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36011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包括表面针织层、毛圈面针织层和基础针织层,基础针织层为地组织平针线圈结构,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与地纱共同针织形成的毛圈组织,基础针织层位于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之间且被表面针织层覆盖,表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且经拉毛形成绒织结构,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分别形成的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经拉毛形成的绒织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双重性能,通过配合纱线的选择能够有效的提高双面绒织物的服用性,不仅能够在功能上达到吸湿排汗、保暖透气等一系列功能,而且在手感和颜色方面更具多样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单面毛圈绒织物织造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单面毛圈结构的针织物,如反包毛巾机织造的毛圈结构是毛圈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将地纱线圈覆盖住,而织物反面仍是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经拉毛形成双面绒织物,但正反面性能相同;如正包毛巾机织造的毛圈结构是地纱线圈显露在织物正面并将毛圈纱线圈覆盖,经拉毛形成天鹅绒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绒织物具有双面特性,配合纱线的选择能够有效的提高双面绒织物的服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包括表面针织层、毛圈面针织层和基础针织层,所述基础针织层为地组织平针线圈结构,所述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与地纱共同针织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基础针织层位于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之间且被表面针织层覆盖,所述表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且经拉毛形成绒织结构,所述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分别形成的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经拉毛形成的绒织结构。所述基础针织层为地纱纬编形成的平针线圈地组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现有反包针织机上加装给纱装置使所述反包针织机具有3套给纱装置,加装喂纱嘴,所述喂纱嘴设有地纱孔、第一毛圈纱孔和第二毛圈纱孔;(2)在纱架上安装用于增大第二毛圈纱张力的导纱管;(3)通过送纱装置分别将地纱、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送入喂纱嘴,所述地纱通过地纱孔水平垫入、垫入位置低,所述第一毛圈纱通过第一毛圈纱孔倾斜垫入、垫入位置高,所述第二毛圈纱通过第二毛圈纱孔倾斜垫入、垫入位置处于第一毛圈纱和地纱之间;(4)所述地纱通过针织形成平针线圈地组织,所述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与地纱共同针织形成毛圈组织,所述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在地组织正面形成第一毛圈纱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所述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在地组织反面分别形成拉长沉降弧的毛圈,得到针织物;(5)对所述针织物进行拉毛,先对所述针织物正、反面的第一毛圈纱拉毛形成绒面,再对反面的第二毛圈纱毛圈拉毛,得到双面绒织物。所述导纱管整体为空腔圆柱结构,所述导纱管的空腔内部装有三个大小相同的钢珠,所述导纱管的底部设置成与钢珠球面相匹配且中间留有纱线穿入口。所述地纱依次经过纱架、导纱钩和积极式储纱器送入喂纱嘴的地纱孔,所述第一毛圈纱依次经过纱架、导纱钩和积极式储纱器送入喂纱嘴的第一毛圈纱孔,所述第二毛圈纱依次经过纱架、导纱管、导纱钩和积极式储纱器送入喂纱嘴的第二毛圈纱孔。所述步骤(4)中通过调节导纱管增大第二毛圈纱的张力。所述步骤(4)中进一步通过增大第一毛圈纱的线长、减小第二毛圈纱的线长增大第一毛圈纱与第二毛圈纱之间的张力差。所述反包针织机采用纬编反包毛巾机。所述地纱直径2.5mm,所述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的直径为1.5mm。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针织物在进行拉毛处理前,正面的第一毛圈纱线圈显露在外,反面形成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的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由于正反面待拉毛的线圈能够通过选择第一毛圈纱和第二毛圈纱形成差异,因此拉毛后形成的双面绒织物能够具有双重性能,通过配合纱线的选择能够有效的提高双面绒织物的服用性,不仅能够在功能上达到吸湿排汗、保暖透气等一系列功能,而且在手感和颜色方面更具多样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改装后的反包针织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喂纱嘴垫纱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纱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包括表面针织层、毛圈面针织层和基础针织层。基础针织层为地纱1纬编形成的平针线圈地组织,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与地纱1共同针织形成的毛圈组织,基础针织层位于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之间且被表面针织层覆盖。表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3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经拉毛形成绒织结构,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分别形成的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经拉毛形成绒织结构。一种该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如图1所示,在现有纬编反包毛巾机上加装给纱装置使反包针织机具有3套给纱装置,加装喂纱嘴4,喂纱嘴4设有地纱孔401、第一毛圈纱孔402和第二毛圈纱孔403,如图2所示。(2)在纱架5上安装用于增大第二毛圈纱3张力的导纱管6,导纱管6整体为空腔圆柱结构,导纱管6的空腔内部装有大小相同(直径9mm)的钢珠601,导纱管6的底部设置成与钢珠601球面相匹配且中间留有纱线穿入口602。通过增设导纱管6,能够在进纱阶段增加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的张力差,使得第二毛圈纱3的进纱张力比第一毛圈纱2大,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毛圈纱2能够更好地覆盖住第二毛圈纱3,使得布面不翻丝。通过调整导纱管6内部的钢珠601的个数来控制第二毛圈纱3的进纱张力。(3)通过送纱装置分别将地纱1(2.5mm)、第一毛圈纱2(1.5mm)和第二毛圈纱3(1.5mm)送入喂纱嘴4,地纱1依次经过圆形纱架5、导纱钩7和积极式储纱器8送入喂纱嘴4的地纱孔401,第一毛圈纱2依次经过纱架5、导纱钩7和积极式储纱器8送入喂纱嘴4的第一毛圈纱孔402,第二毛圈纱3依次经过纱架5、导纱管6、导纱钩7和积极式储纱器8送入喂纱嘴4的第二毛圈纱孔403。地纱1通过地纱孔401水平垫入、垫入位置低,第一毛圈纱2通过第一毛圈纱孔402倾斜垫入、垫入位置高,第二毛圈纱3通过第二毛圈纱孔403倾斜垫入、垫入位置处于第一毛圈纱2和地纱1之间。这样所垫入的地纱1和毛圈纱分别在沉降片的片颚和片鼻上进行弯纱,在片颚上弯纱的地纱1形成平针线圈,在片鼻上弯纱的毛圈纱沉降弧被拉长形成毛圈,由于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的相对位置形成了添纱结构。(4)地纱1、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共同进行针织。当织针向下运动,垫入毛圈纱时,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的垫纱角度相近易在针钩内翻滚造成翻丝,织针针钩首先垫入第一毛圈纱2接着垫入第二毛圈纱3,第二毛圈纱3在下降过程中始终在第一毛圈纱2的下面。当织针向下运动闭口到弯纱过程中,第二毛圈纱3首先与沉降片的片鼻接触,此时减少第二毛圈纱3线长,增加张力到12g,增大第一毛圈纱2的线长使其张力为0,增大毛圈纱的张力差,使得能够让第一毛圈纱2能更好的覆盖第二毛圈纱3。第二毛圈纱3与沉降片的摩擦力大于第一毛圈纱2,此时的沉降片正远离圆筒中心,退至最外面,第二毛圈纱3也由于摩擦力的原因更远离针杆,增加针沟内的空间使得线圈保持稳定。当织针向上运动退圈时,由于受到旧线圈和相邻线圈牵拉力,纱线会随着织针向上运动,此时因为第一毛圈纱2的线长大于第二毛圈纱3,第二毛圈纱3的摩擦力大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及织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包括表面针织层、毛圈面针织层和基础针织层,所述基础针织层为地组织平针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与地纱(1)共同针织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基础针织层位于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之间且被表面针织层覆盖,所述表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3)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且经拉毛形成绒织结构,所述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分别形成的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经拉毛形成的绒织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包括表面针织层、毛圈面针织层和基础针织层,所述基础针织层为地组织平针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与地纱(1)共同针织形成的毛圈组织,所述基础针织层位于表面针织层和毛圈面针织层之间且被表面针织层覆盖,所述表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3)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且经拉毛形成绒织结构,所述毛圈面针织层为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分别形成的拉长沉降弧的毛圈经拉毛形成的绒织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针织层为地纱(1)纬编形成的平针线圈地组织。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特性的单面毛圈绒织物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现有反包针织机上加装给纱装置使所述反包针织机具有3套给纱装置,加装喂纱嘴(4),所述喂纱嘴(4)设有地纱孔(401)、第一毛圈纱孔(402)和第二毛圈纱孔(403);(2)在纱架(5)上安装用于增大第二毛圈纱(3)张力的导纱管(6);(3)通过送纱装置分别将地纱(1)、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送入喂纱嘴(4),所述地纱(1)通过地纱孔(401)水平垫入、垫入位置低,所述第一毛圈纱(2)通过第一毛圈纱孔(402)倾斜垫入、垫入位置高,所述第二毛圈纱(3)通过第二毛圈纱孔(403)倾斜垫入、垫入位置处于第一毛圈纱(2)和地纱(1)之间;(4)所述地纱(1)通过针织形成平针线圈地组织,所述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与地纱(1)共同针织形成毛圈组织,所述第一毛圈纱(2)和第二毛圈纱(3)在地组织正面形成第一毛圈纱(2)线圈显露在外、第二毛圈纱(3)被覆盖在内的添纱组织,所述第一毛圈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磊杨益王任刘小梅张义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