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子束流控制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292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原子物理领域和测控技术领域,一种原子束流控制机构,主要包括挡片、旋转连接件、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夹具、电极,所述旋转连接件为特氟龙材料且包括旋转轴孔、卡槽、铰链、插槽,所述挡片的末端为直径8毫米的圆,所述旋转连接件连接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后端连接有所述夹具、电极,通过电极加电压,使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产生位移,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长度40毫米;所述挡片与旋转连接件连接的一端两侧具有两个翼,所述旋转连接件一端两侧具有卡槽,将所述挡片上的两个翼折叠并箍住所述旋转连接件以能够固定,能够使控制机构的所述旋转连接件和所述挡片的总重量减少至0.40克。

An atomic beam control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子束流控制机构
本技术涉及原子物理领域和测控
,尤其是一种减少了干扰磁场、减少了开启/闭合挡板的响应时间、减轻了重量的一种原子束流控制机构。
技术介绍
原子束流在很多原子物理实验中有重要应用,包括研究超冷原子的激光冷却等实验,在一些特殊需求的实验中,对原子束流的快速控制以及对某些不可避免的干扰效应的屏蔽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决定因素。为了控制原子束流,以前的方法通常是使用由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或螺线管线圈、或气动设备驱动的机械挡板,但是,以上这些驱动方法存在的缺陷是:产生磁场从而干扰实验进行,又其运动部件重量过大而限制了挡板的开关速度,并引入机械振动而产生噪声影响实验;现有的装置中通常使用驱动器直接连接一个延伸臂的结构,其位移放大率即延伸臂末端位移与驱动器位移之比不够大,因此为了达到挡板在一定位移范围的开启/闭合的效果,驱动器要有较大位移,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加大驱动器体积,因此这种设计增加了仪器的重量,减小了仪器的刚度,又增加了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改变现有挡板的延伸臂,而采用旋转臂,并采用在同样的体积条件下能有更大的位移的弯曲压电陶瓷管作为驱动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原子束流控制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子束流控制机构,主要包括挡片(1)、旋转连接件(2)、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夹具(5)、电极(6),所述旋转连接件(2)为特氟龙材料且包括旋转轴孔(3)、卡槽(7)、铰链(8)、插槽(9),所述挡片(1)和所述旋转连接件(2)组成旋转臂,所述挡片(1)的末端为直径8毫米的圆,所述旋转连接件(2)连接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后端连接有所述夹具(5)、电极(6),通过所述电极(6)对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加电压,使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产生位移,所述旋转轴孔(3)位于所述旋转连接件(2)中间,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是为所述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子束流控制机构,主要包括挡片(1)、旋转连接件(2)、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夹具(5)、电极(6),所述旋转连接件(2)为特氟龙材料且包括旋转轴孔(3)、卡槽(7)、铰链(8)、插槽(9),所述挡片(1)和所述旋转连接件(2)组成旋转臂,所述挡片(1)的末端为直径8毫米的圆,所述旋转连接件(2)连接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后端连接有所述夹具(5)、电极(6),通过所述电极(6)对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加电压,使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产生位移,所述旋转轴孔(3)位于所述旋转连接件(2)中间,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是为所述挡片(1)提供动力源的驱动器、且其长度40毫米,在所述双向弯曲型压电陶瓷管(4)水平放置且一端固定的情况下,另一端可以向上或向下摆动最大位移2毫米,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亮张向平赵永建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