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包覆铜电极型热敏电阻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1200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包覆铜电极型热敏电阻传感器,包括作为头部的本体以及与本体连接的导线;所述的本体由内部的芯片以及包覆在芯片上的超薄玻璃组成;所述的芯片上设置有铜电极,所述的铜电极的厚度为3~12μm;所述的超薄玻璃的厚度为0.5~1.0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超薄玻璃包覆住芯片、高致密铜(Cu)电极,避免了产品电极迁移失效,使之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外,通过开发超薄玻璃包覆电极工艺,避免了铜(Cu)电极氧化,同时使成本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包覆铜电极型热敏电阻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尤其是一种玻璃包覆铜电极型热敏电阻传感器。
技术介绍
本专利涉及的热敏电阻传感器,应用于高湿度高温度环境的温度传感或补偿用NTC传感器,主要用于汽车油箱、水箱等控温系统、电饭锅/冰箱/洗衣机等温度传感组件、热水器控温部件等。但是,随着对应用需求的大幅提高,目前市场在售的热敏电阻传感器也存在其不足,急需改善。主要缺陷如下:1.在高湿度高温度环境下,银离子会在微量电流作用下缓慢迁移、聚集在芯片侧面,导致芯片阻值变小,R-T失效,电器不开机、无法量测、控制温度。所以,此温度传感器在高温高湿使用寿命上限约3年左右。2.知名日本企业Murata已涉足采用活性不易迁移的铜(Cu)作为电极使用,此类电极可杜绝银迁移导致的产品失效。但制作过程极为复杂且难掌控,在烧电极过程中铜极易氧化,即使在烧电极时采用氮气保护仍不能彻底避免。且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铜(Cu)极易发生氧化,形成阻抗MΩ等级的氧化亚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璃包覆铜电极型热敏电阻传感器,具有制造工艺简便、长期稳定性好,成本低廉等优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玻璃包覆铜电极型热敏电阻传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包覆铜电极型热敏电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头部的本体以及与本体连接的导线;所述的本体由内部的芯片以及包覆在芯片上的超薄玻璃组成;所述的芯片上设置有铜电极,所述的铜电极的厚度为3~12μm;所述的超薄玻璃的厚度为0.5~1.0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包覆铜电极型热敏电阻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头部的本体以及与本体连接的导线;所述的本体由内部的芯片以及包覆在芯片上的超薄玻璃组成;所述的芯片上设置有铜电极,所述的铜电极的厚度为3~12μm;所述的超薄玻璃的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平张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兴勤常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