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305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机导光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包括依次叠设的进光层、导光层和出光层,所述进光层设有用于导入手机闪光灯的进光孔,所述出光层设有用于导出手机闪光灯的出光孔,所述进光孔与所述出光孔错位设置;所述导光层设有第一导光微结构和第二导光微结构,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显露于所述进光孔内,所述第二导光微结构显露于所述出光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手机的闪光灯来配合,在保证手机壳的成本以及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达到了点亮位于手机壳的LOGO的效果。

A light guide film on mobile phone shell LOGO using a cell phone flash lamp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ptical film by mobile phone, in particular to a mobile phone using the mobile phone shell LOGO flash light light guide film, which are stacked into the light guide layer and optical layer and optical layer, the light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inlet hole into the mobile phone flash, the light for th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hole is the mobile phone flash into the light hole and the light hole is arranged; the light guid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ght guide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light guide, the first light guide microstructure is exposed on the light inlet hole, the second light guide the micro structure is exposed on the light hole. The utility model utilizes the flash lamp of the mobile phone to cooperate, and achieves the effect of lighting the LOGO of the mobile phone shell when ensuring the cost of the cell phone shell and the volume unchan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
本技术涉及手机导光膜
,尤其是指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
技术介绍
智能手机的周边产品(如手机壳、手机贴膜等)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化也有了非常大的市场。人们可以通过把手机套由手机壳,既保护了手机,又使得手机的外表更具个性化。各个手机壳的生产商均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够为人们所熟知,因此都会在手机壳附上自家的品牌LOGO。这些LOGO在白天的时候还能够看得见,但当人处于光照度不够的环境下,则无法看得到LOGO,这无疑减少了宣传的时间;若考虑通过外接的结构使得LOGO发光,则会极大地增加手机壳的生产成本以及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包括依次叠设的进光层、导光层和出光层,所述进光层设有用于导入手机闪光灯的进光孔,所述出光层设有用于导出手机闪光灯的出光孔,所述进光孔与所述出光孔错位设置;所述导光层设有第一导光微结构和第二导光微结构,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与所述进光孔的位置相适应,所述第二导光微结构与所述出光孔的位置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导光膜的第一凸块,相邻两个第一凸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03mm。更进一步的,每个第一凸块均为半球状,每个第一凸块的直径为0.01-0.02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光微结构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导光膜的第二凸块,每个第二凸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03mm。更进一步的,每个第二凸块均为半球状,每个第二凸块的直径为0.01-0.02mm。进一步的,所述导光层由厚度为0.1-0.2mm的PC薄膜制成。进一步的,所述出光层设有用于让手机的闪光灯正常出光的让位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需要点亮LOGO时,打开手机闪光灯,光线从进光孔进入,经第一导光微结构聚光后在导光层经过多次反射和折射,由第二导光微结构把光线聚合以后,从出光孔射出并照亮位于手机壳的LOGO。本技术利用了手机的闪光灯来配合,在保证手机壳的成本以及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达到了点亮位于手机壳的LOGO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导光层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设置在手机壳上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进光层,2—导光层,3—出光层,4—闪光灯,5—手机壳,11—进光孔,21—第一导光微结构,22—第二导光微结构,31—出光孔,32—让位孔,51—LOGO,52—遮光板,211—第一凸块,221—第二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包括依次叠设的进光层1、导光层2和出光层3,所述进光层1设有用于导入手机闪光灯的进光孔11,所述出光层3设有用于导出手机闪光灯的出光孔31,所述进光孔11与所述出光孔31错位设置;所述导光层2设有第一导光微结构21和第二导光微结构22,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21与所述进光孔11的位置相适应,所述第二导光微结构22与所述出光孔31的位置相适应。把本技术设置于手机壳5中,并把进光孔11对准手机的闪光灯,出光孔31对准LOGO51。当需要点亮LOGO51时,打开手机闪光灯,光线从进光孔11进入,经第一导光微结构21聚光后在导光层2经过多次反射和折射,由第二导光微结构22把光线聚合以后,从出光孔31射出并照亮位于LOGO51。本技术利用了手机的闪光灯来配合,在保证手机壳5的成本以及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达到了点亮位于LOGO51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21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导光膜的第一凸块211,相邻两个第一凸块21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03mm;每个第一凸块211均为半球状,每个第一凸块211的直径为0.01-0.02mm。第一导光微结构21按照上述参数设置,有利于把手机闪光灯发出的光更好地聚集起来,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光微结构22包括多个均匀分布于导光膜的第二凸块221,每个第二凸块221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03mm;每个第二凸块221均为半球状,每个第二凸块221的直径为0.01-0.02mm。第二导光微结构22按照上述参数设置,有利于把在导光层2中经过多次反射、折射后的光聚合起来再射出出光孔31,从而保证了射出的强度足够且亮度均匀的光照亮LOGO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层2由厚度为0.1-0.2mm的PC薄膜制成,所述进光层1和所述出光层3均用不透光的薄膜制成,保证了光线不会从本技术中发散出去,从而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层3设有用于让手机的闪光灯正常出光的让位孔32,所述手机对应出光孔的位置设置有可拆卸的遮光板52。在手机照相需要闪光灯配合时,打开遮光层33让闪光灯能够正常工作,从而让本技术在保证了闪光灯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能具备了点亮LOGO51的功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设的进光层、导光层和出光层,所述进光层设有用于导入手机闪光灯的进光孔,所述出光层设有用于导出手机闪光灯的出光孔,所述进光孔与所述出光孔错位设置;所述导光层设有第一导光微结构和第二导光微结构,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显露于所述进光孔内,所述第二导光微结构显露于所述出光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设的进光层、导光层和出光层,所述进光层设有用于导入手机闪光灯的进光孔,所述出光层设有用于导出手机闪光灯的出光孔,所述进光孔与所述出光孔错位设置;所述导光层设有第一导光微结构和第二导光微结构,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显露于所述进光孔内,所述第二导光微结构显露于所述出光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微结构包括均匀分布于导光膜的多个第一凸块,相邻两个第一凸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03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手机闪光灯点亮手机壳LOGO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凸块均为半球状,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钜欣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