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48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7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包括罩体外层、罩体过滤层、罩体内层、芳香片收纳囊、控制器收纳囊、耳带、芳香片、皮神经电刺激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层采用18cm×9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所述罩体过滤层采用14cm×9cm活性炭滤布制成;所述罩体内层采用16cm×9cm防潮无纺布制成;所述芳香片收纳囊采用3cm×3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缝订于罩体外层外侧右边;所述控制器收纳囊采用3cm×3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缝订于罩体外层内侧左边;所述耳带置于罩体外层两侧;所述芳香片采用陈皮、薄荷、金银花、冰片制成,置于芳香片收纳囊内;所述皮神经电刺激系统包括微型控制器、电极贴片,电极贴片通过电线与微型控制器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由纽扣电池、脉冲生成电路、以及辅助电路构成,置于控制器收纳囊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环境因素和神经因素防治晕动病的口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
本技术涉及口罩设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
技术介绍
晕动病是由于机体暴露在运动环境中,产生机体过于敏感的现象,又称为“运动适应不良症候群”。其主要机理是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过长刺激,而引起前庭机能过敏。多伴有上腹不适、恶心、出冷汗,眩晕、精神不振、唾液分泌增多和甚至呕吐症状。引起晕动病的原因包括:①环境因素,如颠簸、异味、闷热等。②神经因素,神经紧张等。晕动病由运输工具不同,分为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有调查显示,约有1/3的人群受晕动病困扰。目前,晕动病的防治手段主要以镇静止吐药物防治,通过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来防止晕车,有很强的副作用,不适用于小孩和孕妇。也有采用晕动病防治口罩防治晕动病,主要针对环境因素,采用辛凉性药材压制环境异味,手段单一,效果不佳。因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环境因素和神经因素,提供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药物防治晕动病副作用大,现有晕动病防治口罩针对问题单一、效果不佳,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晕动病防治口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包括罩体外层、罩体过滤层、罩体内层、芳香片收纳囊、控制器收纳囊、耳带、芳香片、皮神经电刺激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层采用18cm×9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所述罩体过滤层采用14cm×9cm活性炭滤布制成;所述罩体内层采用16cm×9cm防潮无纺布制成;所述芳香片收纳囊采用3cm×3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缝订于罩体外层外侧右边;所述控制器收纳囊采用3cm×3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缝订于罩体外层内侧左边;所述耳带置于罩体外层两侧;所述芳香片采用陈皮、薄荷、金银花、冰片制成,置于芳香片收纳囊内;所述皮神经电刺激系统包括微型控制器、电极贴片,电极贴片通过电线与微型控制器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由纽扣电池、脉冲生成电路、以及辅助电路构成,置于控制器收纳囊内。所述罩体外层外侧右边缝订有3cm×3cm芳香片收纳囊,内侧左边缝订有3cm×3cm控制器收纳囊。所述芳香片收纳囊、控制器收纳囊采用左、右、下三边缝订。便于微型控制器、芳香片取出和替换。所述罩体外层、罩体过滤层、罩体内层上、下两面边缝订在一起。所述皮神经电刺激系统输出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电极片刺激内关穴和期门穴。所述的所述芳香片采用50%陈皮,20%薄荷,20%金银花,10%冰片制成。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其所述罩体外层内侧左边缝订有3cm×3cm控制器收纳囊,以左、右、下、三边缝订,便于皮神经电刺激系统取出,以更换于新口罩。(2)本技术的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其所述皮神经电刺激系统输出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电极贴片刺激内关穴和期门穴,可缓解使用者神经,防治晕动病。(3)本技术的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其所述罩体外层外侧右边缝订有3cm×3cm芳香片收纳囊,以左、右、下、三边缝订,芳香片收纳囊内置芳香片,可改善乘车环境的气味,防治晕动病。(4)本技术的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其所述芳香片采用50%陈皮,20%薄荷,20%金银花,10%冰片制成,释放气味清新持久。本技术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所述防晕动病口罩制作成本低,便于携带,芳香片可替换,皮神经电刺激系统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拆解图。图2是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示意图。图3是基于555时基电路的脉冲生成电路。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包括罩体外层、罩体过滤层、罩体内层、芳香片收纳囊、控制器收纳囊、耳带、芳香片、皮神经电刺激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层采用18cm×9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所述罩体过滤层采用14cm×9cm活性炭滤布制成;所述罩体内层采用16cm×9cm防潮无纺布制成;所述芳香片收纳囊采用3cm×3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缝订于罩体外层外侧右边;所述控制器收纳囊采用3cm×3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缝订于罩体外层内侧左边;所述耳带置于罩体外层两侧;所述芳香片采用陈皮、薄荷、金银花、冰片制成,置于芳香片收纳囊内;所述皮神经电刺激系统包括微型控制器、电极贴片,电极贴片通过电线与微型控制器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由纽扣电池、脉冲生成电路、以及辅助电路构成,置于控制器收纳囊内。参看图1、图2,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由11部分组成,包括罩体外层1、罩体过滤层2、罩体内层3、控制器收纳囊4、芳香片收纳囊5、四个耳带孔6、两根耳带7、两片电极贴片8、两根电线9、微型控制器10、芳香片11。参看图1、图2,所述罩体外层1、罩体过滤层2、罩体内层3按从外到内顺序,上、下两边缝订在一起。参看图1、图2,所述控制器收纳囊4缝订于罩体外层1内侧左边。参看图1、图2,所述芳香片收纳囊5缝订于罩体外层1外侧右边。参看图1、图2,所述四个耳带孔6缝订于罩体外层1两侧;所述两根耳带7穿过耳带孔6。参看图1、图2,所述两片电极贴片8、两根电线9、微型控制器10构成皮神经电刺激系统。微型控制器10内含有纽扣电池、脉冲生成电路、辅助电路,集成于微型电路板上。微型控制器10置于控制器收纳囊4内,两片电极贴片8通过两根电线9与微型控制器10连接。参看图1、图2,所述芳香片11采用50%陈皮,20%薄荷,20%金银花,10%冰片制成,置于芳香片收纳囊5内。参看图3,电路图是基于555时基电路的脉冲生成电路,集成于微型电路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包括罩体外层、罩体过滤层、罩体内层、芳香片收纳囊、控制器收纳囊、耳带、芳香片、皮神经电刺激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层采用18cm×9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所述罩体过滤层采用14cm×9cm活性炭滤布制成;所述罩体内层采用16cm×9cm防潮无纺布制成;所述芳香片收纳囊采用3cm×3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缝订于罩体外层外侧右边;所述控制器收纳囊采用3cm×3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缝订于罩体外层内侧左边;所述耳带置于罩体外层两侧;所述芳香片置于芳香片收纳囊内;所述皮神经电刺激系统包括微型控制器、电极贴片,电极贴片通过电线与微型控制器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由纽扣电池、脉冲生成电路、以及辅助电路构成,置于控制器收纳囊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晕动病防治口罩,包括罩体外层、罩体过滤层、罩体内层、芳香片收纳囊、控制器收纳囊、耳带、芳香片、皮神经电刺激系统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外层采用18cm×9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所述罩体过滤层采用14cm×9cm活性炭滤布制成;所述罩体内层采用16cm×9cm防潮无纺布制成;所述芳香片收纳囊采用3cm×3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缝订于罩体外层外侧右边;所述控制器收纳囊采用3cm×3cm医用非织造布制成,缝订于罩体外层内侧左边;所述耳带置于罩体外层两侧;所述芳香片置于芳香片收纳囊内;所述皮神经电刺激系统包括微型控制器、电极贴片,电极贴片通过电线与微型控制器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由纽扣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恩铭牛新逯鹏权新张景景邵茜茜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