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85548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缆装置,具体说是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它包括机架和导缆轮机构。其特点是所述机架的上部有丝杆和支撑杆,丝杆与机架间呈转动状配合,丝杆与支撑杆相平行,且它们的高度相等,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上有沿支撑杆纵向布置的通孔,滑动块通过该通孔套在支撑杆上,且二者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导缆轮机构的一侧与滑动块铰接在一起,导轮机构另一侧与滑动块间铰接有弹性件。使用该排缆装置可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延长缆绳的使用寿命。

Cable arrangement of self balancing angle of elastic ele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able arrangement device, in particular, a cable arranging device with self balancing angle of the elastic element. It includes a frame and a guide wheel mechanism. Its characteristic is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ame of a screw rod and a supporting rod, wire rod and frame is shaped with rotation, the screw rod and the supporting rod is parallel and equal to the height of the thread on the screw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sliding block, a through hole along the supporting rod longitudinally arranged on the sliding block, the sliding block the through hole is sheathed on the supporting bar, and the two are in sliding fit. The one side of the guide wheel mechanism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slide block,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guide wheel mechanism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elastic part between the sliding block. The use of the cable arrangement can avoid unnecessary friction and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缆装置,具体说是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特别适用于海洋科考项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为了方便进、出缆绳,储缆器一般都会配合导缆装置使用。目前,海洋科考项目的导缆装置为传统的导缆装置。它主要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导缆轮机构。传统导缆装置中的导缆轮机构是固定在机架上的,这使得导缆轮机构的角度无法改变。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储绳器的进、出绳位置一般会上、变动,使得进、出绳位置与固定安装的导缆轮机构的高度不一致,出现缆绳与导缆轮机构间相对倾斜的情况,导致缆绳与导缆轮机构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加快缆绳的磨损速度,缩短缆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使用该排缆装置可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延长缆绳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包括机架和导缆轮机构。其特点是所述机架的上部有丝杆和支撑杆,丝杆与机架间呈转动状配合,丝杆与支撑杆相平行,且它们的高度相等,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上有沿支撑杆纵向布置的通孔,滑动块通过该通孔套在支撑杆上,且二者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导缆轮机构的一侧与滑动块铰接在一起,导轮机构另一侧与滑动块间铰接有弹性件。其中,所述导缆轮机构包括形状相同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相平行,且二者的四周互相对齐,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间有连接轴。所述下支撑板一边上有下导缆轮,下导缆轮的轴线与下支撑板的板面相平行,且二者间呈转动状配合,下导缆轮上方的上支撑板一边上有上导缆轮,上导缆轮的轴线与上支撑板的板面相平行,且二者间呈转动状配合,上导缆轮的轴线与下导缆轮的轴线互相平行,且二者的轮面间有便于缆绳穿过的间隙。所述连接轴上有滑轮,滑轮与连接轴间呈转动状配合,滑轮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相平行,滑轮外边沿位于上导缆轮和下导缆轮的内侧。所述下支撑板下表面的一侧与滑动块的上表面铰接在一起,所述弹性件位于支撑板下表面的另一侧与滑动块间。所述支撑杆有两个,它们分别位于丝杆两侧的机架上,支撑杆上均有轴套,轴套与支撑杆间均呈滑动状配合,所述滑动块对应轴套的位置处均有通孔,轴套呈一一对应状固定在对应的通孔内。所述滑动块上有螺纹套,滑动块通过该螺纹套与丝杆相连。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螺纹套包括外保持套,外保持套内腔的两端均同心固定有内螺套,螺纹套通过内螺套与丝杆相连。这样改进的优点是安装方便。对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丝杆两端的机架上有接近感应器,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接近感应器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这样改进的优点是可实现自动进出绳,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的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的机架上部有丝杆和支撑杆,丝杆与机架间呈转动状配合,丝杆与支撑杆相平行,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上有沿支撑杆纵向布置的通孔,滑动块通过该通孔套在支撑杆上,且二者间呈滑动状配合,导缆轮机构的一侧与滑动块铰接在一起,导轮机构另一侧与滑动块间铰接有弹性件。使用时,储绳器的进、出绳位置出现上、下变动时,变动产生的拉力会迅速压缩或拉伸弹性元件、改变导缆轮机构的倾斜角度,消除缆绳与导缆轮机构间相对倾斜的现象,从而避免了缆绳因倾斜而出现的磨损,使其使用寿命大大延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包括机架1和导缆轮机构。所述机架1的上部有丝杆14和支撑杆10,丝杆14与机架1间呈转动状配合,丝杆14与支撑杆10相平行,且它们的高度相等,丝杆14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18,滑动块18上有沿支撑杆10纵向布置的通孔,滑动块18通过该通孔套在支撑杆10上,且二者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导缆轮机构的一侧与滑动块18铰接在一起,导轮机构另一侧与滑动块18间铰接有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可选用压缩弹簧、压缩油缸或压缩气缸,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4为压缩油缸。其中,所述导缆轮机构包括形状相同的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板9,上支撑板8与下支撑板9相平行,且二者的四周互相对齐,上支撑板8与下支撑板9间设置有连接轴2。所述下支撑板9一边上设置有下导缆轮5,下导缆轮5的轴线与下支撑板9的板面相平行,且二者间呈转动状配合,下导缆轮5上方的上支撑板8一边上有上导缆轮7,上导缆轮7的轴线与上支撑板8的板面相平行,且二者间呈转动状配合,上导缆轮7的轴线与下导缆轮5的轴线互相平行,且二者的轮面间有便于缆绳穿过的间隙6。所述连接轴2上有滑轮3,滑轮3与连接轴2间呈转动状配合,滑轮3与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相平行,滑轮3外边沿位于上导缆轮7和下导缆轮5的内侧。所述下支撑板9下表面的一侧与滑动块18的上表面铰接在一起,所述弹性件4位于支撑板下表面的另一侧与滑动块18间。所述支撑杆10有两个,它们分别位于丝杆14两侧的机架1上,支撑杆10上均有轴套15,轴套15与支撑杆10间均呈滑动状配合,所述滑动块18对应轴套15的位置处均有通孔,轴套15呈一一对应状固定在对应的通孔内。所述滑动块18上有螺纹套,滑动块18通过该螺纹套与丝杆14相连。所述螺纹套包括外保持套17,外保持套17内腔的两端均同心固定有内螺套16,螺纹套通过内螺套16与丝杆14相连。这样改进的优点是安装方便。所述丝杆14两端的机架1上有接近感应器22,所述丝杆14的一端连接有驱动马达13,驱动马达13通过导线连接有控制器11,所述接近感应器22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1相连。工作时,先将缆绳沿滑轮3切线方向的旋转90°。接着,将缆绳穿过上导缆轮7与下导缆轮5的间隙6。最后,将缆绳送入储缆器中即可。使用时,启动马达,马达带的丝杆14转动,使得滑动块18沿丝杆14的纵向滑动,实现导缆轮机构的纵向滑动,当滑动块18滑动到丝杆14一端时,接近感应器22将滑动块18的位置信息传递给控制器11,控制器11控制马达反转,使得滑动块18反向滑动,实现转向,如此往复,在此过程中完成排缆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

【技术保护点】
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包括机架(1)和导缆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部有丝杆(14)和支撑杆(10),丝杆(14)与机架(1)间呈转动状配合,丝杆(14)与支撑杆(10)相平行,且它们的高度相等,丝杆(14)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18),滑动块(18)上有沿支撑杆(10)纵向布置的通孔,滑动块(18)通过该通孔套在支撑杆(10)上,且二者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导缆轮机构的一侧与滑动块(18)铰接在一起,导轮机构另一侧与滑动块(18)间铰接有弹性件(4)。

【技术特征摘要】
1.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包括机架(1)和导缆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上部有丝杆(14)和支撑杆(10),丝杆(14)与机架(1)间呈转动状配合,丝杆(14)与支撑杆(10)相平行,且它们的高度相等,丝杆(14)上螺纹连接有滑动块(18),滑动块(18)上有沿支撑杆(10)纵向布置的通孔,滑动块(18)通过该通孔套在支撑杆(10)上,且二者间呈滑动状配合;所述导缆轮机构的一侧与滑动块(18)铰接在一起,导轮机构另一侧与滑动块(18)间铰接有弹性件(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元件自平衡角度的排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缆轮机构包括形状相同的上支撑板(8)和下支撑板(9),上支撑板(8)与下支撑板(9)相平行,且二者的四周互相对齐,上支撑板(8)与下支撑板(9)间有连接轴(2);所述下支撑板(9)一边上有下导缆轮(5),下导缆轮(5)的轴线与下支撑板(9)的板面相平行,且二者间呈转动状配合,下导缆轮(5)上方的上支撑板(8)一边上有上导缆轮(7),上导缆轮(7)的轴线与上支撑板(8)的板面相平行,且二者间呈转动状配合,上导缆轮(7)的轴线与下导缆轮(5)的轴线互相平行,且二者的轮面间有便于缆绳穿过的间隙(6);所述连接轴(2)上有滑轮(3),滑轮(3)与连接轴(2)间呈转动状配合,滑轮(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峰钱伟杰朱小东蒋恒深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德林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