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子油炸加工的沥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5683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松子油炸加工的沥油装置,包括壳体和用于盛放松子的油炸筒,油炸筒上设有若干供油流通的过油孔,还设有可开启的顶盖,顶盖上设有用于吊装的固定耳,壳体底部设有圆台状固定板,固定板与壳体内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固定板上设有与驱动电机连接的转动盘,油炸筒可经固定耳吊装至壳体内与转动盘连接,油炸筒底部设有对接盘,油炸筒可经对接盘与转动盘配合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可驱动油炸筒做旋转运动,壳体内壁上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沥油槽,沥油槽延伸至所述凹槽的上方,壳体外壁上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集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加工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松子油炸加工的沥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松子加工装置的
,特别是一种松子油炸加工的沥油装置。
技术介绍
松子是松树的种子,又称海松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含蛋白质16.7%、脂肪63.5%、碳水化合物9.8%、矿物质钙0.0785%、磷0.236%、铁0.0067%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尤其是松子脂肪成分主要为亚油酸、亚麻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有软化血管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老年人常食用松子,有防止因胆固醇增高而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也具有强身健体,辅助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便秘、风湿性关节炎等功效;小孩常食用松子,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润肠通便等功效。因此,松子是各年龄段均可食用的高营养物质。其中油炸是将松子油炸后具有开口的过程。现有技术中,其油炸过程中需要将松子装入油炸锅中进行油炸,待油炸完成后,然后将松子取出,并静置一端时间,其主要目的是将沾附在松子上的加工油滤干,该种加工方式的周期较长,而且松子在油炸机中利用料斗取出的工作十分繁琐,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松子油炸加工的沥油装置,能够将油炸后的松子连同油炸锅直接进行高速沥油处理,提高加工效率,缩短加工周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松子油炸加工的沥油装置,包括壳体和用于盛放松子的油炸筒,所述油炸筒上设有若干供油流通的过油孔,所述油炸筒上设有可开启的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用于吊装的固定耳,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圆台状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壳体内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驱动电机连接的转动盘,所述油炸筒可经所述固定耳吊装至所述壳体内与转动盘连接,所述油炸筒底部设有对接盘,所述油炸筒可经对接盘与转动盘配合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可驱动所述油炸筒做旋转运动,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沥油槽,所述沥油槽延伸至所述凹槽的上方,所述壳体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集油槽。作为优选,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可摆动的壳盖,摆动所述壳盖可使壳体打开或关闭,所述壳盖上设有可转动的对接轴,摆动所述壳盖可使对接轴与固定耳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转动盘上设有向上凸起的若干弧状限位凸筋,所述转动盘可嵌入至所述对接盘中并经所述限位凸筋卡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集油槽上设有出油口。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设有开口,所述集油槽经所述开口与凹槽连通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油炸筒侧壁上设有若干卡扣,所述顶盖经所述卡扣呈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油炸筒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油炸过程中的松子连同油炸锅直接利用顶盖上的固定耳吊装进壳体内,改变传统人工搬运的方式,同时利用对接盘和转动盘配合连接的结构,由驱动电机带动油炸筒在壳体内高速旋转,并且利用过油孔将沾附在松子上的加工油甩出,该加工油通过沥油槽汇聚至由固定板形成的凹槽内,最后流至集油槽中排出,提高了加工效率,缩短了加工周期。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油炸筒、3-过油孔、4-顶盖、5-固定耳、6-固定板、7-凹槽、8-驱动电机、9-转动盘、10-对接盘、11-沥油槽、12-集油槽、13-壳盖、14-对接轴、15-限位凸筋、16-出油口、17-开口、18-卡扣。【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包括壳体1和用于盛放松子的油炸筒2,所述油炸筒2上设有若干供油流通的过油孔3,所述油炸筒2上设有可开启的顶盖4,松子在油炸时,其盛放在油炸筒2内,然后油炸筒2浸渍在加工油中,加工油中由过油孔3进入到油炸筒2内与松子接触完成油炸过程,所述顶盖4上设有用于吊装的固定耳5,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圆台状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与壳体1内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7,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与驱动电机8连接的转动盘9,驱动电机8的输出轴与转动盘9刚性连接,使转动盘9能够受驱发生旋转运动,所述油炸筒2可经所述固定耳5吊装至所述壳体1内与转动盘9连接,所述油炸筒2底部设有对接盘10,所述油炸筒2可经对接盘10与转动盘9配合与驱动电机8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8可驱动所述油炸筒2做旋转运动,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沥油槽11,所述沥油槽11延伸至所述凹槽7的上方,所述壳体1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凹槽7连通的集油槽12。具体的,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可摆动的壳盖13,摆动所述壳盖13可使壳体1打开或关闭,所述壳盖13上设有可转动的对接轴14,摆动所述壳盖13可使对接轴14与固定耳5连接在一起。利用可摆动的壳盖13使得本装置在沥油过程中壳体1呈封闭状,起到防护作用,同时采用对接轴14与固定耳5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由对接轴14对油炸筒2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其在高速旋转过程中造成对接盘10与转动盘9的脱离。具体的,所述转动盘9上设有向上凸起的若干弧状限位凸筋15,所述转动盘9可嵌入至所述对接盘10中并经所述限位凸筋15卡接在一起。对接盘10上开设与弧状限位凸筋15形状和位置对应的嵌槽,使其能够与转动盘9合拢在一起并跟随转动盘9发生旋转。具体的,所述集油槽12上设有出油口16。利用出油口16能够将沥出的油进行收集。具体的,所述壳体1上设有开口17,所述集油槽12经所述开口17与凹槽7连通在一起。方便将汇聚在凹槽7内的油流至集油槽12内。具体的,所述油炸筒2侧壁上设有若干卡扣18,所述顶盖4经所述卡扣18呈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油炸筒2上。卡扣18利用销轴呈可转动的安装在油炸筒2侧壁上,卡扣18呈条状,转动卡扣18可使其限位在油炸筒2和顶盖4上,从而将顶盖4固定。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松子油炸加工的沥油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松子油炸加工的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用于盛放松子的油炸筒(2),所述油炸筒(2)上设有若干供油流通的过油孔(3),所述油炸筒(2)上设有可开启的顶盖(4),所述顶盖(4)上设有用于吊装的固定耳(5),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圆台状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与壳体(1)内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7),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与驱动电机(8)连接的转动盘(9),所述油炸筒(2)可经所述固定耳(5)吊装至所述壳体(1)内与转动盘(9)连接,所述油炸筒(2)底部设有对接盘(10),所述油炸筒(2)可经对接盘(10)与转动盘(9)配合与驱动电机(8)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8)可驱动所述油炸筒(2)做旋转运动,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沥油槽(11),所述沥油槽(11)延伸至所述凹槽(7)的上方,所述壳体(1)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凹槽(7)连通的集油槽(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松子油炸加工的沥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用于盛放松子的油炸筒(2),所述油炸筒(2)上设有若干供油流通的过油孔(3),所述油炸筒(2)上设有可开启的顶盖(4),所述顶盖(4)上设有用于吊装的固定耳(5),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圆台状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与壳体(1)内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7),所述固定板(6)上设有与驱动电机(8)连接的转动盘(9),所述油炸筒(2)可经所述固定耳(5)吊装至所述壳体(1)内与转动盘(9)连接,所述油炸筒(2)底部设有对接盘(10),所述油炸筒(2)可经对接盘(10)与转动盘(9)配合与驱动电机(8)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8)可驱动所述油炸筒(2)做旋转运动,所述壳体(1)内壁上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沥油槽(11),所述沥油槽(11)延伸至所述凹槽(7)的上方,所述壳体(1)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凹槽(7)连通的集油槽(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子油炸加工的沥油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科
申请(专利权)人:松阳县成东炒货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