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938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框架、支撑部、斜撑和提升部,支撑部位于框架下方并与框架连接,支撑部承托框架;斜撑一端与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连接,提升部与框架连接,提升部的一端设有悬挂部。将支撑部固定于楼板上,然后将框架安装在型钢混凝土柱的外围并与支撑部连接,接着安装斜撑,提升部连接于框架并穿过楼板,使悬挂部勾住临时钢柱,然后拆除临时钢柱,并拉动提升部,使临时钢柱脱离空腹桁架,进而完成临时钢柱的拆除。采用上述支架结构拆除空腹桁架的临时钢柱施工工序少而且施工方便,有利于提高拆除效率,并且该支架结构在拆除临时钢柱后可重复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

Scaffol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适用于空腹桁架临时钢柱拆除的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群体性商务区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导致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土地供应紧张促使人们向集成化的商务区理念转变。安全与效率是建筑施工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两点,体现在施工的每一环节中。空腹桁架是建筑施工领域中常用的构件,而空腹桁架临时钢柱的拆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施工作业,不能使用大型拆卸设备,只能借助自身建筑结构进行拆除,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并且需要拆除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专业的施工技巧,因此,空腹桁架临时钢柱的拆除较为复杂而且拆除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空腹桁架临时钢柱的拆卸具有危险性而且拆除效率较低问题,提供一种施工安全且拆除效率高的支架结构。一种支架结构,包括:框架;支撑部,位于所述框架下方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支撑部承托所述框架;斜撑,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提升部,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提升部的一端设有悬挂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四根横梁,四根所述横梁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所述框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四根立柱,四根所述立柱分别位于所述框架的四个顶角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撑有多个。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设有耳板,所述提升部通过所述耳板与所述框架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提升部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两个相对的所述横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部为手拉葫芦。上述支架结构,将支撑部固定于楼板上,然后将框架安装在型钢混凝土梁的外围并与支撑部连接,接着安装斜撑,将提升部连接于框架并穿过楼板,使悬挂部与临时钢柱连接,然后解除临时钢柱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并拉动提升部,使临时钢柱脱离空腹桁架,进而完成临时钢柱的拆除。采用上述支架结构拆除空腹桁架的临时钢柱施工工序少而且施工方便,有利于提高拆除效率,并且该支架结构在拆除临时钢柱后可重复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实际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空腹桁架包括钢筋混凝土梁和钢筋混凝土柱,一般地,会在首层楼面搭设临时钢柱用于支护制作钢筋混凝土梁,其中,空腹桁架临时钢柱是用于支撑钢筋混凝土柱,而当空腹桁架结构施工完成后,需要将临时钢柱拆除。本案涉及的支架结构适用于空腹桁架临时钢柱的拆除,以下将对该支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一实施例的支架结构1包括框架10、支撑部12、斜撑14和提升部16,支撑部12位于框架10下方并与框架10连接,支撑部12承托框架10;斜撑14一端与框架10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12连接,提升部16与框架10连接,提升部16的一端设有悬挂部。上述支架结构1,将支撑部12固定于楼板20上,然后将框架10安装在型钢混凝土柱的外围并与支撑部12连接,接着安装斜撑14,提升部16连接于框架10并穿过楼板20,使悬挂部勾住临时钢柱30,然后解除临时钢柱3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并拉动提升部16,使临时钢柱30脱离空腹桁架,进而完成临时钢柱30的拆除。采用上述支架结构1拆除空腹桁架的临时钢柱30施工工序少而且施工方便,有利于提高拆除效率,并且该支架结构1在拆除临时钢柱30后可重复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空腹桁架临时钢柱30是用于支撑钢筋混凝土柱,因此,临时钢柱30一般位于钢筋混凝土柱的正下方,在安装时,将框架10围设在混凝土柱的四周,以便在拆除时施加在支架结构1上的力较为均匀。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0包括四根横梁102,四根横梁102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框架10。即,形成的框架10的形状为正方形,四根横梁102尺寸相同,便于框架10的制作。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02为16#工字钢。更近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0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螺钉与螺丝连接。当施工完成后,可以将框架10拆卸回收以备后续重复使用,提高周转率。在其它实施例中,横梁102之间也可以为固定连接,例如,横梁102之间为焊接连接。支撑部12一端是垂直设置于楼板20上,另一端与框架10连接,并为框架10提供支撑。在拆除临时钢柱30时,临时钢柱30的重力施加于支架结构1上,楼板20为支架结构1提供支撑,施工人员可以在楼面上完成施工,拥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2包括四根立柱,四根立柱分别位于框架10的四个顶角处。立柱一端垂直连接于楼板20,另一端与框架10的顶角连接,四个立柱为框架10提供支撑,当进行拆除时,施加在框架10上的力通过立柱传递到楼板20上。在本实施例中,立柱与横梁102可拆卸连接,使得立柱与横梁102可以在施工完成后重复利用。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立柱为方钢。斜撑14一端与框架10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部12连接,斜撑14、横梁102和立柱形成一个三角形,保证了支架结构1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斜撑14有多个,例如,每个横梁102与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均可以设置斜撑14。在本实施例中,斜撑14有8个。斜撑14与横梁102以及斜撑14和立柱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其中,斜撑14与横梁102、以及斜撑14与立杆的连接既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固定连接。在实际施工时,提升部16以框架10为支点,另一端的悬挂部勾住临时钢柱30,当解除临时钢柱30与其它结构的连接时,临时钢柱30便在支架结构1的作用下悬空,然后操作提升部16,完成临时钢柱30的拆除。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0设有耳板104,提升部16通过耳板104与框架10连接。楼板20上一般会预先留洞,以便提升部16穿过。在本实施例中,提升部1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提升部16设置于框架10两个相对的横梁102上。提升部16对称设置,使得悬挂部施加在临时钢柱30上的力较为均匀,提高拆除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提升部1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提升部16分别位于四根横梁102上。其中,提升部16为3T手拉葫芦。一般地,临时钢柱30上会预先加工好耳板作为吊点,悬挂部勾住耳板,操作手拉葫芦吊出临时钢柱30。上述支架结构1在安装使用时,先将四根横梁102依次首尾焊接成正方形框架10并固定,然后将立柱固定于楼面上并与正方形框架10连接,接着焊接斜撑14,然后安装手拉葫芦,手拉葫芦一端与框架10上的耳板104连接,另一端勾住临时钢柱30,然后解除临时钢柱30与其他结构的连接,操作手拉葫芦,吊起临时钢柱30,完成临时钢柱30的拆除。上述支架结构1可以现场就位安装,减少了施工工序,施工更加方便,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且,该支架结构1重量轻,方便工人搬运,无需起重机械配合,节约了人工和机械配合费用。此外,上述支架结构1可以重复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支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支撑部,位于所述框架下方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支撑部承托所述框架;斜撑,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提升部,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提升部的一端设有悬挂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支撑部,位于所述框架下方并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支撑部承托所述框架;斜撑,一端与所述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连接;提升部,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提升部的一端设有悬挂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四根横梁,四根所述横梁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所述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之间为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四根立柱,四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明吴昊倪锋席鼎嘉缪建杨杨宏辉朱凯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