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8248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出口、上混合液槽、球阀、防滴漏阻隔片、热气流回流通道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的内端连接有排空管道,所述上混合液槽与下混合液槽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排空管道,所述球阀固定安装在排空管道上,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向排空管道的开口处延伸并与回收管道相互连通,所述下混合液槽的内侧与热气流回流通道的内侧相互连通。该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采用自动化计量方式进行进料,可按照设定比例将进入的亚磷酸三苯酯原料送入工作区间,适度进料,控制压力比达到均匀数值,将亚磷酸三苯酯中的苯酚与三氯化磷的物质比始终控制稳定,且亚磷酸三苯酯涂覆均匀,大大提高了PVC制品的热稳定性和透明性。

A feeding device for three benzyl phosph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亚磷酸酯类辅助抗氧剂
,具体为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众多辅助抗氧剂中,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是顺应国内外无毒PVC制品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是塑料制品加工成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类优良助剂,主要品种有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亚磷酸二苯一异辛酯等,亚磷酸酯类辅助抗氧剂广泛用于化工、医疗器材、食品包装、农业、电子、建材及科研等行业,是塑料制品加工成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类优良助剂,而亚磷酸三苯酯(TPP)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辅助抗氧剂,添加型阻燃增塑剂及塑料制品防老剂。广泛用于各种聚烯烃、聚酯、ABS树脂、环氧树脂制品中,而亚磷酸三苯酯在被运用于PVC材料并涂覆与材料之前,需要先从进料口进入工作区域之内,而亚磷酸三苯酯原是由苯酚和三氯化磷经过多次工艺制备组成,所以亚磷酸三苯酯在进入进料口时,因为突然受到挤压或者被突然吸收,会瞬间产生一定量的氯化氢,氯化氢的产生,会在亚磷酸三苯酯被涂覆与PVC之前造成亚磷酸三苯酯涂覆不均,粘附度不高,光稳定性以及透明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氯化氢的产生,会在亚磷酸三苯酯被涂覆与PVC之前,造成亚磷酸三苯酯涂覆不均,粘附度不高,光稳定性以及透明度受到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出口、上混合液槽、球阀、防滴漏阻隔片、热气流回流通道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的内端连接有排空管道,所述上混合液槽与下混合液槽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排空管道,所述球阀固定安装在排空管道上,所述防滴漏阻隔片与下方的导流叶片旋转连接,且导流叶片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计量装置,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向排空管道的开口处延伸并与回收管道相互连通,所述下混合液槽的内侧与热气流回流通道的内侧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气动阀门,且第二出口的下方活动安装有特氟龙滤网。优选的,所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导流叶片皆为不锈钢材质。优选的,所述上混合液槽和下混合液槽内分别放置吗啉混合液和丙酮混合液。优选的,所述上混合液槽包括有外套、进液口、内腔和环形连接端,且上混合液槽与热气流回流通道和下混合液槽与热气流回流通道的连接处皆设置有环形连接端。优选的,所述进液口垂直开设于外套的外端面,且与内腔呈平行状态分布。优选的,所述外套和内腔一端相连接并延伸至第一出口处,另一端呈开口状结构扩散分布至导流叶片外端。优选的,所述防滴漏阻隔片呈梯形结构。优选的,所述导流叶片包括有进气道和锥台,且进气道贴合于锥台的外周呈环形分布,同时锥台呈上宽下窄结构。优选的,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关于第二出口中垂线对称设置,且热气流回流通道的最大开口口径大于回收管道的最大开口口径。优选的,所述回收管道的最低端高度与下混合液槽的最低端高度在同一平面内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采用自动化计量方式进行进料,可按照设定比例将进入的亚磷酸三苯酯原料送入工作区间,适度进料,控制压力比达到均匀数值,将亚磷酸三苯酯中的苯酚与三氯化磷的物质比始终控制稳定;两端皆设置有热气流回流通道,可在亚磷酸三苯酯进入装置内部时利用循环回流的热气流将放热反应中的热量以及氯化氢一起从排空管道送入外部;采用吗啉和丙酮混合液进行工作前二次处理,确保亚磷酸三苯酯中的微量有机氯转化成无机氯,提高成品安全度以及前期测试准确度,使亚磷酸三苯酯涂覆均匀,粘附牢固,大大提高了PVC制品的热稳定性和透明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上混合液槽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导流叶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出口,2、上混合液槽,201、外套,202、进液口,203、内腔,204、环形连接端,3、球阀,4、防滴漏阻隔片,5、导流叶片,501、进气道,502、锥台,6、计量装置,7、热气流回流通道,8、排空管道,9、下混合液槽,10、第二出口,11、气动阀门,12、特氟龙滤网,13、回收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出口1、上混合液槽2、球阀3、防滴漏阻隔片4、热气流回流通道7和第二出口10,第一出口1的内端连接有排空管道8,第一出口1、第二出口10和导流叶片5皆为316不锈钢材质,结构稳定,上混合液槽2与下混合液槽9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排空管道8,上混合液槽2和下混合液槽9内分别放置吗啉混合液和丙酮混合液,可与亚磷酸三苯酯内部含有的氯化氢相互作用,上混合液槽2包括有外套201、进液口202、内腔203和环形连接端204,且上混合液槽2与热气流回流通道7和下混合液槽9与热气流回流通道7的连接处皆设置有环形连接端204,进液口202垂直开设于外套201的外端面,且与内腔203呈平行状态分布,外套201和内腔203一端相连接并延伸至第一出口1处,另一端呈开口状结构扩散分布至导流叶片5外端,球阀3固定安装在排空管道8上,防滴漏阻隔片4与下方的导流叶片5旋转连接,防滴漏阻隔片4呈梯形结构,防滴漏效果好,且导流叶片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计量装置6,导流叶片5包括有进气道501和锥台502,且进气道501贴合于锥台502的外周呈环形分布,同时锥台502呈上宽下窄结构,热气流回流通道7向排空管道8的开口处延伸并与回收管道13相互连通,热气流回流通道7关于第二出口10中垂线对称设置,且热气流回流通道7的最大开口口径大于回收管道13的最大开口口径,回流时间长,工作效率高,回收管道13的最低端高度与下混合液槽9的最低端高度在同一平面内一致,下混合液槽9的内侧与热气流回流通道7的内侧相互连通,第二出口10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气动阀门11,且第二出口10的下方活动安装有特氟龙滤网1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时,防滴漏阻隔片4支持液体的正向进入,防止液体逆流或者是少数残余从缝隙中滴漏,液体在具有一定强度的水压之下,高速流动,被导流叶片5分次导流,计量装置6根据设置数值通过进气道501导入空气,空气裹挟亚磷酸三苯酯形成一个离心漩涡,并通过锥台502定量释放,与此同时,热气流回流通道7内收集亚磷酸三苯酯进入时产生的微反应热,吗啉和丙酮混合液从进液口202处进入上混合液槽2和下混合液槽9中,并于内腔203中存储,当亚磷酸三苯酯进入混合液作用区域时,上混合液槽2和下混合液槽9中的吗啉和丙酮混合液与亚磷酸三苯酯产生化学反应,分离出氯化氢在环形连接端204处,在热气流回流通道7受到上方进入的亚磷酸三苯酯的冲力作用下流入排空管道8处,氯化氢气体得以从第一出口1处被排出体系,热气热量被回收管道13回收等待作用,球阀3控制气体之间转移的顺序和通道之间的切换,方便气体依次作用,彻底分离出氯化氢的亚磷酸三苯酯从打开的气动阀门11处流向第二出口10,最终被特氟龙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出口(1)、上混合液槽(2)、球阀(3)、防滴漏阻隔片(4)、热气流回流通道(7)和第二出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1)的内端连接有排空管道(8),所述上混合液槽(2)与下混合液槽(9)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排空管道(8),所述球阀(3)固定安装在排空管道(8)上,所述防滴漏阻隔片(4)与下方的导流叶片(5)旋转连接,且导流叶片(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计量装置(6),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7)向排空管道(8)的开口处延伸并与回收管道(13)相互连通,所述下混合液槽(9)的内侧与热气流回流通道(7)的内侧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0)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气动阀门(11),且第二出口(10)的下方活动安装有特氟龙滤网(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出口(1)、上混合液槽(2)、球阀(3)、防滴漏阻隔片(4)、热气流回流通道(7)和第二出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1)的内端连接有排空管道(8),所述上混合液槽(2)与下混合液槽(9)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排空管道(8),所述球阀(3)固定安装在排空管道(8)上,所述防滴漏阻隔片(4)与下方的导流叶片(5)旋转连接,且导流叶片(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计量装置(6),所述热气流回流通道(7)向排空管道(8)的开口处延伸并与回收管道(13)相互连通,所述下混合液槽(9)的内侧与热气流回流通道(7)的内侧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出口(10)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气动阀门(11),且第二出口(10)的下方活动安装有特氟龙滤网(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1)、第二出口(10)和导流叶片(5)皆为316不锈钢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混合液槽(2)和下混合液槽(9)内分别放置吗啉混合液和丙酮混合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磷酸三苯酯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混合液槽(2)包括有外套(201)、进液口(202)、内腔(203)和环形连接端(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全胜胡伟炳余新伟陈国俊邢正
申请(专利权)人:昌和化学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