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841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包括:丢手转换接头(1),用于与钻具相连;套管组件,与丢手转换接头(1)的底部相连,包括设置在井筒裸眼段中的割缝套管(4),割缝套管(4)上竖直设置有多个割缝(41),地层流体可通过割缝(41)进入井筒内;导锥,与割缝套管(4)的底部相连,锥角为50°‑70°,用于下放管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割缝的套管下入井底,遮挡住整个裸眼段,通过套管支撑井壁,避免掉落的岩块将井筒埋死,同时地层流体通过套管上的割缝进入井筒,形成了地层和井筒之间的通道、维持油气井连续生产;井筒经过冲砂、钻磨处理至井底后,下入割缝套管,生产期间供液正常,避免了砂埋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油井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常用的完井方式为裸眼完井,油层套管下至目的层顶部,封隔上奥陶统地层,但受到地震反演精度的影响,无法准确的预测目的层深度,故有部分油井上奥陶地层裸露,在生产过程中受到地层产水、或是注水等因素影响,泥岩或是灰质泥岩水化膨胀掉块,使井筒被砂埋,同时形成“大肚子”井段,导致循环时岩屑不易被携带出井,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和作业,会导致多余口井存在井筒垮塌。随油田开发程度的深入,油井产水是必然出现的结果,同时油井自然能量衰减,注水、注气补充地层能量的井逐渐增多,导致井筒垮塌问题日益严重。若直接采用常规的冲砂技术,存在重复垮塌问题,有效期短、成本高,影响生产时效。目前常规的处理井筒冲砂工艺无法解决油井重复垮塌的问题,处理后维持生产时间短,容易出现二次垮塌砂埋情况,只能通过多次处理井筒来解决,大大的增加了修井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包括:丢手转换接头,用于与钻具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丢手转换接头(1),用于与钻具相连;套管组件,与丢手转换接头(1)的底部相连,包括设置在井筒裸眼段中的割缝套管(4),割缝套管(4)上竖直设置有多个割缝(41),地层流体可通过割缝(41)进入井筒内;导锥,与割缝套管(4)的底部相连,锥角为50°‑70°,用于下放管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丢手转换接头(1),用于与钻具相连;套管组件,与丢手转换接头(1)的底部相连,包括设置在井筒裸眼段中的割缝套管(4),割缝套管(4)上竖直设置有多个割缝(41),地层流体可通过割缝(41)进入井筒内;导锥,与割缝套管(4)的底部相连,锥角为50°-70°,用于下放管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其特征在于,套管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丢手转换接头(1)与割缝套管(4)之间的套管(3),通过套管(3)支撑井壁,以避免掉落的岩块将井筒埋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其特征在于,丢手转换接头(1)的底部与套管(3)的顶部通过扶正接箍(2)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支撑裸眼段的管柱,其特征在于,套管(3)的底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文博宋正聪李勇程洪陈启龙田磊张大志刘燕平蒋林刘刚波杨小辉徐鑫于国龙谷旭郭文肖李海硕祁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