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上系统复位分时控制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9261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片上系统复位分时控制结构,该结构包括外部输入时钟CLK_in、外部输入复位RESET#、外部输入数据信号DATA_in、片上系统时钟CLK_sys、片上系统复位RST_sys、分时选定后数据输出信号DATA_cap、分时复位控制模块U01、锁相环标定控制模块U02、复用引脚功能锁存模块U03和系统同步复位生成模块U04,所述分时复位控制模块U01的输入端为外部输入时钟CLK_in和外部输入复位RESET#,所述分时复位控制模块U01的输出端输出端为RST_iner。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解决主机访问不同的模式的同时减少了芯片引脚的数量,避免了主机访问模式的增加与芯片引脚数量的冲突,引脚通过分时复用结构,实现了分时复位的自动管理,减少了引脚数量,减少芯片的体积,提高芯片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片上系统复位分时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芯片
,尤其涉及一种片上系统复位分时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经济效益驱动的芯片设计,向着两个方向不断发展,一是越来越强大的功能,以适用更多的应用需求,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二是越来越小的面积,以获得在相同成本投入下的更多的产品数量,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必然的是,芯片的强大功能实现需付出更多的实现面积开销。例如,某芯片为获得更广的适用性,可支持四种主机访问模式,但是四种主机接口的实现,需要四套相应芯片引脚,带来了四倍的引脚数目开销,从而增大了面积。为解决这一矛盾,引脚复用技术被广泛采用,实现了在确定的应用中,选择确定的主机访问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芯片在工作开始之前,就需要识别出采用的是哪一种主机模式。本技术所述的,就是一种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引脚分时复用结构,概括讲,就是将芯片引脚按照“复位时”和“工作时”,进行分时复用,“复位时”引脚功能为主机模式选择,“工作时”引脚功能为其他,如,中断请求等。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主机模式选择在“复位时”确定,在“工作时”维持有效,以确保芯片应用过程中,可一直按照被选模式运行。与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片上系统复位分时控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片上系统复位分时控制结构,该结构包括外部输入时钟CLK_in、外部输入复位RESET#、外部输入数据信号DATA_in、片上系统时钟CLK_sys、片上系统复位RST_sys、分时选定后数据输出信号DATA_cap、分时复位控制模块U01、锁相环标定控制模块U02、复用引脚功能锁存模块U03和系统同步复位生成模块U04,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时复位控制模块U01的输入端为外部输入时钟CLK_in和外部输入复位RESET#,所述分时复位控制模块U01的输出端输出端为RST_iner;所述锁相环标定控制模块U02的输入端为外部输入时钟CLK_in和RST_iner,所述锁相环标定控制模块U02的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片上系统复位分时控制结构,该结构包括外部输入时钟CLK_in、外部输入复位RESET#、外部输入数据信号DATA_in、片上系统时钟CLK_sys、片上系统复位RST_sys、分时选定后数据输出信号DATA_cap、分时复位控制模块U01、锁相环标定控制模块U02、复用引脚功能锁存模块U03和系统同步复位生成模块U04,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时复位控制模块U01的输入端为外部输入时钟CLK_in和外部输入复位RESET#,所述分时复位控制模块U01的输出端输出端为RST_iner;所述锁相环标定控制模块U02的输入端为外部输入时钟CLK_in和RST_iner,所述锁相环标定控制模块U02的输出端为PLL_locked和片上系统时钟CLK_sys;所述复用引脚功能锁存模块U03的输入端为片上系统时钟CLK_sys、外部输入数据信号DATA_in和RST_cap,所述复用引脚功能锁存模块U03输出端为分时选定后数据输出信号DATA_cap;所述系统同步复位生成模块U04的输入端为片上系统时钟CLK_sys和RST_ref,所述系统同步复位生成模块U04的输出端为片上系统复位RST_sys,所述锁相环标定控制模块U02的输出端PLL_locked分别与复用引脚功能锁存模块U03的输入端RST_cap以及系统同步复位生成模块U04的输入端RST_ref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上系统复位分时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时复位控制模块U01包括DFF1、DFF2、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磊
申请(专利权)人:聚志恒芯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