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枋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798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2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枋木,包括第一枋木和第二枋木,第一枋木和第二枋木均为矩形平板,第一枋木前端设置有榫头,第二枋木的后端设置有卯头;榫头前端的横截面为矩形平面,矩形平面与第一枋木的前端面呈垂直布设,矩形平面的四个顶角为圆角,榫头为等腰梯形,榫头前端面的长度不大于第一枋木的宽度,矩形平面的宽度小于第一枋木的厚度;卯头包括与榫头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和设置在第一凹槽后端的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投入成本少;在第一枋木受到拉力时,第一凹槽对榫头产生用于抵抗拉力的反作用力,使第一枋木和第二枋木无需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且连接可靠,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枋木
本技术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枋木。
技术介绍
建筑用的枋木是由枋材原木纵向锯成的板材和方材的统称,宽度为厚度三倍以上的称“板材”;宽度不足厚度三倍的矩形木材称“方材”。是家具制造、土建工程等常用的材料。木材加工后的方材可分为小方,中方,大方,特大方。中国古建筑是我国悠久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结晶。其中以抬梁式结构占主要地位,基本构造方式是用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以数层重叠的梁架,逐层缩小,逐级加高,直至最上的一层梁上立脊瓜柱。各层梁头上和脊瓜柱上承托檩条,又在檩条间密排椽子,构成屋架,其独特的榫卯结构历尽数百年的演变与发展,得到了时间的检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枋木,其结构简单,投入成本少;在第一枋木受到拉力时,第一凹槽对榫头产生用于抵抗拉力的反作用力,使第一枋木和第二枋木无需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且连接可靠,节约材料,便于推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枋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枋木和第二枋木,所述第一枋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枋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枋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枋木(1)和第二枋木(2),所述第一枋木(1)和第二枋木(2)均为矩形平板,所述第一枋木(1)前端设置有榫头(3),所述第二枋木(2)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枋木(1)前端相配合的卯头,所述榫头(3)与所述卯头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榫头(3)前端的横截面为矩形平面,所述矩形平面与所述第一枋木(1)的前端面呈垂直布设,所述矩形平面的四个顶角为圆角,所述榫头(3)为等腰梯形,所述榫头(3)前端面的长度为200mm~300mm,所述榫头(3)后端面的长度为100mm~150mm,所述榫头(3)前端面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枋木(1)的宽度,所述矩形平面的宽度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榫卯结构的枋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枋木(1)和第二枋木(2),所述第一枋木(1)和第二枋木(2)均为矩形平板,所述第一枋木(1)前端设置有榫头(3),所述第二枋木(2)的后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枋木(1)前端相配合的卯头,所述榫头(3)与所述卯头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榫头(3)前端的横截面为矩形平面,所述矩形平面与所述第一枋木(1)的前端面呈垂直布设,所述矩形平面的四个顶角为圆角,所述榫头(3)为等腰梯形,所述榫头(3)前端面的长度为200mm~300mm,所述榫头(3)后端面的长度为100mm~150mm,所述榫头(3)前端面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枋木(1)的宽度,所述矩形平面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枋木(1)的厚度;所述卯头包括与所述榫头(3)相配合的第一凹槽(4-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4-1)后端且供所述第一枋木(1)前端插入安装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良雷亚军张鹏贾学智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