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7008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冷水机组、第一冷却塔、冷却泵、冷冻泵、水源热泵机组、水源侧循环泵、负荷侧循环泵、第二冷却塔,第一冷却塔与冷水机组通过冷却水供水管相连,第一冷却塔与冷水机组相连的冷却水回水管上设置有冷却泵,冷水机组与机房末端通过冷冻水供水管相连,冷水机组与机房末端相连的冷冻水回水管上设置有冷冻泵;水源热泵机组与第二冷却塔通过水源侧供水管相连,水源热泵机组与第二冷却塔相连的水源侧回水管上设置有水源侧循环泵,水源热泵机组与办公区之间通过负荷供水管相连,水源热泵机组与办公区之间相连的负荷回水管上设置有负荷侧循环泵。水源侧供水管与水源侧回水管通过跨接与冷冻水回水管相连,并相距一定距离。转换管道上设置有转换电动阀。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system of waste heat in data cen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ata center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waste heat, including water chiller, cooling tower, cooling the first pump, refrigeration pump,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ater circulating pump, side load side circulation pump, second cooling tower, cooling tower and the first chiller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oling water supply pipe, connected to the first cooling tower with cold water the unit cooling water retur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cooling pump, water chiller and room terminal connected through chilled water pipe, water chiller and room terminal connected to the chilled water return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refrigeration pump; water source heat pump and cooling tower water through the second side of the water pipe connected to the water source side water source heat pump and cooling tower second connected with the return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water circulating pump, water source heat pump unit and between the office area through the load water supply pipe connected with water source heat pump unit and do A load side circulation pump is arranged on the load return pipe connected between the public areas. The water supply side pipe of the water source side and the water source side return pipe are connected to the water pipe of the frozen water through the cross connection, and the distance from each other is a certain distance. A converted electric valve is provided on the transfer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
本技术设计一种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该节能制冷方式适用于数据中心等大型供冷场所。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服务得到快速发展,而4G时代的到来促使中国通信产业迈向新的高峰。根据《2014-2015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IDC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达到37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到41.8%。在过去六年,中国IDC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38.6%。从发展阶段上看,2009-2011年间IDC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增速维持在40%以上。从2012年至2013年,受宏观经济下滑影响,整体市场增速下降到25%以下。在这期间政府加强政策引导,逐步开放了IDC牌照申请。到2014年,政策导向已初步见效。结合市场大环境来看,未来三年IDC市场增速将稳定在30%以上。到2017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超过900亿,增速将接近40%。2014年中国IDC市场增速加快,带动并引领了亚太地区IDC市场的增长。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客户由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数据中心资源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云服务商业务量的快速增长也产生了大量的IDC机房和带宽需求。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和政策利好,越来越多的资本和厂商涌入IDC市场,也带动了新一轮数据中心投资热潮。IDC市场的快速发展致使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但由于节能环保意识的加强,绿色数据中心成为发展趋势,节能降耗成为数据中心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数据中心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的、环保型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使数据中心机房的高温回水进入水源热泵的蒸发器进行换热,从而降低进入冷机的回水温度的系统,可在冬季运行,有效的解决了数据中心制冷能耗大的问题,降低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一种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冷水机组、第一冷却塔、冷却泵、冷冻泵、机房末端、水源热泵机组、水源侧循环泵、负荷侧循环泵、第二冷却塔及转换电动阀,第一冷却塔与冷水机组相连接,第一冷却塔与冷水机组之间设置有冷却泵,冷水机组与机房末端相连接,冷水机组与机房末端之间设置有冷冻泵,水源热泵机组与第二冷却塔之间设置有水源侧循环泵,水源热泵机组与办公区之间设置有负荷侧循环泵,水源侧供水管与水源侧回水管通过跨接与冷冻水回水管相连,并相距一定距离,转换管道上设置有转换电动阀。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冷凝器进水口,冷凝器出水口、蒸发器进水口、蒸发器出水口上设置有转换阀门,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相应的切换。包括设置在水源侧供水管上的四个电动阀门,分别为水源侧供水管切换阀门、水源侧供水管冷塔阀门、第五模式切换阀门、第六模式切换阀门;水源侧回水管上的四个电动阀门,分别为水源侧回水管切换阀门、水源侧回水管冷塔阀门、第一模式切换阀门、第二模式切换阀门;负荷供水管上的两个电动阀门,分别为第七模式切换阀门、第八模式切换阀门;负荷回水管上的两个电动阀门,分别为第三模式切换阀门、第四模式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侧供水管上的水源侧供水管切换阀门、水源侧供水管冷塔阀门、第五模式切换阀门、第六模式切换阀门,其中水源侧供水管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侧供水管与冷冻水回水管之间的跨接管上,水源侧供水管冷塔阀门设置在第二冷却塔入口端,第五模式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热泵蒸发器出口与水源侧供水管相连,第六模式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热泵冷凝器出口与水源侧供水管相连;设置在水源侧回水管上的水源侧回水管切换阀门、水源侧回水管冷塔阀门、第一模式切换阀门、第二模式切换阀门,其中水源侧回水管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侧回水管与冷冻水回水管之间的跨接管上,水源侧回水管冷塔阀门设置在第二冷却塔出口端,第一模式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热泵蒸发器入口与水源侧回水管相连,第二模式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热泵冷凝器入口与水源侧回水管相连。设置在负荷供水管上的第七模式切换阀门、第八模式切换阀门,其中第七模式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热泵蒸发器出口与负荷供水管相连,第八模式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热泵冷凝器出口与负荷供水管相连。设置在负荷回水管上的第三模式切换阀门、第四模式切换阀门,其中第三模式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热泵蒸发器入口与负荷回水管相连,第四模式切换阀门设置在水源热泵冷凝器入口与负荷回水管相连。本技术具有节省室内机房空间,可在冬季运行,降低数据中心制冷能耗;当办公区需要制热时,可通过水源热泵和冷机的高温回水为办公区提供取暖所需热量,同时还可为机房提供部分冷量,达到冷热源综合利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冬季时利用数据机房的高温回水进入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循环图;图2是夏季时冷水机组、水源热泵机组的制冷循环图;各装置如下:图中:1:冷水机组,2:第一冷却塔,3:冷却泵,4:冷冻泵,5:机房末端,6:水源热泵机组,61:蒸发器,62:冷凝器,7:第二冷却塔,8:水源侧循环泵,9:负荷侧循环泵,11:冷却水供水管,12:冷却水回水管,13:冷冻水回水管,14:冷冻水供水管,15:水源侧回水管,16:水源侧供水管,17:负荷供水管,18:负荷回水管,21:水源侧供水管切换阀门,22:水源侧回水管切换阀门,23:水源侧回水管冷塔阀门,24:水源侧供水管冷塔阀门,25:第一模式切换阀门,26:第二模式切换阀门,27:第三模式切换阀门,28:第四模式切换阀门,29:第五模式切换阀门,30:第六模式切换阀门,31:第七模式切换阀门,32:第八模式切换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一种新型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包括冷水机组1、第一冷却塔2、冷却泵3、冷冻泵4、机房末端5、水源热泵机组6、蒸发器61、冷凝器62、第二冷却塔7、水源侧循环泵8、负荷侧循环泵9、冷却水供水管11、冷却水回水管12、冷冻水回水管13、冷冻水供水管14、水源侧回水管15、水源侧供水管16、负荷供水管17、负荷回水管18、水源侧供水管切换阀门21、水源侧回水管切换阀门22、水源侧回水管冷塔阀门23、水源侧供水管冷塔阀门24、第一模式切换阀门25、第二模式切换阀门26、第三模式切换阀门27、第四模式切换阀门28、第五模式切换阀门29、第六模式切换阀门30、第七模式切换阀门31、第八模式切换阀门32。第一冷却塔2与冷水机组1相连接,第一冷却塔2与冷水机组1之间设置有冷却泵3,冷水机组1与机房末端5相连接,冷水机组1与机房末端5之间设置有冷冻泵4,水源热泵机组6与第二冷却塔7之间设置有水源侧循环泵8,水源热泵机组6与办公区之间设置有负荷侧循环泵9,水源侧供水管15与水源侧回水管16通过跨接与冷冻水回水管13相连,并相距一定距离,转换管道上设置有转换电动阀。水源侧供水管15与水源侧回水管16之间靠近水源侧供水管切换阀门21、水源侧回水管切换阀门22处为水源测,负荷供水管17、负荷回水管18与办公区域相连接。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冷凝器进水口,冷凝器出水口、蒸发器进水口、蒸发器出水口上设置有转换阀门,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相应的切换。分别对应冷却水回水管12、冷却水供水管11、冷冻水回水管13、冷冻水供水管14。本技术包括设置在水源侧供水管上的四个电动阀门,分别为水源侧供水管切换阀门21、水源侧供水管冷塔阀门24、第五模式切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机组、第一冷却塔、冷却泵、冷冻泵、机房末端、水源热泵机组、水源侧循环泵、负荷侧循环泵、第二冷却塔及转换电动阀,第一冷却塔与冷水机组相连接,第一冷却塔与冷水机组之间设置有冷却泵,冷水机组与机房末端相连接,冷水机组与机房末端之间设置有冷冻泵,水源热泵机组与第二冷却塔之间设置有水源侧循环泵,水源热泵机组与办公区之间设置有负荷侧循环泵,水源侧供水管与水源侧回水管通过跨接与冷冻水回水管相连,并相距一定距离,转换管道上设置有转换电动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机组、第一冷却塔、冷却泵、冷冻泵、机房末端、水源热泵机组、水源侧循环泵、负荷侧循环泵、第二冷却塔及转换电动阀,第一冷却塔与冷水机组相连接,第一冷却塔与冷水机组之间设置有冷却泵,冷水机组与机房末端相连接,冷水机组与机房末端之间设置有冷冻泵,水源热泵机组与第二冷却塔之间设置有水源侧循环泵,水源热泵机组与办公区之间设置有负荷侧循环泵,水源侧供水管与水源侧回水管通过跨接与冷冻水回水管相连,并相距一定距离,转换管道上设置有转换电动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冷凝器进水口,冷凝器出水口、蒸发器进水口、蒸发器出水口上设置有转换阀门,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相应的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水源侧供水管上的四个电动阀门,分别为水源侧供水管切换阀门(21)、水源侧供水管冷塔阀门(24)、第五模式切换阀门(29)、第六模式切换阀门(30);水源侧回水管上的四个电动阀门,分别为水源侧回水管切换阀门(22)、水源侧回水管冷塔阀门(23)、第一模式切换阀门(25)、第二模式切换阀门(26);负荷供水管上的两个电动阀门,分别为第七模式切换阀门(31)、第八模式切换阀门(32);负荷回水管上的两个电动阀门,分别为第三模式切换阀门(27)、第四模式切换阀门(2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中心废热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水源侧供水管上的水源侧供水管切换阀门(21)、水源侧供水管冷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