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26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上板和底板以及若干个设置在底板上的导电排,其通过若干个母线槽首尾相接使导电排连通并传递电力,上板和底板反向延长,上板沿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密封配合的上板凸起和上板凹槽,底板沿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密封配合的底板凸起和底板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在母线槽受损或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更换,避免影响正常使用,并且不需要对其他正常的母线槽进行操作,从而能够起到降低工作强度、节约时间成本的作用。

A fast loading and unloading busbar slot for improving building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
本技术涉及市政建设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工程设施和装备的涌现,各行各业的用电量迅增,尤其是众多的好层建筑和大型厂房车间的出现,作为输电导线的传统电缆在大电流输送系统中已不能满足要求,多路电缆的并联使用给现场安装施工连接带来了诸多不便。插接式母线槽作为一种新型配电导线应运而生,与传统的电缆相比,在大电流输送时充分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同时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大大降低的母线槽两端部连接处及分线口插接处的接触电阻和温升,并在母线槽中使用了好质量的绝缘材料,从而提好了母线槽的安全可靠性,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但是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母线在连接处容易积灰以及容易留下空隙,也容易被小动物或昆虫接触,其散热效果也不理想,导致使用寿命较短。当单个母线槽出现故障时,难以探查故障的发生点,发生故障的母线槽也难以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突发情况导致母线槽受损,能够便于将连接好的母线槽单独取出,从而避免更换或拆卸全部母线槽,以此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上板和底板以及若干个设置在底板上的导电排,其通过若干个母线槽首尾相接使导电排连通并传递电力,上板和底板反向延长,上板沿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密封配合的上板凸起和上板凹槽,底板沿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密封配合的底板凸起和底板凹槽。所述的导电排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配合安装的阶梯面。所述的上板铰接在侧板上;所述的上板上设有与侧板外侧密封安装的上板安装槽。所述的上板上设置有上板固定螺钉孔。所述的导电排通过绝缘层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的绝缘层包括设置有若干个导电排安装槽的绝缘底座和设置在导电排安装槽与导电排之间的环氧树脂粘接层。所述的上板凸起上设有上板连接螺纹孔,所述的上板凹槽上设有能够与上板连接螺纹孔配合的上板连接孔。所述的底板凸起上设有底板连接螺纹孔,所述的底板凹槽上设有能够与底板连接螺纹孔配合的底板连接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更换的功能,其操作简单、快捷,从而在母线槽受损或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更换,避免影响正常使用,并且不需要对其他正常的母线槽进行操作,从而能够起到降低工作强度、节约时间成本的作用,本技术通用性强、互换性强、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适合推广,更换时能够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2)本技术通过使上板与侧板铰接,能够方便观察母线槽的内部情况,从而能够在出现故障时快速查看发生故障的位置以及故障的类型,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以此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5为上板的主视剖视图;图6为导电排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导电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配合安装示意图;其中1—侧板,2—底板,21—底板连接孔,22—底板连接螺纹孔,23—底板凸起,24—底板凹槽,3—上板,31—上板凸起,32—上板连接螺纹孔,33—上板固定螺钉孔,34—上板连接孔,35—上板凹槽,4—导电排,41—阶梯面,5—绝缘层,51—环氧树脂粘接层,52—绝缘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上板3和底板2以及若干个设置在底板2上的导电排4。如图8所示,其通过若干个母线槽首尾相接使导电排4连通并传递电力,导电排4能够通过互相插接来提高连接强度以及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的插接包括使用块与槽的配合安装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常识以及惯用手段,故不赘述。上板3和底板2反向延长,上板3沿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密封配合的上板凸起31和上板凹槽35,底板2沿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密封配合的底板凸起23和底板凹槽24。使用时,使多个本技术首尾相接。上板凸起31与上板凹槽35密封配合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板凸起31上设有上板连接螺纹孔32,所述的上板凹槽35上设有能够与上板连接螺纹孔32配合的上板连接孔34,以此能够通过使用螺钉来实现固定锁紧功能。底板凸起23和底板凹槽24密封配合并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凸起23上设有底板连接螺纹孔22,所述的底板凹槽24上设有能够与底板连接螺纹孔22配合的底板连接孔21,以此能够通过使用螺钉来实现固定锁紧功能。通过导电排4连通实现电力传输。当单独的母线槽受损而导致无法使用,断开电源,解除受损母线槽的固定连接关系,并转动该母线槽,能够实现拆卸的功能,从而避免整个连接好的母线槽全部被拆开,以此能够起到节约时间成本的作用。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尖角处能够处理为圆角,从而避免发生干涉或降低伤人的风险。如图4、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电排4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配合安装的阶梯面41,以此能够提高导电排4的定位精度以及连接强度,从而减小安装时的难度。实施例2:如图1、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板3铰接在侧板1上;所述的上板3上设有与侧板1外侧密封安装的上板安装槽,上板3与侧板1的铰接点设置在侧板1的两侧,并位于上板凹槽35与侧板1所对应的位置,以此在上板3转动时,能够避免该上板3与前一个上板3发生干涉,并且使上板3与侧板1铰接,还能够通过打开上板3来检查本技术的内部情况,有利于帮助探查故障点,上板安装槽与侧板1之间采用密封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能够使用密封圈来提供密封性能,防止本技术内部进入灰尘或水气。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板3上设置有上板固定螺钉孔33,侧板1上与上板固定螺钉孔3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纹孔,以此能够通过使用螺钉来连接上板3与侧板1,并增加它们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未说明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记载的部分相同,故不赘述。实施例3: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电排4通过绝缘层5固定安装在底板2上。所述的绝缘层5包括设置有若干个导电排安装槽的绝缘底座52和设置在导电排安装槽与导电排4之间的环氧树脂粘接层51,通过使用环氧树脂粘接层51能够对导电排安装槽与导电排4起到良好的粘接作用,并能够防止在高温时粘接失效。通过使用环氧树脂能够降低外界电场的强度,从而减小外界电场对信号的干扰。所述的绝缘底座52采用铝合金制成,以此能够快速将导电排4上的热量传导出去。本实施例中,未说明的部分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记载的部分相同,故不赘述。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侧板1、上板3和底板2的外表面涂覆有降温涂料。降温涂料是集反射、辐射与空心微珠隔热于一体的新型涂料,涂料能对400nm~2500nm范围的太阳红外线和紫外线进行高反射,不让太阳的热量在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上板(3)和底板(2)以及若干个设置在底板(2)上的导电排(4),其通过若干个母线槽首尾相接使导电排(4)连通并传递电力,其特征在于:上板(3)和底板(2)反向延长,上板(3)沿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密封配合的上板凸起(31)和上板凹槽(35),底板(2)沿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密封配合的底板凸起(23)和底板凹槽(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1)之间的上板(3)和底板(2)以及若干个设置在底板(2)上的导电排(4),其通过若干个母线槽首尾相接使导电排(4)连通并传递电力,其特征在于:上板(3)和底板(2)反向延长,上板(3)沿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密封配合的上板凸起(31)和上板凹槽(35),底板(2)沿母线槽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能够密封配合的底板凸起(23)和底板凹槽(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排(4)的两侧设置有用于配合安装的阶梯面(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板(3)铰接在侧板(1)上;所述的上板(3)上设有与侧板(1)外侧密封安装的上板安装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快速装卸式母线槽,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瑶瑶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