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混合补偿多功能电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341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混合补偿多功能电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板,所述正极电容板连接有正极引脚,所述负极电容板连接有负极引脚,所述外壳包括两端板和四个侧板,两端板和四个侧板围成长方体形的腔体,所述正极电容板通过正极绝缘安装柱与一侧板相连,且正极电容板背面与侧板之间填充有第一散热硅脂层,所述负极电容板通过负极绝缘安装柱与另一侧板相连,所述负极电容板背面与侧板之间填充有第二散热硅脂层,且正极电容板与负极电容板相互平行。本电容散热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电容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混合补偿多功能电容
本技术涉及电容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混合补偿多功能电容。
技术介绍
电容器(capacitor),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在现有技术中,电容器是由外壳和电容芯子构成,其中,芯子置于外壳内,电容芯子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接线端子和外壳散热。而由于散热效果不够良好,电容器在长时间高温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热老化现象,从而严重影响电容器实用寿命,因此电容器的散热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智能混合补偿多功能电容,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混合补偿多功能电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正极电容板和负极电容板,所述正极电容板连接有正极引脚,所述负极电容板连接有负极引脚,所述外壳包括两端板和四个侧板,两端板和四个侧板围成长方体形的腔体,所述正极电容板通过正极绝缘安装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混合补偿多功能电容

【技术保护点】
智能混合补偿多功能电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正极电容板(2)和负极电容板(1),所述正极电容板(2)连接有正极引脚(3),所述负极电容板(1)连接有负极引脚(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两端板(5)和四个侧板(6),两端板(5)和四个侧板(6)围成长方体形的腔体,所述正极电容板(2)通过正极绝缘安装柱(7)与一侧板(6)相连,且正极电容板(2)背面与侧板(6)之间填充有第一散热硅脂层(9),所述负极电容板(1)通过负极绝缘安装柱(8)与另一侧板(6)相连,所述负极电容板(1)背面与侧板(6)之间填充有第二散热硅脂层(10),且正极电容板(2)与负极电容板(1)相互平行;一所述端板(...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混合补偿多功能电容,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正极电容板(2)和负极电容板(1),所述正极电容板(2)连接有正极引脚(3),所述负极电容板(1)连接有负极引脚(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两端板(5)和四个侧板(6),两端板(5)和四个侧板(6)围成长方体形的腔体,所述正极电容板(2)通过正极绝缘安装柱(7)与一侧板(6)相连,且正极电容板(2)背面与侧板(6)之间填充有第一散热硅脂层(9),所述负极电容板(1)通过负极绝缘安装柱(8)与另一侧板(6)相连,所述负极电容板(1)背面与侧板(6)之间填充有第二散热硅脂层(10),且正极电容板(2)与负极电容板(1)相互平行;一所述端板(5)上设置有两引脚孔,所述正极引脚(3)和负极引脚(4)分别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施威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