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材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配合,第四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相配合,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板材相邻两侧的凹槽内,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均为型材。包括上述板材连接装置的柜体,还包括层板、竖板和背板,竖板固定在背板的两侧,层板为多个,并固定在竖板和背板上,相邻层板通过板材连接装置连接。由此,相邻层板可以直接通过板材连接装置拼接卡扣即可,无需通过锁扣等进行固定连接,拼接后在层板的外侧看不到锁扣头,提高整体性和美观度,大大提高了拼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材连接装置及柜体
本技术属于一种家具及家具的组装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板材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衣柜、电视柜和橱柜等属于常见的家具,但是现有的家具在组装时,需要用锁扣或销钉等将两块相邻的板进行固定。通过该类方式组装的家具,组装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较长;同时,组装后的家具在整体上,有较多的螺丝头暴露在外面,影响美观,整个组装工艺流程较复杂;且门扇等具有尖角,容易出现刮伤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连接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板材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相配合,第四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相配合,第一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分别固定在板材相邻两侧的凹槽内,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均为型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配合,可以使得相邻两个板材连接固定,且连接件固定在板材的凹槽内,使得相互拼接的两个板材无需使用锁扣等零件进行连接,方便拼接,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节省人工成本;设有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可以方便对板材未与其他板材拼接的一侧进行包边,提高板材的整体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的截面呈U型,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端面相平齐。由此,第一连接件的截面呈U型,方便锁扣将第一连接件在U型部位固定在板材后,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配合时,将锁扣进行遮挡,且方便第一连接件与板材的固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件的截面设有封闭的空腔,第四连接件位于该空腔的外侧。由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的外侧端面设有第一翻折边,第二连接件的外侧端面设有第二翻折边,第一连接件的外侧端面与第二连接件的外侧端面相贴合,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的方向相反。由此,设有第一翻折边,可以防止板材的边缘过尖,起到保护作用;设有第二翻折边,可以使得第二连接件与相应板材密切贴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件的封闭空腔的外侧设有凸起,第四连接件设有卡勾,卡勾与凸起相配合。由此,通过凸起与卡勾的配合,可以方便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的紧密配合,防止第四连接件的脱落。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板材连接装置的柜体,还包括层板、竖板和背板,竖板固定在背板的两侧,层板为多个,并固定在竖板和背板上,层板与竖板通过板材连接装置连接。由此,层板与竖板可以直接通过板材连接装置拼接卡扣即可,无需通过锁扣锁扣进行固定连接,拼接后在层板的外侧看不到锁扣锁扣头,提高整体性和美观度,大大提高了拼装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层板的前后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三连接件安装在第一凹槽内,层板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连接件安装在第二凹槽内,第二连接件安装在竖板的侧壁。由此,可以方便层板的拼装,同时,可以方便各连接件安装在层板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柜体还包括第五连接件,第五连接件包括固定部和卡槽部,竖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五连接件为两个,其固定部分别安装在两个竖板的第三凹槽内,背板由上至下插入卡槽部上固定。由此,可以方便背板与竖板的拼装,提高组装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层板、竖板和背板均包括依次贴合的铝板、PVG板和铝板。由此,使得层板、竖板和背板均为实心板,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配合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相配合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配合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第五连接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柜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至图6:板材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第三连接件3和第四连接件4,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配合,第四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5相配合,第一连接件1和第三连接件3分别固定在板材相邻两侧的凹槽内,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第三连接件3和第四连接件4均为型材。其中,第一连接件1安装固定在板材的凹槽内,第三连接件3也固定在相应的凹槽内。第一连接件1的截面呈U型,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端面相平齐。由此,使得第一连接件1在U型槽的底部通过锁扣与板材连接时,锁扣头隐藏在第一连接件1的底部,通过与第二连接件2配合后,可以提高整体产品的整体性。第三连接件3的截面设有封闭的空腔31,第四连接件4位于该空腔31的外侧。因此,第三连接件3通过贯穿空腔31的锁扣与板材固定;随后,第四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3扣合,使得锁扣头隐藏在第三连接件3与第四连接件4之间,提高整体性。第一连接件1的外侧端面设有第一翻折边11,第二连接件2的外侧端面设有第二翻折边21,第一连接件1的外侧端面与第二连接件2的外侧端面相贴合,第一翻折边11和第二翻折边21的方向相反。其中,第一翻折边11和第二翻折边21的翻折高度为1.5mm左右;第一翻折边11向板材一侧翻折,第二翻折边21向远离板材一侧翻折。从而,有效防止板材边缘发生钩挂现象,提高适用的安全性,第二翻折边21可以使得第二连接件2与后面的竖板紧密贴合,提高密封性。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件1可以不设有第一翻折边11,该板材连接装置可以直接运用于门框等,无需与其他板材配合的板材上,用于板材的封边。第三连接件3的封闭空腔31的外侧设有凸起32,第四连接件4设有卡勾41,卡勾41与凸起32相配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卡勾41的上端面为倾斜面,下端面为水平面,从而,方便第四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3配合时,卡勾41插入到凸起32上;安装完成后,卡勾41的下端面与凸起32相贴合,有效防止卡勾41拉出,保证配合的稳定性。本技术包括上述板材连接装置的柜体,还包括层板5、竖板6和背板7,竖板6固定在背板7的两侧,层板5为多个,并固定在竖板6和背板7上,层板5与竖板6通过板材连接装置连接。层板5的前后两侧开设有第一凹槽51,第三连接件3安装在第一凹槽51内,层板5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第二凹槽52,第一连接件1安装在第二凹槽52内,第二连接件2安装在竖板6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51,可以方便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凹槽52固定时,连接锁扣伸入到第一连接件1处进行固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层板5的四周开槽,第二凹槽52的厚度与第一连接件1的厚度一致,使得第一连接件1安装在第二凹槽52内,且第一翻折边11与层板5的外侧相贴合。第二连接件2可以通过锁扣固定在竖板6上。层板5在安装时,通过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的配合实现层板5与竖板6的安装。本技术的柜体还包括第五连接件8,第五连接件8包括固定部81和卡槽部82,竖板6的一侧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五连接件8为两个,其固定部分别安装在两个竖板6一侧的第三凹槽内,背板7由上至下插入卡槽部82上固定。其中,固定部81和卡槽部8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第三连接件3、第四连接件4和第五连接件8均为铝型材,方便加工。层板5、竖板6和背板7均包括依次贴合的铝板、PVG板和铝板。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板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第三连接件(3)和第四连接件(4),所述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配合,所述第四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3)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第三连接件(3)分别固定在板材相邻两侧的凹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第三连接件(3)和第四连接件(4)均为型材。
【技术特征摘要】
1.板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第三连接件(3)和第四连接件(4),所述第二连接件(2)与第一连接件(1)相配合,所述第四连接件(4)与第三连接件(3)相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1)和第三连接件(3)分别固定在板材相邻两侧的凹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第三连接件(3)和第四连接件(4)均为型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截面呈U型,所述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的端面相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的截面设有封闭的空腔(31),所述第四连接件(4)位于该空腔(31)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外侧端面设有第一翻折边(11),所述第二连接件(2)的外侧端面设有第二翻折边(21),所述第一连接件(1)的外侧端面与第二连接件(2)的外侧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一翻折边(11)和第二翻折边(21)的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3)的封闭空腔(31)的外侧设有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有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谭龙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