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透水地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755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透水地面,解决了现有排水系统遇到暴雨排水不及时导致马路产生积水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人行道以及车行道,还包括设于车行道侧面的车行排水沟、设于人行道侧面的人行排水沟以及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雨水回用装置,人行道包括设于土基上端且由中砂压实形成的中砂垫层、设于中砂垫层上端且由碎石压实形成的碎石垫层、设于碎石垫层上端且由中砂压实形成的找平层以及设于找平层上端且由透水砖铺成的透水面层,碎石垫层中铺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连通于车行排水沟、人行排水沟以及雨水回用装置,达到增加路面排水速度以减轻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透水地面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透水地面。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现有技术的市政排水管道的内部结构参见图1所示,包括人行道01、车行道02以及开设于地下的下水道05,人行道的两侧开设有排水沟04,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开设有排水沟04,排水沟04的上方铺设有井盖03,排水沟04的下端与下水道连通05。上述市政排水管道针对马路雨水收集的问题,采用的方法是使用井盖与雨水篦子,进行收集雨水,但是传统收集雨水的方式,一旦遇到暴雨,普通排水沟的排水量无法满足对于暴雨的排水需求,很容易让马路上产生积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透水地面,达到使整个人行道都具有透水功能,从而大大增加了排水速度,减轻马路积水的压力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透水地面,包括人行道以及车行道,还包括设于车行道侧面的车行排水沟以及设于人行道侧面的人行排水沟、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透水地面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透水地面,包括人行道(2)以及车行道(3),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车行道(3)侧面的车行排水沟(31)、设于人行道(2)侧面的人行排水沟(21)以及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雨水回用装置(4),所述人行道(2)包括设于土基(1)上端且由中砂压实形成的中砂垫层(27)、设于中砂垫层(27)上端且由碎石压实形成的碎石垫层(26)、设于碎石垫层(26)上端且由中砂压实形成的找平层(25)以及设于找平层(25)上端且由透水砖(241)铺成的透水面层(24),所述碎石垫层(26)中铺设有导水管(23),所述导水管(23)连通于车行排水沟(31)、人行排水沟(21)以及雨水回用装置(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透水地面,包括人行道(2)以及车行道(3),其特征是:还包括设于车行道(3)侧面的车行排水沟(31)、设于人行道(2)侧面的人行排水沟(21)以及用于对雨水进行过滤从而实现雨水回收利用的雨水回用装置(4),所述人行道(2)包括设于土基(1)上端且由中砂压实形成的中砂垫层(27)、设于中砂垫层(27)上端且由碎石压实形成的碎石垫层(26)、设于碎石垫层(26)上端且由中砂压实形成的找平层(25)以及设于找平层(25)上端且由透水砖(241)铺成的透水面层(24),所述碎石垫层(26)中铺设有导水管(23),所述导水管(23)连通于车行排水沟(31)、人行排水沟(21)以及雨水回用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水地面,其特征是:所述导水管(23)侧面朝上的半圆弧上开设有渗水孔(2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水地面,其特征是:所述车行排水沟(31)内设有由卵石(6)铺设的车行滤水层(33)以及设于车行排水沟(31)上端的车行透水盖板(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水地面,其特征是:所述人行排水沟(21)内设有由卵石(6)铺设的人行滤水层(29)、设于人行排水沟(21)上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志黄荣辉刘勇王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奥德斯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