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88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包括水泵本体,水泵本体左侧开设有进水口,顶部开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管连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管垂直的进液管,第三连接管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水泵本体出水口处,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出液管,第三连接管中部设置有第二出液管,进液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三阀门设置在第二出液管上部;在一个电机和一个水泵的条件下,根据不同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实现双循环,另外,能够对水泵除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
本技术涉及水泵
,具体涉及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
技术介绍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但是,现有的水泵不能实现双循环,如果要实现双循环的功能,则需要使用两个水泵和两个电机,在需要实现不同的功能时,开启不同的电机和水泵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能够在一个电机和一个水泵的情况下,根据不同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实现双循环,另外,能够对水泵本体除臭。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包括水泵本体,水泵本体左侧开设有进水口,顶部开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管连通的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管垂直的进料管,第三连接管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水泵本体出水口处,第二连接管与第三连接管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出料管,第三连接管中部设置有第二出料管,进料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二出料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第三阀门设置在第二出料管上部,水泵本体内壁设置有除臭层,除臭层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骨架网、活性碳纤维毡和外保护网。进一步,在进料管、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的端面均设置有法兰接口。进一步,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手握部套设有防滑垫,防滑垫包括垫面层和防滑层,防滑层设置在垫面层外部。进一步,水泵本体连接电机,电机上罩设有除尘罩,除尘罩为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空腔壳体,壳体内壁由过滤板分隔成上部空腔和下部空腔,上部空腔的侧壁上开设有通风窗。进一步,下部空腔的高度大于电机的高度。进一步,电机下部设置有减震垫,减震垫包括上垫片和下垫片,上垫片和下垫片中间注有胶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一个电机和一个水泵的条件下,根据不同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实现双循环,在往上泵送物料时,开启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关闭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并且开启电机,然后在水泵本体的作用下,物料从进料管进入,经过第一连接管和水泵本体,然后进入到第三连接管中,从第一出料管排出,完成向上输送物料;在向下输送泥浆时,开启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并且开启电机,然后在水泵本体的作用下,物料从第一出料管进入,经过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水泵本体,从第二出料管排出,完成泥浆的向下输送;另外,能够对水泵除臭。2.在进料管、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的端面均设置有法兰接口,在连接其他管道时,容易连接。3.手握部套设有防滑垫,能够在开启阀门增大摩擦力,开启和关闭阀门更加方便。4.电机上罩设有除尘罩,能够避免灰尘掉落入电机内,并且除尘罩上开设有通风窗,能够使得散热较好。5.下部空腔的高度大于电机的高度,避免损坏电机。6.电机下部设置有减震垫,减小电机受到的震动,延长使用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除尘罩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减震垫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左视图。图中,1-水泵本体、2-电机、3-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进料管、6-第三连接管、7-第一出料管、8-第二出料管、9-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1-第三阀门、12-第四阀门、13-防滑垫、14-胶体、15-除尘罩、16-过滤板、17-通风窗、18-上垫片、19-下垫片、20-减震垫。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本体1,水泵本体1左侧开设有进水口,顶部开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3,第一连接管3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管3连通的第二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3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管4垂直的进料管5,第三连接管6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水泵本体1出水口处,第二连接管4与第三连接管6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出料管7,第三连接管6中部设置有第二出料管8,进料管5、第二连接管4、第三连接管6和第二出料管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和第四阀门12,第三阀门11设置在第二出料管8上部,水泵本体1内壁设置有除臭层,除臭层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骨架网、活性碳纤维毡和外保护网,在一个电机和一个水泵的条件下,根据不同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实现双循环,另外,能够对水泵除臭,在往上泵送物料时,开启第一阀门9和第三阀门11,关闭第二阀门10和第四阀门12,并且开启电机2,然后在水泵本体1的作用下,物料从进料管5进入,经过第一连接管3和水泵本体1,然后进入到第三连接管6中,从第一出料管7排出,完成向上输送物料;在向下输送泥浆时,开启第二阀门10和第四阀门12,关闭第一阀门9和第三阀门11,并且开启电机2,然后在水泵本体1的作用下,物料从第一出料管7进入,经过第二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3和水泵本体1,从第二出料管8排出,完成泥浆的向下输送。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进料管5、第一出料管7和第二出料管8的端面均设置有法兰接口,在连接其他管道时,容易连接。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和第四阀门12手握部套设有防滑垫13,防滑垫13包括垫面层和防滑层,防滑层设置在垫面层外部,能够在开启阀门增大摩擦力,开启和关闭阀门更加方便。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水泵本体1连接电机2,电机2上罩设有除尘罩15,除尘罩15为下端开口,上端封闭的空腔壳体,壳体内壁由过滤板16分隔成上部空腔和下部空腔,上部空腔的侧壁上开设有通风窗17,能够避免灰尘掉落入电机2内,并且除尘罩15上开设有通风窗17,能够使得散热较好。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下部空腔的高度大于电机2的高度,避免损坏电机2。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电机2下部设置有减震垫20,减震垫20包括上垫片18和下垫片19,上垫片18和下垫片19中间注有胶体14,减小电机2受到的震动,延长使用时间。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本体(1),水泵本体(1)左侧开设有进水口,顶部开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3),第一连接管(3)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管(3)连通的第二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3)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管(4)垂直的进料管(5),第三连接管(6)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水泵本体(1)出水口处,第二连接管(4)与第三连接管(6)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出料管(7),第三连接管(6)中部设置有第二出料管(8),进料管(5)、第二连接管(4)、第三连接管(6)和第二出料管(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和第四阀门(12),第三阀门(11)设置在第二出料管(8)上部,水泵本体(1)内壁设置有除臭层,除臭层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骨架网、活性碳纤维毡和外保护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本体(1),水泵本体(1)左侧开设有进水口,顶部开设有出水口,进水口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3),第一连接管(3)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连接管(3)连通的第二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3)上还设置有与第二连接管(4)垂直的进料管(5),第三连接管(6)一端与第二连接管(4)连通,另一端设置在水泵本体(1)出水口处,第二连接管(4)与第三连接管(6)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出料管(7),第三连接管(6)中部设置有第二出料管(8),进料管(5)、第二连接管(4)、第三连接管(6)和第二出料管(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第三阀门(11)和第四阀门(12),第三阀门(11)设置在第二出料管(8)上部,水泵本体(1)内壁设置有除臭层,除臭层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骨架网、活性碳纤维毡和外保护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式双循环水泵,其特征在于:在进料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新业
申请(专利权)人:禹州市新业水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