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8563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缓冲层、液压器和滑槽,所述底板上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一侧设有重块,所述重块一侧设有卡块,所述重块中间设有锁止键,所述锁止键一侧设有弹簧,所述滑槽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重块上端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与重块通过吊耳扣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方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方设有隔板,所述承重板与隔板之间设有液压器,所述隔板上方设有缓冲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缓冲层,防止掉落人员伤亡,同时对高速下落的电梯厢进行初步的缓冲与减震,通过设有液压器,当电梯厢坠落由于重力作用使液压器压缩有效进行减震,有效的对坠落电梯进行缓冲防护。

A protective device for the bottom of the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vator bottom prote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 buffer layer, hydraulic device and chute,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one side of the chute is provided with weight, the weight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block, the middl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locking button, the locking button on one side a spring, the chu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ide beam, the beam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ulley, the heavy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wire rope, the wire rope and the heavy block through the lug buckl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earing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bottom plate, a baffle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bearing plate, the hydraulic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he bearing plate and the baffle,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ffl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buffer layer.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buffer layer, to prevent falling casualties, while the elevator car on the whereabouts of the high speed buffer and damping is preliminary, through the hydraulic device, when the elevator car crashed due to gravity of the hydraulic device for effective compression damping,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falling elevator buff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电梯应用更普遍,然而安全问题却是严峻,事故增多,特别是电梯厢及人员的坠落事故随着电梯坠落事故的日益频繁发生,电梯坠落到底层的冲击力很大,往往危及人身安全。当控制系统失控坠落时,电梯会急速下坠,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解决方法是采用机械限速器,即在轿厢行走时通过与之相连的钢丝带动限速器滑轮旋转,当速度高于阀值时,滑轮上的离心臂触碰安全开关,给出坠落信号,这种采用机械限速器的方法需要钢丝、滑轮、离心臂、弹簧等机械机构,钢丝长度正比于楼层高度,需要消耗材料较多,同时也存在安装繁杂的问题,造成成本高、施工难等问题,而且在目前的电梯系统中,电梯保持停止在某个位置的状态,是依靠曳引机的抱闸摩擦力阻止电机的转动而实现的,一旦抱闸失效轿厢或对重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沿井道坠落。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在电梯平层位置开门进出乘客时,产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是非常严重的。而且很多电梯井底部没有防坠落保护装置,原因是现有的防坠落保护装置结构复杂且成本高,耐久性差,难于维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通过设有缓冲层,防止掉落人员伤亡,同时对高速下落的电梯厢进行初步的缓冲与减震。通过设有液压器,当电梯箱失控急速下坠时,电梯厢压到缓冲层上,由于重力作用,会继续下压,使得液压器压缩,液压器在压缩时不会出现反弹与震动现象,从而对电梯厢进行缓冲与减震,避免二次震动,保证了人身安全,使得电梯箱安全平稳的着落到地面。通过设有重块、承重板和卡槽,当电梯厢急速下坠时会压到承重板,由于重力作用使得重块向上运动,将电梯下坠的重力转换到重块向上运动的作用力上,有效的降低了电梯厢的下坠速度,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缓冲层、液压器和滑槽,所述底板上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一侧设有重块,所述重块一侧设有卡块,所述重块中间设有锁止键,所述锁止键一侧设有弹簧,所述滑槽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所述重块上端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与重块通过吊耳扣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方设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上方设有隔板,所述承重板与隔板之间设有液压器,所述隔板上方设有缓冲层。进一步地,所述重块与承重板通过钢丝绳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板为钢质材质制成的承重板。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铝合金材质制成的隔板。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为发泡沫材质制成的缓冲层。进一步地,所述滑槽顶端设有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有缓冲层,防止掉落人员伤亡,同时对高速下落的电梯厢进行初步的缓冲与减震。2、通过设有液压器,当电梯箱失控急速下坠时,电梯厢压到缓冲层上,由于重力作用,会继续下压,使得液压器压缩,液压器在压缩时不会出现反弹与震动现象,从而对电梯厢进行缓冲与减震,避免二次震动,保证了人身安全,使得电梯箱安全平稳的着落到地面。3、通过设有重块、承重板和卡槽,当电梯厢急速下坠时会压到承重板,由于重力作用使得重块向上运动,将电梯下坠的重力转换到重块向上运动的作用力上,有效的降低了电梯厢的下坠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滑槽;3、锁止键;4、钢丝绳;5、滑轮;6、液压器;7、缓冲层;8、隔板;9、承重板;10、重块;11、吊耳扣;12、卡块;13、弹簧;14、横梁;15、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1、缓冲层7、液压器6和滑槽2,所述底板1上端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一侧设有重块10,所述重块10一侧设有卡块12,所述重块10中间设有锁止键3,所述锁止键3一侧设有弹簧13,所述滑槽2固定连接有横梁14,所述横梁14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5,所述重块10上端设有钢丝绳4,所述钢丝绳4与重块10通过吊耳扣1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承重板9,所述承重板9上方设有隔板8,所述承重板9与隔板8之间设有液压器6,所述隔板8上方设有缓冲层7。其中,所述重块10与承重板9通过钢丝绳4连接,便于将重块与承重板连接。其中,所述承重板9为钢质材质制成的承重板,质量较硬,不易损坏。其中,所述隔板8为铝合金材质制成的隔板,质量轻便,容易下压。其中,所述缓冲层7为发泡沫材质制成的缓冲层,可以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其中,所述滑槽2顶端设有卡槽15,卡槽便于将横梁固定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当电梯厢急速下坠时产生重力,由于重力作用会压到缓冲层7,缓冲层7为柔性发泡沫材质的缓冲层,防止掉落人员伤亡,同时对高速下落的电梯厢进行初步的缓冲与减震。电梯下坠会产生重力,由于重力作用,使得承重板9下压,拉动钢丝绳4,从而带动重块10向上提升,使得电梯下坠的动能转换到重块10上升的作用力上,有效的降低了电梯的下坠的速度,在重块10的两侧设有卡块12,当重块10上升到最高处时,卡块12会卡进滑槽2内的卡槽15中,避免电梯厢进行反弹,在隔板8与与承重板9之间安装有三组液压器6,当电梯厢下压到液压器6上,使液压器6压缩,液压器6压缩时不会出现反弹震动现象,从而对电梯厢进行缓冲与减震,避免了二次震动,保证了人身安全,使得电梯安全平稳的着落到地面。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1)、缓冲层(7)、液压器(6)和滑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一侧设有重块(10),所述重块(10)一侧设有卡块(12),所述重块(10)中间设有锁止键(3),所述锁止键(3)一侧设有弹簧(13),所述滑槽(2)固定连接有横梁(14),所述横梁(14)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5),所述重块(10)上端设有钢丝绳(4),所述钢丝绳(4)与重块(10)通过吊耳扣(1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承重板(9),所述承重板(9)上方设有隔板(8),所述承重板(9)与隔板(8)之间设有液压器(6),所述隔板(8)上方设有缓冲层(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底部防护装置,包括底板(1)、缓冲层(7)、液压器(6)和滑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端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一侧设有重块(10),所述重块(10)一侧设有卡块(12),所述重块(10)中间设有锁止键(3),所述锁止键(3)一侧设有弹簧(13),所述滑槽(2)固定连接有横梁(14),所述横梁(14)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轮(5),所述重块(10)上端设有钢丝绳(4),所述钢丝绳(4)与重块(10)通过吊耳扣(1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承重板(9),所述承重板(9)上方设有隔板(8),所述承重板(9)与隔板(8)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唯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