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尾水管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770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尾水管的装置,它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加工有多个并排的螺栓孔,所述固定底板通过安装在螺栓孔上的螺栓固定安装在锥管进人门板上,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中心位置焊接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不对称布置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加工有工作绳槽和安全绳槽,所述支撑柱两侧的固定底板上加工有对称布置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的装置,能够方便的实现下尾水管,使用过程中,该装置将安全绳与工作绳悬空送入锥管内,避免了绳索与锥管门及内壁的磨损,然后利用自动便携式爬升器下到尾水管,该装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为尾水流道检修工作带来极大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安全。

A device for a lower end pi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under the tail pipe, which comprises a fixed plate, the fixed plate processing has a plurality of bolt holes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the fixed plate is fixed into the door in the cone tube through bolts installed in the bolt hole on the bottom center position of the fixed plate welding fixed a supporting column, the other end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is fixed with the asymmetric arrangement of the welding rod, the two ends of the bar are respectively processed work rope groove and the safety rope groove, the through hole of the supporting column on both sides of the fix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ymmetrical arrangement. By adopting the device, can be realized under the tail pipe is convenient, the use of the process, the device will work with a safety rope rope dangling into the cone tube, avoiding wear rope and door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nical tube, and then use the portable device to automatically climb under the tail pipe, the device is safe and reliable, easy to use. It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tail water channel maintenance work,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尾水管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流式水轮机下尾水管的装置,属于水轮机尾水管辅助检修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水轮机锥管进人门到尾水管底部距离为20m,从锥管到尾水管均为光滑的金属内壁,无着力处,传统的下尾水管采用25m软梯或多节钢梯连接起来,检修人员爬梯上下,上下过程中,梯子四处摇晃,且由于体力原因及其他因素,上下尾水管极为费时、耗力,而且不安全,单独采用自动便携式爬升器下尾水管时,由于工作绳与安全绳固定于锥管进人门廊道上方的地锚上,绳索会与锥管进人门边缘接触,会对绳索造成磨损,长期使用极不安全,而且绳索紧贴于内壁,上下极不方便与安全,对检修人员的安全构成较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尾水管的装置,该装置将安全绳与工作绳悬空送入锥管内,避免了绳索与锥管门及内壁的磨损,然后利用自动便携式爬升器下到尾水管,该装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为尾水流道检修工作带来极大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安全。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下尾水管的装置,它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加工有多个并排的螺栓孔,所述固定底板通过安装在螺栓孔上的螺栓固定安装在锥管进人门板上,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中心位置焊接固定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不对称布置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加工有工作绳槽和安全绳槽,所述支撑柱两侧的固定底板上加工有对称布置的通孔。所述支撑柱采用方形结构,在支撑柱的两侧面和固定底板之间焊接固定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采用L型结构。所述横杆采用方形结构。装置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工作绳槽上限位缠绕有工作绳,所述安全绳槽上限位缠绕有安全绳。所述工作绳槽靠近固定底板的中心位置。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下尾水管装置固定螺栓孔与水轮机锥管进人门门座螺栓孔位置相吻合,设备固定后受力均匀,安全可靠。2、下尾水管装置采用高强铝合金,轻便、安全性高。3、下尾水管装置采用偏心结构,受力的工作绳靠近中心,有利于受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4、下尾水管装置将安全绳与工作绳悬空送入尾水管,避免了绳索的磨损,保证了检修人员的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示意图。图中:螺栓孔1、固定底板2、通孔3、加强板4、支撑柱5、横杆6、工作绳槽7、安全绳槽8、螺栓9、锥管进人门板10、工作绳11、安全绳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下尾水管的装置,它包括固定底板2,所述固定底板2上加工有多个并排的螺栓孔1,所述固定底板2通过安装在螺栓孔1上的螺栓9固定安装在锥管进人门板10上,所述固定底板2的底部中心位置焊接固定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不对称布置的横杆6,所述横杆6的两端分别加工有工作绳槽7和安全绳槽8,所述支撑柱5两侧的固定底板2上加工有对称布置的通孔3。通过采用上述的装置,能够方便的实现下尾水管,使用过程中,该装置将安全绳与工作绳悬空送入锥管内,避免了绳索与锥管门及内壁的磨损,然后利用自动便携式爬升器下到尾水管,该装置安全可靠,使用方便,为尾水流道检修工作带来极大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安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5采用方形结构,在支撑柱5的两侧面和固定底板2之间焊接固定有加强板4。通过所述的加强板4保证了支撑柱5和固定底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其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4采用L型结构。通过采用L型结构提高了承载力,保证了结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横杆6采用方形结构。通过采用方形结构提高了承载力。进一步的,装置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制成。通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在保证其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加工成本,简化了工艺过程。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绳槽7上限位缠绕有工作绳11,所述安全绳槽8上限位缠绕有安全绳12。通过所述的两个绳槽能够保证对下如过程中的绳索进行限位,使其始终位于尾水管的中心位置,防止两根绳索之间的交叉,提高了安全性,而且有效的降低了绳索的摩擦磨损,保证了安全性,同时也延长了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工作绳槽7靠近固定底板2的中心位置。通过将工作绳槽7靠近中心位置提高了其受力强度,保证了其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承载力。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为:1、首先,将该装置一端通过M30x130的螺栓9固定于锥管进人门板10上,另一端伸入锥管内;2、该装置将安全绳与工作绳固定于锥管进人门廊道上方的地锚上,安全绳与工作绳通过该装置的线槽实现变向,垂直落于尾水管底部,并且将安全绳与工作绳分开一定的距离,保证人员上下过程中绳索不会交叉;3、在工作绳上安装自动便携式爬升器,在安全绳上安装专用的防坠落装置,通过人员现地或遥控操作上下尾水管。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下尾水管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尾水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底板(2),所述固定底板(2)上加工有多个并排的螺栓孔(1),所述固定底板(2)通过安装在螺栓孔(1)上的螺栓(9)固定安装在锥管进人门板(10)上,所述固定底板(2)的底部中心位置焊接固定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不对称布置的横杆(6),所述横杆(6)的两端分别加工有工作绳槽(7)和安全绳槽(8),所述支撑柱(5)两侧的固定底板(2)上加工有对称布置的通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尾水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底板(2),所述固定底板(2)上加工有多个并排的螺栓孔(1),所述固定底板(2)通过安装在螺栓孔(1)上的螺栓(9)固定安装在锥管进人门板(10)上,所述固定底板(2)的底部中心位置焊接固定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另一端焊接固定有不对称布置的横杆(6),所述横杆(6)的两端分别加工有工作绳槽(7)和安全绳槽(8),所述支撑柱(5)两侧的固定底板(2)上加工有对称布置的通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尾水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采用方形结构,在支撑柱(5)的两侧面和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学锋张承俊孙茂军叶超宋国林何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