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力三通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力三通阀。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尺寸三通阀门多为转阀,这种三通阀通过转动阀门内部的旋转体来实现通路的切换。直接操作这种三通转阀往往阻力较大,因此通常使用电机配合蜗轮蜗杆减速机构来进行操作。由于使用了减速机构,此种三通转阀通路切换所需时间往往相对较长。另一方面,此种三通转阀在户外等没有电源的情况下无法使用电机进行操作,若手动操作则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力三通阀,可以解决需使用电机进行驱动的问题,利用管路自身的水压来操作阀门,实现通路的快速切换,相比传统三通转阀更省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力三通阀,包括隔膜式控制腔以及设置于隔膜式控制腔下部的三腔式主阀体;隔膜式控制腔中,控制腔上盖和控制腔下盖之间的空间形成控制腔体,控制腔体内部空间被隔膜分隔成控制腔上腔和控制腔下腔两部分,控制腔上腔与控制腔上腔进水管连通,控制腔下腔与控制腔下腔进水管连通,隔膜的中部通过隔膜上压板和隔膜下压板用螺母压紧固定在阀轴上;三腔式主阀体中,三腔式主阀体的内部被分隔成主阀上腔、主阀中腔和主阀下腔,主阀上腔通过主阀中腔与主阀下腔连通,阀轴穿过控制腔下盖的轴封,与主阀中腔内的主阀盘连接,主阀盘上装有主阀盘密封件以及带导向爪的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主阀上腔与主阀中腔的连通处设置有与主阀盘密封件相配合的上密封件,主阀中腔与主阀下腔的连通处设置有与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上相配合导向爪相配合的下密封环。隔膜的边缘安装在控制腔上盖和控制腔下盖之间,并用螺栓压紧。开度指示杆安装在阀轴顶部,其穿过控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力三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隔膜式控制腔以及设置于隔膜式控制腔下部的三腔式主阀体(8);隔膜式控制腔中,控制腔上盖(1)和控制腔下盖(4)之间的空间形成控制腔体,控制腔体内部空间被隔膜(3)分隔成控制腔上腔(2)和控制腔下腔(5)两部分,控制腔上腔(2)与控制腔上腔进水管(1a)连通,控制腔下腔(5)与控制腔下腔进水管(4a)连通,隔膜(3)的中部通过隔膜上压板(3a)和隔膜下压板(3b)用螺母压紧固定在阀轴(7)上;三腔式主阀体(8)中,三腔式主阀体(8)的内部被分隔成主阀上腔(10)、主阀中腔(11)和主阀下腔(12),主阀上腔(10)通过主阀中腔(11)与主阀下腔(12)连通,阀轴(7)穿过控制腔下盖(4)的轴封,与主阀中腔(11)内的主阀盘(9)连接,主阀盘(9)上装有主阀盘密封件以及带导向爪的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9d);主阀上腔(10)与主阀中腔(11)的连通处设置有与主阀盘密封件相配合的上密封件,主阀中腔(11)与主阀下腔(12)的连通处设置有与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9d)上相配合导向爪相配合的下密封环(8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三通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隔膜式控制腔以及设置于隔膜式控制腔下部的三腔式主阀体(8);隔膜式控制腔中,控制腔上盖(1)和控制腔下盖(4)之间的空间形成控制腔体,控制腔体内部空间被隔膜(3)分隔成控制腔上腔(2)和控制腔下腔(5)两部分,控制腔上腔(2)与控制腔上腔进水管(1a)连通,控制腔下腔(5)与控制腔下腔进水管(4a)连通,隔膜(3)的中部通过隔膜上压板(3a)和隔膜下压板(3b)用螺母压紧固定在阀轴(7)上;三腔式主阀体(8)中,三腔式主阀体(8)的内部被分隔成主阀上腔(10)、主阀中腔(11)和主阀下腔(12),主阀上腔(10)通过主阀中腔(11)与主阀下腔(12)连通,阀轴(7)穿过控制腔下盖(4)的轴封,与主阀中腔(11)内的主阀盘(9)连接,主阀盘(9)上装有主阀盘密封件以及带导向爪的主阀盘下密封圈压板(9d);主阀上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洋,李成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