流水泵上连接有连接器,连接器同时与直流水泵和控制柜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三轮车,所述电动三轮车中设置有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柜,且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顶面上,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均与控制柜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连接,在电动三轮车上安装有风力发电机,且风力发电机安装在电动三轮车的顶面上,风机发电机同时与蓄电池和控制柜连接,电动三轮车中设置有直流水泵,直流水泵上连接有连接器,连接器同时与直流水泵和控制柜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多能源提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机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外筒,外筒由筒体一(10)和筒体二(12)构成,筒体一(10)的外壁与电动三轮车的顶面固定,筒体一(10)和筒体二(12)均呈喇叭状结构,且筒体一(10)中开口较小的一端的尺寸与筒体二(12)中开口较小的一端的尺寸相同并且该两端相互连接为整体结构,在筒体一(10)的内腔中设置有支架(4),支架(4)与筒体一(10)的内壁固定,支架(4)中设置有定子(8),定子(8)中设置有转子(9),支架(4)上安装有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导风筒(13),导风筒(13)的外形呈圆锥体形状,并且其开口端为圆锥体端面较小的一端且朝向筒体二(12),定子(8)和转子(9)均设置在导风筒(13)的内腔中,导风筒(13)、转子(9)和定子(8)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洪
申请(专利权)人:刘万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