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56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奶器。该温奶器包括无线通信芯片、处理器、加热制冷控制电路和半导体制冷片,处理器分别与无线通信芯片及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相连,半导体制冷片接入到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的输出末端;温奶器的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芯片接收用户用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生成加热信号或制冷信号,通过加热制冷控制电路向半导体制冷片发出加热信号或制冷信号,控制半导体制冷片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对温奶器中放置的奶水进行加热保温或制冷保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温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温奶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婴幼儿的喂养标准和需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婴幼儿用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现在新生儿妈妈大多是上班族,婴幼儿喝得是贮存在冰箱的冷藏奶或是配方奶,为了使婴幼儿喝到适宜温度的奶水,温奶器便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推广的温奶器,一般都是利用加热装置,将奶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一般为40℃,然后进行恒温控制。这种温奶器的缺点是没有制冷保鲜功能,不能预先将奶瓶放入温奶器,没有实现智能控制,在夜间家长发现婴儿饥饿哭闹时,需起床后才能手动启动,给家长带来很多不便,没有很好的满足热奶的即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温奶器,可智能操控温奶瓶对奶水进行低温保鲜、加热或恒温保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奶器,包括:无线通信芯片,用于为温奶器和智能终端建立无线通信;处理器,与所述无线通信芯片相连,用于接收并处理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生成加热信号或制冷信号;加热制冷控制电路,所述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切换至加热控制状态并输出所述加热信号,或根据所述制冷信号切换至制冷控制状态并输出所述制冷信号;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输入端与所述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切换至加热工作状态放出热量,或根据所述制冷信号切换至制冷工作状态吸收热量。其中,所述加热制冷控制电路包括:加热控制电路,所述加热控制电路的加热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切换至加热工作状态放出热量;制冷控制电路,所述制冷控制电路的制冷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制冷信号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切换至制冷工作状态吸收热量。其中,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器、第一光耦、第一二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器和第五电阻器,其中,所述第一光耦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敏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器的一端与地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加热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电源,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端相连,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及所述第五电阻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相连,发射极分别与地线、所述第五电阻器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触点相连;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常闭。其中,所述制冷控制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器、第二光耦、第二二极管、第二继电器、第二三极管、第四电阻器和第六电阻器,其中,所述第二光耦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光敏三极管;所述第二电阻器的一端与地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制冷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二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电源,并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一端相连,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及所述第六电阻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另一端相连,发射极分别与地线、所述第六电阻器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三触点相连;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常闭。其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采集所述温奶器的壳体内部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传输给所述处理器。其中,还包括喇叭,所述喇叭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在温奶结束时向用户发出声音提示。其中,还包括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指示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发出三种设定颜色的可见光中的一种光,提示用户温奶器处于低温保鲜状态、加热状态或恒温保热状态。其中,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从所述处理器获取并保存所述温奶器工作时的温度信息和工作状态信息。其中,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开启温奶器和关闭温奶器。其中,所述无线通信芯片为wifi芯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中,温奶器包括无线通信芯片、处理器、加热制冷控制电路和半导体制冷片,处理器分别与无线通信芯片及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相连,半导体制冷片接入到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的输出末端;温奶器的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芯片接收用户用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通过加热制冷控制电路向半导体制冷片发出加热信号或制冷信号,控制半导体制冷片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对温奶器中放置的奶水进行加热保温或制冷保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温奶器,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温奶器不能实现智能操控及不能对奶水制冷保鲜的问题。半导体制冷片4既能制热又能制冷,但制热效率要高于制冷效率,其珀尔帖系数大于1,只需一个片件即可实现温奶器的制热和制冷功能。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奶器,包括:无线通信芯片2,用于为温奶器和智能终端建立无线通信;处理器1,与无线通信芯片2相连,用于接收并处理用户通过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生成加热信号或制冷信号;加热制冷控制电路3,加热制冷控制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与处理器1相连,用于根据加热信号切换至加热控制状态并输出加热信号,或根据制冷信号切换至制冷控制状态并输出制冷信号;半导体制冷片4,半导体制冷片4的输入端与加热制冷控制电路3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加热信号切换至加热工作状态放出热量,或根据制冷信号切换至制冷工作状态吸收热量。在本实施例中,温奶器的处理器1通过无线通信芯片2接收用户用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通过加热制冷控制电路3向半导体制冷片4发出加热信号或制冷信号,控制半导体制冷片4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对温奶器中放置的奶水进行加热保温或制冷保鲜。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电视等内置有无线通信芯片的设备。当智能终端和温奶器处于同一局域网时,通过无线通信芯片直接建立通信连接,当智能终端和温奶器不在同一局域网时,智能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温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通信芯片,用于为温奶器和智能终端建立无线通信;处理器,与所述无线通信芯片相连,用于接收并处理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生成加热信号或制冷信号;加热制冷控制电路,所述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切换至加热控制状态并输出所述加热信号,或根据所述制冷信号切换至制冷控制状态并输出所述制冷信号;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输入端与所述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切换至加热工作状态放出热量,或根据所述制冷信号切换至制冷工作状态吸收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通信芯片,用于为温奶器和智能终端建立无线通信;处理器,与所述无线通信芯片相连,用于接收并处理用户通过所述智能终端发出的控制指令,生成加热信号或制冷信号;加热制冷控制电路,所述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切换至加热控制状态并输出所述加热信号,或根据所述制冷信号切换至制冷控制状态并输出所述制冷信号;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输入端与所述加热制冷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切换至加热工作状态放出热量,或根据所述制冷信号切换至制冷工作状态吸收热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制冷控制电路包括:加热控制电路,所述加热控制电路的加热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加热信号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切换至加热工作状态放出热量;制冷控制电路,所述制冷控制电路的制冷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制冷信号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切换至制冷工作状态吸收热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器、第一光耦、第一二极管、第一继电器、第一三极管、第三电阻器和第五电阻器,其中,所述第一光耦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一光敏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器的一端与地线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加热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所述第一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入电源,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端相连,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及所述第五电阻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相连,发射极分别与地线、所述第五电阻器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三触点相连;所述第一继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创维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