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三通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921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4:10
一种水力三通阀,包括隔膜式控制腔以及设置于隔膜式控制腔下部的三腔式主阀体;隔膜式控制腔中,控制腔上盖和控制腔下盖之间的空间形成控制腔体,控制腔体内部空间被隔膜分隔成控制腔上腔和控制腔下腔两部分,控制腔上腔与控制腔上腔进水管连通,控制腔下腔与控制腔下腔进水管连通,隔膜的中部通过隔膜上压板和隔膜下压板用螺母压紧固定在阀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力三通阀,可以解决需使用电机进行驱动的问题,利用管路自身的水压来操作阀门,实现通路的快速切换,相比传统三通转阀更省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力三通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力三通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尺寸三通阀门多为转阀,这种三通阀通过转动阀门内部的旋转体来实现通路的切换。直接操作这种三通转阀往往阻力较大,因此通常使用电机配合蜗轮蜗杆减速机构来进行操作。由于使用了减速机构,此种三通转阀通路切换所需时间往往相对较长。另一方面,此种三通转阀在户外等没有电源的情况下无法使用电机进行操作,若手动操作则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力三通阀,可以解决需使用电机进行驱动的问题,利用管路自身的水压来操作阀门,实现通路的快速切换,相比传统三通转阀更省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力三通阀,包括隔膜式控制腔以及设置于隔膜式控制腔下部的三腔式主阀体;隔膜式控制腔中,控制腔上盖和控制腔下盖之间的空间形成控制腔体,控制腔体内部空间被隔膜分隔成控制腔上腔和控制腔下腔两部分,控制腔上腔与控制腔上腔进水管连通,控制腔下腔与控制腔下腔进水管连通,隔膜的中部通过隔膜上压板和隔膜下压板用螺母压紧固定在阀轴上;三腔式主阀体中,三腔式主阀体的内部被分隔成主阀上腔、主阀中腔和主阀下腔,主阀上腔通过主阀中腔与主阀下腔连通,阀轴穿过控制腔下盖的轴封,与主阀中腔内的主阀盘连接,主阀盘上装有主阀盘密封件以及带导向爪的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主阀上腔与主阀中腔的连通处设置有与主阀盘密封件相配合的上密封件,主阀中腔与主阀下腔的连通处设置有与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上相配合导向爪相配合的下密封环。隔膜的边缘安装在控制腔上盖和控制腔下盖之间,并用螺栓压紧。开度指示杆安装在阀轴顶部,其穿过控制腔上盖上的轴封。主阀盘密封件中,主阀盘上装有主阀盘上密封圈压板、主阀盘上密封圈和主阀盘下密封圈。上密封件中,上密封环安装在上密封环压板内,上封环压板安装在主阀上腔与主阀中腔连接孔处。本技术提供的水力三通阀,控制腔内的隔膜在上、下腔水压差的作用下可向上或向下移动,隔膜通过阀轴与主阀盘连接,可使主阀盘随之向上或向下移动,进而使主阀中腔接通主阀上腔或下腔,从而实现通路的切换,可以使用管路自身的水压来操作阀门,不需要安装电动机等动力源,手都操作也只需操作控制管路上的小阀门,相比传统三通转阀更省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力三通阀,包括隔膜式控制腔以及设置于隔膜式控制腔下部的三腔式主阀体8;隔膜式控制腔中,控制腔上盖1和控制腔下盖4之间的空间形成控制腔体,控制腔体内部空间被隔膜3分隔成控制腔上腔2和控制腔下腔5两部分,控制腔上腔2与控制腔上腔进水管1a连通,控制腔下腔5与控制腔下腔进水管4a连通,隔膜3的中部通过隔膜上压板3a和隔膜下压板3b用螺母压紧固定在阀轴7上;三腔式主阀体8中,三腔式主阀体8的内部被分隔成主阀上腔10、主阀中腔11和主阀下腔12,主阀上腔10通过主阀中腔11与主阀下腔12连通,阀轴7穿过控制腔下盖4的轴封,与主阀中腔11内的主阀盘9连接,主阀盘9上装有主阀盘密封件以及带导向爪的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9d;主阀上腔10与主阀中腔11的连通处设置有与主阀盘密封件相配合的上密封件,主阀中腔11与主阀下腔12的连通处设置有与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9d上相配合导向爪相配合的下密封环8c,带导向爪的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9d上的导向爪可在下密封环8c内上下移动,从而限制主阀盘9的径向移动。隔膜3的边缘安装在控制腔上盖1和控制腔下盖4之间,并用螺栓压紧。开度指示杆6安装在阀轴7顶部,其穿过控制腔上盖1上的轴封。主阀盘密封件中,主阀盘9上装有主阀盘上密封圈压板9a、主阀盘上密封圈9b和主阀盘下密封圈9c。上密封件中,上密封环8b安装在上密封环压板8a内,上封环压板8a安装在主阀上腔10与主阀中腔11连接孔处,上密封环压板8a的最小直径大于下密封环8c的最大外径和主阀盘9的外径。主阀上腔10、主阀中腔11和主阀下腔12上安装有可与外部管路连接的法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安装适当的控制管路,使控制腔上腔进水管1a接通压力水源,同时使控制腔下腔进水管4a排水,此时隔膜3会在水压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通过阀轴7使主阀盘9随之向下移动,主阀盘下密封圈9c与下密封环8c形成密封,使主阀中腔11与主阀下腔12隔离开,并与主阀上腔10完全连通;反之,当控制腔下腔进水管4a接通压力水源,同时控制腔上腔进水管1a排水时,主阀盘9向上移动,使主阀中腔11与主阀上腔10隔离开,并与主阀下腔12完全连通。这样便实现通路的切换。压力水源一般可取自与三通阀相连的三条管路中压力最高的一条,此时隔膜3在控制腔内的有效直径应大于主阀盘9的外径,使主阀盘9上的压力始终小于隔膜3两侧的压力差,以保证阀门能正常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力三通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力三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隔膜式控制腔以及设置于隔膜式控制腔下部的三腔式主阀体(8);隔膜式控制腔中,控制腔上盖(1)和控制腔下盖(4)之间的空间形成控制腔体,控制腔体内部空间被隔膜(3)分隔成控制腔上腔(2)和控制腔下腔(5)两部分,控制腔上腔(2)与控制腔上腔进水管(1a)连通,控制腔下腔(5)与控制腔下腔进水管(4a)连通,隔膜(3)的中部通过隔膜上压板(3a)和隔膜下压板(3b)用螺母压紧固定在阀轴(7)上;三腔式主阀体(8)中,三腔式主阀体(8)的内部被分隔成主阀上腔(10)、主阀中腔(11)和主阀下腔(12),主阀上腔(10)通过主阀中腔(11)与主阀下腔(12)连通,阀轴(7)穿过控制腔下盖(4)的轴封,与主阀中腔(11)内的主阀盘(9)连接,主阀盘(9)上装有主阀盘密封件以及带导向爪的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9d);主阀上腔(10)与主阀中腔(11)的连通处设置有与主阀盘密封件相配合的上密封件,主阀中腔(11)与主阀下腔(12)的连通处设置有与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9d)上相配合导向爪相配合的下密封环(8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三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隔膜式控制腔以及设置于隔膜式控制腔下部的三腔式主阀体(8);隔膜式控制腔中,控制腔上盖(1)和控制腔下盖(4)之间的空间形成控制腔体,控制腔体内部空间被隔膜(3)分隔成控制腔上腔(2)和控制腔下腔(5)两部分,控制腔上腔(2)与控制腔上腔进水管(1a)连通,控制腔下腔(5)与控制腔下腔进水管(4a)连通,隔膜(3)的中部通过隔膜上压板(3a)和隔膜下压板(3b)用螺母压紧固定在阀轴(7)上;三腔式主阀体(8)中,三腔式主阀体(8)的内部被分隔成主阀上腔(10)、主阀中腔(11)和主阀下腔(12),主阀上腔(10)通过主阀中腔(11)与主阀下腔(12)连通,阀轴(7)穿过控制腔下盖(4)的轴封,与主阀中腔(11)内的主阀盘(9)连接,主阀盘(9)上装有主阀盘密封件以及带导向爪的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9d);主阀上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洋李成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