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79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包括若干个拼接在一起的模板,所述模板的拼接处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包覆在所述模板的拼接处的钢带、设置在所述钢带两端且用于驱使钢带抵紧在所述模板外壁上的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具有使钢带不易下滑,使钢带较长时间的对模板进行固定的效果,达到不易影响工作效率的目的。

A high support model of fram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柱高支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用模板,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框架柱高支模。
技术介绍
高支模是指支模高度大于或等于8m时的支模作业,框架柱高支模的安装流程为:支模、合模、加固、柱头加固和拆模,通过模板浇筑出框架柱。目前,如附图1所示,框架柱高支模的施工方式为,将混凝土钢筋放置在地面上,在混凝土钢筋架的周侧包覆上多块模板6,多块模板6围成圆柱形,通过紧固箍7对多块模板6进行固定,在模板6外侧构筑支撑架8,对模板6进行进一步固定。但紧固箍7与模板6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紧固箍7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向下滑动,导致紧固箍7难以对模板6进行固定,导致模板6之间容易分开,在混凝土的浇注中易使混凝土渗漏,影响混凝土的浇注,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具有使钢带不易下滑,使钢带较长时间的对模板进行固定的效果,达到不易影响工作效率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包括若干个拼接在一起的模板,所述模板的拼接处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包覆在所述模板的拼接处的钢带、设置在所述钢带两端且用于驱使钢带抵紧在所述模板外壁上的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驱使钢带抵紧在模板的外壁上,使钢带不易从模板上滑落,钢带又位于模板的拼接处,使模板之间不易松动,增强了对模板的固定效果,使混凝土不易从拼接处渗漏,不易使工作效率降低。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钢带一端的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在钢带另一端的第二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且用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调节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件可调节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之间的距离,使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当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在调节件的作用下互相靠近时,钢带较紧密的包覆在模板的外壁上,对模板进行固定。当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在调节件的作用下互相远离时,钢带离开模板,方便模板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包括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的螺栓、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的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与螺母连接,工人将螺母的位置固定,旋紧螺栓,即可使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互相靠近,使钢带的半径缩小,对模板进行固定,旋松螺栓,即可使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互相远离,使钢带的半径扩大,解除对模板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母嵌合在所述第二固定块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嵌合在第二固定块上,使工人无需对螺母的位置进行固定,只需要对螺栓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若干个同一高度的所述模板组成模板层,相邻两个所述模板层之间的所述模板相互错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模板层的模板件相互错位,使相邻两个模板层之间的拼接较为稳固,减小模板脱落的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件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若干个立杆、若干个通过固定扣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杆上的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中部外壁与所述模板外壁抵触,所述水平杆沿所述立杆的长度方向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杆与模板的外壁抵触,立杆对水平杆进行支撑,使水平杆能够较稳定的对模板的位置进行限定,减小了模板松动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板与所述水平杆之间设置有两侧与所述模板和水平杆抵紧且可供钢带穿过的木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方的两侧分别于模板和水平杆抵紧,对模板进行了较为有效的加固,木方又可供钢带穿过,使钢带不易影响木方的固定效果,木方又可对钢带进行限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面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水平杆和木方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一端与地面抵紧另一端与较高端的所述水平杆抵紧的第一钢管斜撑、一端与地面抵紧另一端与所述木方中部抵紧的第二钢管斜撑、一端与地面抵紧另一端与较低端的所述水平杆抵紧的第三钢管斜撑,所述第一钢管斜撑、第二钢管斜撑、第三钢管斜撑远离所述模板的一端互相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钢管斜撑、第二钢管斜撑和第三钢管斜撑对水平杆和木方进行支撑,使木方和水平杆不易移动,进一步的对钢条和模板进行了固定,减小了模板松动的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钢管斜撑、第二钢管斜撑、第三钢管斜撑靠近所述模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用于抵紧在所述水平杆或木方上的防滑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片能够增大第一钢管斜撑、第二钢管斜撑、第三钢管斜撑与木方、水平杆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钢管斜撑、第二钢管斜撑、第三钢管斜撑不易在木方、水平杆上滑动,增强了支撑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板远离所述钢带的一侧设置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环氧树脂涂覆在所述模板表面形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膜为环氧树脂,由于环氧树脂为有机化合物,不易与水泥粘合,使模板在水泥凝固后能较快速的从水泥上脱落,提高了工作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相邻两个模板层之间的模板相互错位的方式,达到了减小模板间相对移动的效果,使模板不易松动脱落;2、采用钢带和固定件,使模板的拼接处较为稳固,使钢带不易滑落,达到了不影响工作效率的效果;3、采用支撑件、木方和支撑组件,对钢带和模板进行了进一步限定和加固,使模板不易松动脱落,达到了不影响工作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支撑架与紧固箍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体现固定组件的连接结构;图4为体现模板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模板;11、保护层;12、模板层;2、固定组件;21、钢带;22、固定件;221、第一固定块;222、第二固定块;223、螺栓;224、螺母;225、通过孔;226、放置槽;23、调节件;3、支撑件;31、立杆;32、水平杆;33、固定扣;4、木方;41、钢带槽;5、支撑组件;51、第一钢管斜撑;52、第二钢管斜撑;53、第三钢管斜撑;54、防滑片;6、模板;7、紧固箍;8、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2和图4所示,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包括多个呈弧形的模板1,模板1的内凹面上设置有保护层11,保护层11为环氧树脂涂覆在模板1表面形成。同一高度的模板1组成了模板层12,相邻两个模板层12内的模板1错位拼接,上层的模板1的下端与下层的两个相邻的模板1的上端抵紧,多个错位相接的模板1形成圆柱状的浇筑模型。如图2和图3所示,上层的模板1与下层的模板1的错位拼接处设置有固定组件2,固定组件2包括钢带21和固定件22,固定件22包括第一固定块221、第二固定块222和调节件23,调节件23包括螺栓223和螺母224,钢带21包覆在模板1与模板1的错位拼接处,钢带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述第一固定块221,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述第二固定块222,第一固定块221和第二固定块222上均开设有轴心在同一直线上的通过孔225,沿通过孔225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上述螺栓223,第二固定块222远离第一固定块221的一侧开设有放置槽226,螺母224位于放置槽226内且与螺栓223螺纹连接。工人可将螺母224放入放置槽226内,通过转动螺栓223使第一固定块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框架柱高支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拼接在一起的模板(1),所述模板(1)的拼接处设置有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包覆在所述模板(1)的拼接处的钢带(21)、设置在所述钢带(21)两端且用于驱使钢带(21)抵紧在所述模板(1)外壁上的固定件(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其特征是:包括若干个拼接在一起的模板(1),所述模板(1)的拼接处设置有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包覆在所述模板(1)的拼接处的钢带(21)、设置在所述钢带(21)两端且用于驱使钢带(21)抵紧在所述模板(1)外壁上的固定件(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其特征是:所述固定件(22)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钢带(21)一端的第一固定块(221)、固定连接在钢带(21)另一端的第二固定块(222)、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块(221)与第二固定块(222)之间且用于调节两者之间间距的调节件(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其特征是:所述调节件包括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块(221)与第二固定块(222)的螺栓(223)、与所述螺栓(223)螺纹连接的螺母(22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其特征是:所述螺母(224)嵌合在所述第二固定块(222)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块(221)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其特征是:若干个同一高度的所述模板(1)组成模板层(12),相邻两个所述模板层(12)之间的所述模板(1)相互错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柱高支模,其特征是:地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模板(1)外壁抵触的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若干个立杆(31)、若干个通过固定扣(33)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玉文袁强宫正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坛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