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悬浮低频减振器,包括安装于上、下基座之间的减振单元群组,减振单元群组中的各减振单元包括金属丝橡胶套和设于金属丝橡胶套内的上、下铁芯杆,上、下铁芯杆上分别设有上、下通电线圈,上铁芯杆的上端与上基座上的上承重轴承安装连接,下铁芯杆的下端与下基座上的下支撑轴承安装连接,上、下铁芯杆的相对端分别设有上、下磁铁,上铁芯杆或下铁芯杆上设有位移传感器,上、下通电线圈和位移传感器分别通过通电线圈引出线和传感器引出线连接控制调节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铁芯杆位移值,将接收到的位移值反馈到控制调节系统调节电流大小,对磁力的大小进行负反馈调节,从而实现对重载微波振动的最优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悬浮低频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振动噪声控制技术,具体为一种磁悬浮低频减振器。
技术介绍
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对于很多制造设备的振动问题特别是由于机械系统惯量不匹配而带来的低频共振问题一直很难控制。常见的减振器种类有金属弹簧、橡胶弹簧、空气弹簧、油气弹簧、液压式弹簧、磁流变弹簧等种类。其中,国内对于减振的最常用是采用橡胶套和空气弹簧减振,但这些隔振器在某些情况对于激振体产生的低频振动并没有很好的隔振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了一种实现重载下对微波振动的隔离和控制、提升承载机械结构低频抗振性能的磁悬浮低频减振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磁悬浮低频减振器,其技术方案包括安装于上、下基座之间的减振单元群组,所述减振单元群组包括若干减振单元,所不同的是各减振单元包括金属丝橡胶套和设于金属丝橡胶套内的上、下铁芯杆,上、下铁芯杆上分别螺旋缠绕有上、下通电线圈,上铁芯杆的上端伸出金属丝橡胶套顶部与上基座上对应位置的上承重轴承连接,下铁芯杆的下端伸出金属丝橡胶套底部与下基座上对应位置的下支撑轴承安装连接,上铁芯杆的下端与下铁芯杆的上端分别设有相对的上、下磁铁,上铁芯杆或下铁芯杆上设有位移传感器,上、下通电线圈分别通过对应的通电线圈引出线连接控制调节系统,所述位移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引出线连接控制调节系统。优选的,上、下磁铁采用钕铁硼材料制作。所述位移传感器优先选用红外线传感器。一种优化方案为:以上、下基座的垂直对称面为基准,前、后或左、右各对称位置上的左、右减振单元斜置且对称。另一种优化方案为:以上、下基座的垂直对称面为基准,前、后或左、右各对称位置上的左、右减振单元斜置且对称,垂直对称面上的减振单元竖直设置。上述两种优化方案中,左、右减振单元对称斜置安装,通过对载荷力分解可知,这种安装方式在在垂直方向上与竖直放置相比是等效的,在水平位置的力由于对称关系可以相互抵消,但此时在沿着铁芯杆方向上所受载荷振动冲击力相比垂直方式已经大大减小,因而提高了隔振效率和使用寿命,而且也能适应对XY平面各方向的冲击力影响,避免了原来垂直方式只能接受垂直方向振动冲击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磁悬浮低频减振器克服了传统橡胶传感器对低频控制效果差的缺陷,借助磁力作用,增加阻尼系数,配合橡胶良好的吸振特性,隔离振动的传递;同时,利用传感器接受的连杆位移信号判断振幅大小,在控制中心自适应调节励磁线圈电流值,改变磁铁斥力大小,实现隔振器阻尼调控。2、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减振器只能接受垂直方向振动隔振的缺陷,通过对称基座斜对称安装,减小轴向振动冲击值;同时,对不同方向的载荷激励可以利用对称性质转换为沿轴向分力,突破传统单向隔振限制。3、本专利技术实用性强,可适用于机械多领域的设备避振控制,避振效果理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减振单元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减振单元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减振单元群组的各安装位置及方向示意图。图号标识:1、减振单元;2、金属丝橡胶套;3、上铁芯杆;4、下铁芯杆;5、上通电线圈;6、下通电线圈;7、上承重轴承;8、下支撑轴承;9、上磁铁;10、下磁铁;11、位移传感器;12、通电线圈引出线;13、传感器引出线;14、上基座;15、下基座。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金属丝橡胶套2内部,利用磁力与铁芯杆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控制调节系统来改变励磁电流大小而实现对磁极磁力的控制,来对减振器阻尼系数大小进行反馈调节,以满足对不同振幅频率振动的控制要求。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磁悬浮低频减振器,包括安装于上、下基座14、15之间的减振单元群组,所述减振单元群组包括若干减振单元1。各减振单元1包括金属丝橡胶套2,所述金属丝橡胶套2内同轴设有上、下铁芯杆3、4,上铁芯杆3的上端通过金属丝橡胶套2顶部的导向套伸出并与上基座14底部上对应位置的上承重轴承7连接安装,下铁芯杆4的下端通过金属丝橡胶套2底部的导向套伸出并与下基座15顶部上对应位置的下支撑轴承8连接安装,金属丝橡胶套2内的上、下铁芯杆3、4的相对端分别为扁平的上、下磁铁9、10(采用钕铁硼材料制作),金属丝橡胶套2内的上、下铁芯杆3、4上分别螺旋缠绕有上、下通电线圈5、6,上、下通电线圈5、6分别通过各自的通电线圈引出线12连接控制调节系统,下铁芯杆4上设有红外线位移传感器11,所述位移传感器11通过传感器引出线13连接控制调节系统,如图1所示。初始时,由于上、下磁铁9、10的剩磁效应,同时上、下通电线圈5、6预通一定值反向励磁电流,使得磁极产生一定的斥力,当振动从基座传递到减振单元1时,若振幅比较大时,会驱动下铁芯杆4和下磁铁10产生一定位移,此时,位移传感器11将会把下铁芯杆4产生的位移值通过传感器引出线13实时传递到控制调节系统,控制调节系统会根据位移量大小来改变上、下通电线圈5、6上的电流值,从而控制磁力大小来相应调节减振单元1的阻尼系数,实现对不同频率振幅振动的自适应调节,实现对微波的隔离控制。各减振单元1的安装方式为:一、减振单元群组中的各减振单元1均竖直安装于上、下基座14、15之间。二、减振单元群组中的各减振单元1斜向安装上、下基座14、15之间,如图2所示,当振动从顶部传递来时,冲击合力F被分解为沿着铁芯杆方向的分力F1和F2,减少了沿轴方向的振动冲击值,当振动从底部传递来时,同样冲击合力被斜向的铁芯杆分解。1、以上、下基座14、15的垂直对称面为基准,左、右各对称位置上的左、右减振单元1斜置且对称。2、以上、下基座14、15的垂直对称面为基准,左、右各对称位置上的左、右减振单元1斜置且对称,垂直对称面上的减振单元1竖直设置。具体的:①、上、下基座14、15的垂直对称面上设置前、后向的一排减振单元1(七个),七个等距间隔的减振单元1竖直设置。②、上、下基座14、15垂直对称面的左、右第一排分别前、后向设置一排减振单元1(七个),左、右两排减振单元1中的各减振单元1相对应且对称斜置,即左排七个等距间隔的减振单元1向左上方斜置,右排七个等距间隔的的减振单元1向右上方斜置。③、上、下基座14、15垂直对称面的左、右第二排分别前、后向设置一排减振单元1(七个),左、右两排减振单元1中的各减振单元1相对应且对称斜置,即左排七个等距间隔的减振单元1向右上方斜置,右排七个等距间隔的减振单元1向左上方斜置。④、上、下基座14、15垂直对称面的左、右第三排分别前、后向设置一排减振单元1(五个),左、右两排减振单元1中的各减振单元1相对应且对称斜置,即左排五个等距间隔的减振单元1向左上方斜置,右排五个等距间隔的减振单元1向右上方斜置,如图3所示。上述1、2两种方案中,减振单元群组中的减振单元1按照基座形状斜向对称布置,可抵消水平方向振动冲击分力,从而可以应对多方向的振动冲击,提高减震隔振的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磁悬浮低频减振器,包括安装于上、下基座(15、16)之间的减振单元群组,所述减振单元群组包括若干减振单元(1),其特征在于:各减振单元(1)包括金属丝橡胶套(2)和设于金属丝橡胶套(2)内的上、下铁芯杆(3、4),上、下铁芯杆(3、4)上分别螺旋缠绕有上、下通电线圈(5、6),上铁芯杆(3)的上端伸出金属丝橡胶套(2)顶部与上基座(15)上对应位置的上承重轴承(7)安装连接,下铁芯杆(4)的下端伸出金属丝橡胶套(2)底部与下基座(16)上对应位置的下支撑轴承(8)安装连接,上铁芯杆(3)的下端与下铁芯杆(4)的上端分别设有相对的上、下磁铁(9、10),上铁芯杆(3)或下铁芯杆(4)上设有位移传感器(11),上、下通电线圈(5、6)分别通过对应的通电线圈引出线(12)连接控制调节系统,所述位移传感器(11)通过传感器引出线(13)连接控制调节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磁悬浮低频减振器,包括安装于上、下基座(15、16)之间的减振单元群组,所述减振单元群组包括若干减振单元(1),其特征在于:各减振单元(1)包括金属丝橡胶套(2)和设于金属丝橡胶套(2)内的上、下铁芯杆(3、4),上、下铁芯杆(3、4)上分别螺旋缠绕有上、下通电线圈(5、6),上铁芯杆(3)的上端伸出金属丝橡胶套(2)顶部与上基座(15)上对应位置的上承重轴承(7)安装连接,下铁芯杆(4)的下端伸出金属丝橡胶套(2)底部与下基座(16)上对应位置的下支撑轴承(8)安装连接,上铁芯杆(3)的下端与下铁芯杆(4)的上端分别设有相对的上、下磁铁(9、10),上铁芯杆(3)或下铁芯杆(4)上设有位移传感器(11),上、下通电线圈(5、6)分别通过对应的通电线圈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水龙,汤涛,韦壹,王衍学,叶明松,蒋占四,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