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玩具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890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玩具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凸起且靠近连接本体正面设置的第一连接构件以及至少一个向外凸起且靠近连接本体反面设置的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第一沉孔,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其中一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朝连接本体正面弯曲延伸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其中一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朝连接本体反面弯曲延伸的第二卡扣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适配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玩具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玩具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玩具,泛指可用来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类社会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现有的玩具大部分都具有可拆功能,如果一些小零件被轻易的拆出,会对儿童产生安全隐患。还有一些玩具是可以让人站上去的,所以玩具的连接结构需要很牢固以及稳定性要好,防止儿童从玩具上摔落而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连接牢固的电源转换器。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玩具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凸起且靠近连接本体正面设置的第一连接构件以及至少一个向外凸起且靠近连接本体反面设置的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第一沉孔,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其中一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朝连接本体正面弯曲延伸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上表面上设有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上设有与第一沉孔相通且用于安装螺母的第二沉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其中一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朝连接本体反面弯曲延伸的第二卡扣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适配连接,还包括用于增加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连接牢固度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套设在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上,所述弹性带上设有与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相接后适配的通孔。采用上述结构,至少两个连接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适配连接,使得凸块与凹槽适配连接,以及使得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构件的上表面相贴合。再用螺栓与螺母将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处锁紧,防止两个连接本体被轻易拆除,从而增加了连接的牢固性。最后用弹性带套设在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处,使其能够增加两者间的牢固度。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通过通孔,将弹性带牢牢固定住,防止弹性带被轻易的脱出,从而增加了两个连接本体的连接牢固度。所述弹性带还能防止水溶液接触到螺栓及螺母,防止其生锈、腐蚀,从而增加了螺栓与螺母的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构件的下表面相贴合,且与连接本体厚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的厚度相同,从而增加了两连接本体连接后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带的外表面与连接本体的外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弹性带与连接本体结合时显得玩具整体平滑,增加美观度,并且防止了连接处的棱角伤害到儿童,增加了玩具的安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带上设有若干条凸棱,所述凸棱沿弹性带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增加弹性带表面摩擦力,方便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呈圆台状,所述凸块顶部朝向凹槽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与凹槽分别设有若干个。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增加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从而增加了连接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电源转换器,本技术安全性高、连接牢固。至少两个连接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适配连接,使得凸块与凹槽适配连接,以及使得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构件的上表面相贴合。再用螺栓与螺母将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处锁紧,防止两个连接本体被轻易拆除,从而增加了连接的牢固性。最后用弹性带套设在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处,使其能够增加两者间的牢固度。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通过通孔,将弹性带牢牢固定住,防止弹性带被轻易的脱出,从而增加了两个连接本体的连接牢固度。所述弹性带还能防止水溶液接触到螺栓及螺母,防止其生锈、腐蚀,从而增加了螺栓与螺母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弹性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弹性带与连接本体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连接本体;2-第一连接构件;21-第一沉孔;22-凸块;23-第一卡扣部;3-第二连接构件;31-凹槽;32-第二沉孔;33-第二卡扣部;4-弹性带;41-通孔;42-凸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玩具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本体1,所述连接本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凸起且靠近连接本体1正面设置的第一连接构件2以及至少一个向外凸起且靠近连接本体1反面设置的第二连接构件3,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与第二连接构件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第一沉孔21,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块22,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其中一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朝连接本体1正面弯曲延伸的第一卡扣部23,所述第二连接构件3的上表面上设有与凸块22相适配的凹槽31,所述第二连接构件3的下表面上设有与第一沉孔21相通且用于安装螺母的第二沉孔32,所述第二连接构件3其中一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朝连接本体1反面弯曲延伸的第二卡扣部33;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本体1通过第一连接构件2与第二连接构件3适配连接,还包括用于增加第一连接构件2与第二连接构件3连接牢固度的弹性带4,所述弹性带4套设在第一连接构件2与第二连接构件3上,所述弹性带4上设有与第一卡扣部23和第二卡扣部33相接后适配的通孔41。采用上述结构,至少两个连接本体1通过第一连接构件2与第二连接构件3适配连接,使得凸块22与凹槽31适配连接,以及使得第一连接构件2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构件3的上表面相贴合。再用螺栓与螺母将第一连接构件2与第二连接构件3的连接处锁紧,防止两个连接本体1被轻易拆除,从而增加了连接的牢固性。最后用弹性带4套设在第一连接构件2与第二连接构件3的连接处,使其能够增加两者间的牢固度。第一卡扣部23与第二卡扣部33通过通孔41,将弹性带4牢牢固定住,防止弹性带4被轻易的脱出,从而增加了两个连接本体1的连接牢固度。所述弹性带4还能防止水溶液接触到螺栓及螺母,防止其生锈、腐蚀,从而增加了螺栓与螺母的寿命。所述的连接结构可以通过多个连接本体1组合连接成不一样的玩具。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2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构件3的下表面相贴合,且与连接本体1厚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连接构件2与第二连接构件3的厚度相同,从而增加了两连接本体1连接后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带4的外表面与连接本体1的外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采用上述结构,使得弹性带4与连接本体1结合时显得玩具整体平滑,增加美观度,并且防止了连接处的棱角伤害到儿童,增加了玩具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带4上设有若干条凸棱42,所述凸棱42沿弹性带4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采用上述结构,增加弹性带4表面摩擦力,方便拆卸。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块22呈圆台状,所述凸块22顶部朝向凹槽31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块22与凹槽31分别设有若干个。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增加第一连接构件2与第二连接构件3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从而增加了连接强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玩具的连接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玩具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凸起且靠近连接本体正面设置的第一连接构件以及至少一个向外凸起且靠近连接本体反面设置的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第一沉孔,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其中一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朝连接本体正面弯曲延伸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上表面上设有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上设有与第一沉孔相通且用于安装螺母的第二沉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其中一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朝连接本体反面弯曲延伸的第二卡扣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适配连接,还包括用于增加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连接牢固度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套设在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上,所述弹性带上设有与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相接后适配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玩具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向外凸起且靠近连接本体正面设置的第一连接构件以及至少一个向外凸起且靠近连接本体反面设置的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第一沉孔,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上设有凸块,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其中一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朝连接本体正面弯曲延伸的第一卡扣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上表面上设有与凸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下表面上设有与第一沉孔相通且用于安装螺母的第二沉孔,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其中一侧壁上设有向外凸起且朝连接本体反面弯曲延伸的第二卡扣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适配连接,还包括用于增加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连接牢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立巧周贤恩许金山邹鹏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巧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