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927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1 01:56
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包括一个H形主体、两个铜管脚、一个封水板、两个固定螺母和两个密封圈;所述H形主体的两端分别为两个阀座,每个阀座的底部设有进水口和向下延伸的进水管,所述H形主体二次注塑到铜管脚上,所述铜管脚套置进水管,所述铜管脚的内壁的下端向内凸出环形凸台,所述进水管的下端抵靠环形凸台的上表面,所述密封圈套置于进水管和铜管脚的结合处的上部开口上,所述固定螺母与铜管脚螺接并挤压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螺母和密封圈将进水管和铜管脚的结合处的上部开口形成密封,且进水管的下端抵靠在铜管脚的环形凸台上,因此进水管道可配合在铜管脚的环形凸台上,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会出现漏水问题。

A semi copper and semi plastic main channel main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
本技术涉及一种龙头组件,特别是指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
技术介绍
塑料龙头由于其成本低、加工方便,因此成为卫浴领域的龙头设计上的一个新走向;但是由于塑料的强度不够,因此很多厂家便在塑料龙头的水道主体的进水管上配合有具有外螺纹的铜管脚,形成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结构,其强度更高,可以更稳固的固定在台面上;但是这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结构的铜管脚的底端是与进水管底端齐平的,并且由于进水管与铜管脚之间的材质不同,二者不能完全结合在一起达到密封的效果,如果进水管道如果直接配合到铜管脚上,很容易出现漏水现象;所以进水管连接的进水管道一般是配合在进水管内的,当遇到高强度水压时,进水管道会出现晃动,容易导致塑料材质的进水管受到应力破裂,会导致水流会从破裂处流出,也会漏水,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能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结构的漏水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包括一个H形主体、两个具有外螺纹的铜管脚、一个封水板;所述H形主体的两端分别为两个阀座,H形主体的中间设有连接两个阀座的横管,横管的中段设有向上引出的出水口,所述横管的内孔连通其出水口及两个阀座的内腔,每个阀座的底部设有进水口和向下延伸的进水管,阀座的上部为安装孔,进水管与进水口连通;该H形主体的横管前侧开有连通其内孔并切入两个阀座内腔的通道;所述封水板盖合通道的端口;所述的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还包括两个固定螺母和两个密封圈,所述H形主体二次注塑到铜管脚上,所述铜管脚套置进水管,所述铜管脚的内壁的下端向内凸出环形凸台,所述进水管的下端抵靠环形凸台的上表面,所述进水管和铜管脚的结合处的上部开口的位置形成有环槽,所述密封圈套置于环槽上,所述固定螺母与铜管脚螺接并挤压密封圈。所述封水板设有伸入通道之中的内凸台,所述内凸台上设有配合有O型圈的密封凹槽。所述的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还包括一个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包裹H形主体和封水板。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形成一开口向下的环状凹槽,所述铜管脚的上端嵌固在凹槽内。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进水管的下端抵靠在铜管脚的环形凸台上,因此进水管道可以配合在铜管脚的环形凸台上,由于环形凸台的材质为铜材质,所以环形凸台的强度高于进水管的强度,进水管道配合在环形凸台上时,环形凸台在高强度使用时不会因进水管道的晃动而破裂,而进水管不需要与进水管道接触,进水管也就不会出现受到应力作用而破裂的情况;同时通过固定螺母和密封圈将进水管和铜管脚的结合处的上部开口形成密封,能保证水流不能从进水管和铜管脚之间的缝隙流出;综合起来,本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结构的漏水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展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图3的A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其包括一个H形主体1、两个具有外螺纹的铜管脚2、一个封水板3。所述H形主体1的两端分别为两个阀座11,H形主体1的中间设有连接两个阀座11的横管12,横管12的中段设有向上引出的出水口121,所述横管12的内孔连通其出水口121及两个阀座11的内腔,每个阀座11的底部设有进水口111和向下延伸的进水管13,阀座11的上部为安装孔112,进水管13与进水口111连通;该H形主体的横管12前侧开有连通其内孔并切入两个阀座11内腔的通道122;所述封水板3盖合通道122的端口;具体的,可以所述封水板3设外周有密封凹槽的内凸台32,密封凹槽中安装有O型圈31;所述封水板3盖在横管12的通道122的端口处,封水板3的内凸台32伸入通道122之中,O型圈31封闭内凸台32与通道122内壁的间隙。本实用型的关键在于:如图1、图3、图4所示,本技术还包括两个固定螺母4和两个密封圈5,所述H形主体1二次注塑到铜管脚2上,所述铜管脚2套置进水管13,所述铜管脚2的内壁的下端向内凸出环形凸台21,所述进水管13的下端抵靠环形凸台21的上表面,所述进水管13和铜管脚2的结合处的上部开口a的位置形成有环槽22,所述密封圈5套置于环槽22上,所述固定螺母4与铜管脚2螺接并挤压密封圈4使得结合处的上部开口a形成密封。本技术的进水管13的下端抵靠在铜管脚2的环形凸台21上,因此进水管道可以配合在铜管脚2的环形凸台21上,由于环形凸台21的材质为铜材质,所以环形凸台21的强度高于进水管13的强度,进水管道配合在环形凸台21上时,环形凸台21在高强度使用时不会因进水管道的晃动而破裂,而进水管13不需要与进水管道接触,进水管13也就不会出现受到应力作用而破裂的情况;同时通过固定螺母4和密封圈5将进水管13和铜管脚2的结合处的上部开口a形成密封,能保证水流不能从进水管13和铜管脚2之间的缝隙流出;综合起来,本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结构的漏水问题。进一步,为保证H形主体1与封水板3结合紧密,配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还包括一个固定外壳6,所述固定外壳6二次成型于配合好的H形主体1和封水板3上,使得固定外壳6包裹住H形主体1和封水板3,防止H形主体1和封水板3的配合关系脱离。进一步,为保证铜管脚2与H形主体1结合紧密,配合图4所示,所述进水管13的上端形成一开口向下的环状凹槽,所述铜管脚2的上端嵌固在凹槽内。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包括一个H形主体、两个具有外螺纹的铜管脚、一个封水板;所述H形主体的两端分别为两个阀座,H形主体的中间设有连接两个阀座的横管,横管的中段设有向上引出的出水口,所述横管的内孔连通其出水口及两个阀座的内腔,每个阀座的底部设有进水口和向下延伸的进水管,阀座的上部为安装孔,进水管与进水口连通;该H形主体的横管前侧开有连通其内孔并切入两个阀座内腔的通道;所述封水板盖合通道的端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固定螺母和两个密封圈,所述H形主体二次注塑到铜管脚上,所述铜管脚套置进水管,所述铜管脚的内壁的下端向内凸出环形凸台,所述进水管的下端抵靠环形凸台的上表面,所述进水管和铜管脚的结合处的上部开口的位置形成有环槽,所述密封圈套置于环槽上,所述固定螺母与铜管脚螺接并挤压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铜半塑的龙头水道主体,包括一个H形主体、两个具有外螺纹的铜管脚、一个封水板;所述H形主体的两端分别为两个阀座,H形主体的中间设有连接两个阀座的横管,横管的中段设有向上引出的出水口,所述横管的内孔连通其出水口及两个阀座的内腔,每个阀座的底部设有进水口和向下延伸的进水管,阀座的上部为安装孔,进水管与进水口连通;该H形主体的横管前侧开有连通其内孔并切入两个阀座内腔的通道;所述封水板盖合通道的端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固定螺母和两个密封圈,所述H形主体二次注塑到铜管脚上,所述铜管脚套置进水管,所述铜管脚的内壁的下端向内凸出环形凸台,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龙斌王州州
申请(专利权)人:华尔达厦门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