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 iron anti-interference circuit, including power circuit and control circuit; wherein the first node power supply circuit connected to the first input end of the power supply, the cathode diode D4 and a diode D1 anode, the second node connecting the second power input, cathode diode D3 and D2 cathode and anode diode diode; third nodes are connected D1 cathode diode D2; anode and D3 diode diode D4 grounding. The anti-interference electric iron circui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with a diode between the two power input terminals and the ground wire in the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the interference curren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electric power grid, so as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EFT interference on the electric iron circuit. The anti-interference electric iron circui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satisfies the interference test of the circuit EFT, reduces the area of the circuit board of the electric iron, meets the market demand of miniaturization and integration, and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of the electric iron circuit 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干扰的电熨斗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抗干扰的电熨斗电路。
技术介绍
在电熨斗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电快速瞬变脉冲群(ElectricalFastTransient,简称EFT)抗扰度测试。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是由电感性负载(如继电器、接触器等)在断开时,由于开关触点间隙的绝缘击穿或触点弹跳等原因,在断开处产生的暂态骚扰。当电感性负载多次重复开关,则脉冲群又会以相应的时间间隙多次重复出现。这种暂态骚扰能量较小,一般不会引起设备的损坏,但由于其频谱分布较宽,所以会对电子、电气设备的可靠工作产生影响;进行EFT测试的目的是测试电气和电子设备对一切来自切换瞬态过程的各种类型瞬变骚扰的抗扰度。现有电熨斗在控制电路中使用电容、电阻串联滤波来提高电熨斗控制电路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但是此种方法不仅会增加电路板的面积,难以满足小型化、集成化的市场要求,同时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抗干扰的电熨斗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以及第三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干扰的电熨斗电路,包括电源电路(10)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10)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第一节点(11)、第二节点(12)以及第三节点(13);所述第一节点(11)连接第一电源输入端(101),所述第二节点(12)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102);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11);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12);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11),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13);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12),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的电熨斗电路,包括电源电路(10)和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10)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第一节点(11)、第二节点(12)以及第三节点(13);所述第一节点(11)连接第一电源输入端(101),所述第二节点(12)连接第二电源输入端(102);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11);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12);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节点(11),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13);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节点(12),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节点(13);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控制电路(20)和晶闸管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20)包括继电器K1,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连接第三节点(13),所述继电器K1的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102),所述继电器K1的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输出端(201);所述晶闸管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5、晶闸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柴智,刘双春,魏肃,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