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淑娟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34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可以解决一人推拉车的用力问题,使得推拉车较容易,二是可以降低在倾倒物料时存在的潜在危险。底座与车轮轴相连接,车轮与车轮轴相连接,支撑杆与底座相连接,支撑杆与底板相连接,侧箱板Ⅰ与底板相连接,推杆与侧箱板Ⅱ相连接,连接筋杆与推杆相连接,侧箱板Ⅱ与底板相连接,箱壁Ⅰ与侧箱板Ⅱ相连接,箱壁Ⅰ与侧箱板Ⅲ相连接,定位杆与箱壁Ⅰ相连接,定位套与定位杆相连接,定位套与箱壁Ⅱ相连接,侧箱板Ⅲ与底板相连接,连接底座与侧箱板Ⅲ相连接,拉杆与连接底座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建筑用运输小车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车体行走困难,一般的建筑工地用斗车只能由一个人去操作推拉,很费力,同时,一个人推拉斗车也不安全,二是,斗车卸料都是将车体放下,然后车体倾斜,物料倾出,这种方法容易伤害工人,因为斗车扶手位于工人一侧,扶手把容易磕碰到工人,所以设计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可以解决一人推拉车的用力问题,使得推拉车较容易,二是可以降低在倾倒物料时存在的潜在危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包括底座、车轮、车轮轴、支撑杆、侧箱板Ⅰ、底板、推杆、连接筋杆、侧箱板Ⅱ、箱壁Ⅰ、定位杆、定位套、箱壁Ⅱ、侧箱板Ⅲ、连接底座和拉杆,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可以解决一人推拉车的用力问题,使得推拉车较容易,二是可以降低在倾倒物料时存在的潜在危险。底座与车轮轴相连接,且底座位于车轮轴的下端,车轮与车轮轴相连接,且车轮位于车轮轴的两端,支撑杆与底座相连接,且支撑杆位于底座的上端,支撑杆与底板相连接,且支撑杆位于底板的下端,侧箱板Ⅰ与底板相连接,且侧箱板Ⅰ位于底板的上端,推杆与侧箱板Ⅱ相连接,连接筋杆与推杆相连接,侧箱板Ⅱ与底板相连接,且侧箱板Ⅱ位于底板的上端,箱壁Ⅰ与侧箱板Ⅱ相连接,箱壁Ⅰ与侧箱板Ⅲ相连接,定位杆与箱壁Ⅰ相连接,定位套与定位杆相连接,定位套与箱壁Ⅱ相连接,侧箱板Ⅲ与底板相连接,且侧箱板Ⅲ位于底板的上端,连接底座与侧箱板Ⅲ相连接,拉杆与连接底座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所述的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所述的底板与底座之间的角度为锐角。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所述的底板的一端焊接在底座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所述的侧箱板Ⅱ与侧箱板Ⅲ互相平行。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所述的定位套与定位杆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可以解决一人推拉车的用力问题,使得推拉车较容易,二是可以降低在倾倒物料时存在的潜在危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车轮2;车轮轴3;支撑杆4;侧箱板Ⅰ5;底板6;推杆7;连接筋杆8;侧箱板Ⅱ9;箱壁Ⅰ10;定位杆11;定位套12;箱壁Ⅱ13;侧箱板Ⅲ14;连接底座15;拉杆16。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包括底座1、车轮2、车轮轴3、支撑杆4、侧箱板Ⅰ5、底板6、推杆7、连接筋杆8、侧箱板Ⅱ9、箱壁Ⅰ10、定位杆11、定位套12、箱壁Ⅱ13、侧箱板Ⅲ14、连接底座15和拉杆16,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可以解决一人推拉车的用力问题,使得推拉车较容易,二是可以降低在倾倒物料时存在的潜在危险。底座1与车轮轴3相连接,底座1与车轮轴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底座1位于车轮轴3的下端,车轮2与车轮轴3相连接,车轮2与车轮轴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车轮2位于车轮轴3的两端,支撑杆4与底座1相连接,支撑杆4与底座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支撑杆4位于底座1的上端,支撑杆4与底板6相连接,支撑杆4与底板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支撑杆4位于底板6的下端,侧箱板Ⅰ5与底板6相连接,侧箱板Ⅰ5与底板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侧箱板Ⅰ5位于底板6的上端,推杆7与侧箱板Ⅱ9相连接,推杆7与侧箱板Ⅱ9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连接筋杆8与推杆7相连接,连接筋杆8与推杆7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侧箱板Ⅱ9与底板6相连接,侧箱板Ⅱ9与底板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侧箱板Ⅱ9位于底板6的上端,箱壁Ⅰ10与侧箱板Ⅱ9相连接,箱壁Ⅰ10与侧箱板Ⅱ9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箱壁Ⅰ10与侧箱板Ⅲ14相连接,箱壁Ⅰ10与侧箱板Ⅲ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定位杆11与箱壁Ⅰ10相连接,定位杆11与箱壁Ⅰ10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定位套12与定位杆11相连接,定位套12与定位杆1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定位套12与箱壁Ⅱ13相连接,定位套12与箱壁Ⅱ1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侧箱板Ⅲ14与底板6相连接,侧箱板Ⅲ14与底板6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侧箱板Ⅲ14位于底板6的上端,连接底座15与侧箱板Ⅲ14相连接,连接底座15与侧箱板Ⅲ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拉杆16与连接底座15相连接,拉杆16与连接底座15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支撑杆4的数量为两个。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底板6与底座1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底板6的一端焊接在底座1上。具体实施方式五: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底板6的一端焊接在底座1上。具体实施方式六:下面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定位套12与定位杆11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工作原理:通过两名工人,一人位于拉杆16的前端,拉动小车,一人位于推杆7的后端,推动小车,使得小车运动,底板6与底座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位于底板6上的物料,在箱壁Ⅱ13上提的过程中,可以滚落离开底板6,整个小车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可以解决一人推拉车的用力问题,使得推拉车较容易,二是可以降低在倾倒物料时存在的潜在危险。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包括底座(1)、车轮(2)、车轮轴(3)、支撑杆(4)、侧箱板Ⅰ(5)、底板(6)、推杆(7)、连接筋杆(8)、侧箱板Ⅱ(9)、箱壁Ⅰ(10)、定位杆(11)、定位套(12)、箱壁Ⅱ(13)、侧箱板Ⅲ(14)、连接底座(15)和拉杆(16),其特征在于:底座(1)与车轮轴(3)相连接,且底座(1)位于车轮轴(3)的下端,车轮(2)与车轮轴(3)相连接,且车轮(2)位于车轮轴(3)的两端,支撑杆(4)与底座(1)相连接,且支撑杆(4)位于底座(1)的上端,支撑杆(4)与底板(6)相连接,且支撑杆(4)位于底板(6)的下端,侧箱板Ⅰ(5)与底板(6)相连接,且侧箱板Ⅰ(5)位于底板(6)的上端,推杆(7)与侧箱板Ⅱ(9)相连接,连接筋杆(8)与推杆(7)相连接,侧箱板Ⅱ(9)与底板(6)相连接,且侧箱板Ⅱ(9)位于底板(6)的上端,箱壁Ⅰ(10)与侧箱板Ⅱ(9)相连接,箱壁Ⅰ(10)与侧箱板Ⅲ(14)相连接,定位杆(11)与箱壁Ⅰ(10)相连接,定位套(12)与定位杆(11)相连接,定位套(12)与箱壁Ⅱ(13)相连接,侧箱板Ⅲ(14)与底板(6)相连接,且侧箱板Ⅲ(14)位于底板(6)的上端,连接底座(15)与侧箱板Ⅲ(14)相连接,拉杆(16)与连接底座(1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运输小车,包括底座(1)、车轮(2)、车轮轴(3)、支撑杆(4)、侧箱板Ⅰ(5)、底板(6)、推杆(7)、连接筋杆(8)、侧箱板Ⅱ(9)、箱壁Ⅰ(10)、定位杆(11)、定位套(12)、箱壁Ⅱ(13)、侧箱板Ⅲ(14)、连接底座(15)和拉杆(16),其特征在于:底座(1)与车轮轴(3)相连接,且底座(1)位于车轮轴(3)的下端,车轮(2)与车轮轴(3)相连接,且车轮(2)位于车轮轴(3)的两端,支撑杆(4)与底座(1)相连接,且支撑杆(4)位于底座(1)的上端,支撑杆(4)与底板(6)相连接,且支撑杆(4)位于底板(6)的下端,侧箱板Ⅰ(5)与底板(6)相连接,且侧箱板Ⅰ(5)位于底板(6)的上端,推杆(7)与侧箱板Ⅱ(9)相连接,连接筋杆(8)与推杆(7)相连接,侧箱板Ⅱ(9)与底板(6)相连接,且侧箱板Ⅱ(9)位于底板(6)的上端,箱壁Ⅰ(10)与侧箱板Ⅱ(9)相连接,箱壁Ⅰ(10)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淑娟
申请(专利权)人:翁淑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