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扩散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224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扩散片,包括基材层、上扩散层、上材料层、下扩散层以及下材料层,上扩散层以及上材料层之间设有导电胶层,导电胶层上嵌设有环形导电丝,导电胶层的端部设有导电引脚与外部金属片连接,下扩散层以及下材料层之间设有防静电半固化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防止静电击伤背光模组内的电子元器件,防止电子元器件被击伤导致失效,同时还可以解决扩散层与材料层之间互相摩擦导致静电吸附异物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扩散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模组的新型扩散片。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简称“LCD”)挟着轻、薄、短、小、热量与耗电低、以及几乎无辐射伤害的优点,已逐步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是由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构成。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型面板,因此需要背光模组提供一均匀的面光源至液晶显示面板以显示影像。一般来说,为了使背光模组提供均匀的面光源,通常会使用数片扩散片以将配置于背光模组内的点或线光源得以扩散为均匀的面光源。此外,为了避免使用扩散片而大幅降低面光源的辉度,通常还会再配置增亮膜于扩散片之间,以提高面光源的整体辉度。前述扩散片的结构大多以压克力、聚碳酸酯(PC)或压克力与苯乙烯的共聚物(MS)等材质所构成的片状结构体,且具有一定的光穿透率。为了能达成光源扩散及均匀的效果,一般会于其制成时,添加颜料而使的成乳白色状以有利于光源的扩散及均匀,甚至会再加入许多即为微小的扩散粒子,其主要藉由扩散粒子的设置,以达到光线扩散的目的。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扩散片大都为塑料,背光模组中的扩散片和导光片或棱镜片之间都会产生摩擦,相互摩擦产生静电击伤液晶显示器中的敏感元器件,甚至会因为静电将异物吸到显示器面内,造成刮伤白点或异物脏污的现象。针对上述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新型扩散片,能够使扩散片与相邻接触的材料层产生的静电得以缓慢释放,防止静电对液晶显示器模组中的元器件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扩散片,能够使扩散片与相邻接触的材料层产生的静电得以缓慢释放,防止静电对液晶显示器模组中的元器件造成伤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扩散片,包括基材层、上扩散层、上材料层、下扩散层以及下材料层,所述上扩散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所述下扩散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所述上扩散层以及上材料层之间设有导电胶层,所述导电胶层上嵌设有环形导电丝,所述导电胶层的端部设有导电引脚与外部金属片连接,所述下扩散层以及下材料层之间设有防静电半固化片。优选的,所述导电引脚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半固化片是用玻纤布浸粘防静电树脂胶液后,经热压、烘干后制成的片状体。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半固化片的厚度为10-25u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通过环形导电丝以及导电胶层与材料层接触,并通过导电引脚将摩擦静电传导至外部金属片上,避免静电聚集;同时,防静电半固化片可有效减少静电产生,背光模组在运输过程中,摩擦产生的静电被缓慢耗散掉,防止背光模组中的元器件被静电击伤,提升了产品良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扩散片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可防止静电击伤背光模组内的电子元器件,防止电子元器件被击伤导致失效,同时还可以解决扩散层与材料层之间互相摩擦导致静电吸附异物的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新型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易懂,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一般替换也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其次,本技术利用示意图进行了详细的表述,在详述本技术实例时,为了便于说明,示意图不依照一般比例局部放大,不应以此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上述及其它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新型扩散片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新型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扩散片,包括基材层10、上扩散层20、上材料层30、下扩散层40以及下材料层50,上扩散层20设于基材层10的上表面,下扩散层40设于基材层10的下表面。为了释放上扩散层20以及上材料层30之间摩擦产生的静电,上扩散层20以及上材料层30之间设有导电胶层60,导电胶层60的上表面嵌设有环形导电丝70,导电胶层60的端部设有导电引脚90与外部金属片100连接,其中,导电引脚90可由柔性导电材料制成。为了减少下扩散层40以及下材料层50之间摩擦产生的静电,下扩散层40以及下材料层50之间设有防静电半固化片80。其中,防静电半固化片80是用玻纤布浸粘防静电树脂胶液后,经热压、烘干后制成的片状体,防静电半固化片80的厚度优选为10-25u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通过环形导电丝70以及导电胶层60与上材料层30接触,并通过导电引脚90将摩擦静电传导至外部金属片100上,避免静电聚集;同时,防静电半固化片80可有效减少静电产生,背光模组在运输过程中,摩擦产生的静电被缓慢耗散掉,防止背光模组中的元器件被静电击伤,提升了产品良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可防止静电击伤背光模组内的电子元器件,防止电子元器件被击伤导致失效,同时还可以解决扩散层与材料层之间互相摩擦导致静电吸附异物的现象。虽然本技术主要描述了以上实施例,但是只是作为实例来加以描述,而本技术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做出多种变型和应用而不脱离实施例的实质特性。例如,对实施例详示的每个部件都可以修改和运行,与所述变型和应用相关的差异可认为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实施例,其含义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地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说明书中出现于各处的这些术语不一定都涉及同一实施例。此外,当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时,都认为其落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其他实施例就可以实现的这些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扩散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扩散片,包括基材层、上扩散层、上材料层、下扩散层以及下材料层,所述上扩散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所述下扩散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扩散层以及上材料层之间设有导电胶层,所述导电胶层上嵌设有环形导电丝,所述导电胶层的端部设有导电引脚与外部金属片连接,所述下扩散层以及下材料层之间设有防静电半固化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扩散片,包括基材层、上扩散层、上材料层、下扩散层以及下材料层,所述上扩散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上表面,所述下扩散层设于所述基材层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扩散层以及上材料层之间设有导电胶层,所述导电胶层上嵌设有环形导电丝,所述导电胶层的端部设有导电引脚与外部金属片连接,所述下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乐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