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7816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罩壳;进气装置;加热装置;收容装置;固定装置,具有筒状本体,其中,筒状本体上端封接于罩壳上底下表面并罩在收容装置外围,与收容装置外壁留有第二间隙,以形成向下的反应通道;入气装置,从罩壳相应于第二距离所约束的位置引入,以向收容装置的上方空间导入反应气;固定装置则相应于入气装置引入的位置开有气孔;以及承载装置,用于从下面承载所述罩壳。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废气处理效果良好,且不容易产生堵塞。

Exhaust gas treat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属于废气处理的中间工艺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废气中成分非常复杂,单一的处理方式无法达到所期望的处理效果,例如,在废气处理的某些环节,例如避免灰尘影响反应气的接触,应降低含尘量;在某些环节,例如降尘环节,含水量会影响降尘。因此,专利技术人认为,对于废气的处理,最优的处理方式是分阶段处理,从而达到最优的处理效果。相对于其他的工业废气,电子产业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成分相对更为复杂,尤其是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中国大陆目前雾霾极其严重,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以及粉尘是产生雾霾的主要成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从政策层面以及法律层面,都对废气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废气中的有害化学成分,一般通过燃烧式、电浆式或者其他反应方式以产生无害化合物,专利技术人认为,再进行有害化学成分的化学处理前,最好进行含尘量的降低。对于废气中粉尘的处理,最简单的方法可见于中国专利文献CN201318679Y,其采用一根除尘竖管,在除尘竖管的上端设置喷雾喷头,烟气从除尘竖管的下部进入,基于喷淋将烟气中的灰尘洗消掉。该种方式属于一种湿式除尘冷却装置,应当理解,烟气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壳(1),该罩壳(1)为上下结构,且上底开有过孔,下底开放;进气装置(2),通过过孔安装在罩壳(1)上,并下探第一长度;加热装置(14),围绕进气装置(2),上端安装在罩壳(1)上并下延第二长度;其中,第二长度不小于第一长度;收容装置(5),为桶底在下的桶状结构,且桶底的上表面与加热装置的下端留有第一距离;桶壁罩在加热装置(14)的外围并留有第一间隙,用于流通上升气流;桶上端则与罩壳上底下表面留有第二距离;固定装置(8),具有筒状本体,其中,筒状本体上端封接于罩壳(1)上底下表面并罩在收容装置(5)外围,与收容装置(5)外壁留有第二间隙,以形成向下的反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壳(1),该罩壳(1)为上下结构,且上底开有过孔,下底开放;进气装置(2),通过过孔安装在罩壳(1)上,并下探第一长度;加热装置(14),围绕进气装置(2),上端安装在罩壳(1)上并下延第二长度;其中,第二长度不小于第一长度;收容装置(5),为桶底在下的桶状结构,且桶底的上表面与加热装置的下端留有第一距离;桶壁罩在加热装置(14)的外围并留有第一间隙,用于流通上升气流;桶上端则与罩壳上底下表面留有第二距离;固定装置(8),具有筒状本体,其中,筒状本体上端封接于罩壳(1)上底下表面并罩在收容装置(5)外围,与收容装置(5)外壁留有第二间隙,以形成向下的反应通道(9);入气装置(17),从罩壳(1)相应于第二距离所约束的位置引入,以向收容装置(5)的上方空间导入反应气;固定装置(8)则相应于入气装置(17)引入的位置开有气孔;以及承载装置(11),用于从下面承载所述罩壳(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收容装置(5)的下端面与罩壳(1)的下端面共面或者位于罩壳下端面的上侧;于罩壳(1)下端面的上侧给定距离处引入吹向收容装置的吹气装置,以对反应通道(9)下部吹扫;相应地,固定装置在引入吹气装置的位置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之平谢维铭尹元道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来益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