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单面毛圈绒织物织造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单面毛圈结构的针织物,如反包毛巾机织造的毛圈结构是毛圈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将地纱线圈覆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经拉毛形成双面绒织物,但正反面性能相同;如正包毛巾机织造的毛圈结构是地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并将毛圈纱线圈覆盖,经拉毛形成天鹅绒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绒织物具有双面特性,配合纱线的选择能够有效的提高双面绒织物的服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包括表面针织层、毛圈面针织层和基础针织层,所述基础针织层为地组织平针线圈结构,所述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与地纱共同针织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基础针织层位于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之间且被表面针织层覆盖,所述表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且经拉毛形成绒织结构,所述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包括表面针织层、毛圈面针织层和基础针织层,所述基础针织层为地组织平针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与地纱(1)共同针织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基础针织层位于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之间且被表面针织层覆盖,所述表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3)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且经拉毛形成绒织结构,所述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分别形成的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经拉毛形成的绒织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包括表面针织层、毛圈面针织层和基础针织层,所述基础针织层为地组织平针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与地纱(1)共同针织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基础针织层位于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之间且被表面针织层覆盖,所述表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3)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且经拉毛形成绒织结构,所述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分别形成的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经拉毛形成的绒织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针织层为地纱(1)纬编形成的平针线圈地组织。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现有反包针织机上加装给纱装置使所述反包针织机具有3套给纱装置,加装喂纱嘴(4),所述喂纱嘴(4)设有地纱孔(401)、第一毛圈纱孔(402)和第二毛圈纱孔(403);(2)在纱架(5)上安装用于增大第二毛圈纱(3)张力的导纱管(6);(3)通过送纱装置分别将地纱(1)、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送入喂纱嘴(4),所述地纱(1)通过地纱孔(401)水平垫入、垫入位置低,所述第一毛圈纱(2)通过第一毛圈纱孔(402)倾斜垫入、垫入位置高,所述第二毛圈纱(3)通过第二毛圈纱孔(403)倾斜垫入、垫入位置处于第一毛圈纱(2)和地纱(1)之间;(4)所述地纱(1)通过针织形成平针线圈地组织,所述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与地纱(1)共同针织形成毛圈组织,所述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在地组织正面形成第一毛圈纱(2)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3)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所述第一毛圈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磊,杨益,王任,刘小梅,张义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