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霾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48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7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雾霾口罩,包括口罩前壳、滤芯罩和口罩后壳,滤芯罩与口罩前壳之间设置有滤芯,在口罩后壳上设有涡轮风扇,在口罩后壳的后侧设有硅胶罩,硅胶罩的后端具有与人脸形状相匹配的柔性软边,所述口罩后壳与硅胶罩形成的组合体从所述口罩前壳的后端伸入并卡接在所述口罩前壳的内部。本防雾霾口罩,口罩后壳与口罩前壳大大增加了舒适度和使用年限,口罩主体整洁性和美观效果优异,能够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层次,通过涡轮风扇增加空气的转换度,提高透气效果,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硅胶罩柔软,能够直接接触人体肌肤还不会为消费者增添异样感和不适感,同时加强密封效果,为整体产品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雾霾口罩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具体为一种防雾霾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配戴在人体的口鼻部位,以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从而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效果,普通的口罩通常采用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雾霾是雾和霾的结合体,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普通的口罩对雾霾防止效果一般,甚至可以说没有作业,而特殊的防雾霾口罩,厚重,造型难看,许多人追求美观而并不乐意使用这些防雾霾口罩,并且现有的防雾霾口罩,空气转换率低,过滤精度较差,并且使用年限较多,经常需要更换,造成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雾霾口罩,具备过滤精度好,结构强度高,造型独特的特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雾霾口罩,包括口罩前壳、滤芯罩和口罩后壳,所述口罩前壳的外表面设置有滤芯罩,所述滤芯罩可拆卸地旋接于口罩前壳的前端,所述旋接使得滤芯罩从固定在口罩前壳的固定状态起要旋转180度才能从口罩前壳的前端拆下,滤芯罩与口罩前壳之间设置有滤芯,滤芯的上端与下端的形状不对称,滤芯嵌放于口罩前壳前端的与滤芯轮廓匹配的凹槽中并与口罩前壳以气密性的方式接触,所述口罩前壳对应于滤芯的位置处设有进气孔,滤芯罩覆盖在滤芯的前表面并在对应于滤芯的部分设有通气孔以允许外界空气依次通过滤芯罩的通气孔、滤芯和进气孔进入口罩前壳的后侧,在口罩后壳上设有与进气孔流体连通的涡轮风扇,涡轮风扇的进气口的前端与所述进气孔的边缘以气密的方式接触以确保只有来自进气孔的空气进入涡轮风扇,在口罩后壳上设有远离涡轮风扇出风口的出风孔以允许来自涡轮风扇出风口的空气进入口罩后壳的后侧,在口罩后壳的后侧设有筒状的硅胶罩,硅胶罩的前端与口罩后壳的边缘以气密的方式固定连接,硅胶罩的后端具有与人脸形状相匹配的柔性软边,所述硅胶罩的侧面设有允许硅胶罩的空气离开的单向阀,所述口罩后壳与硅胶罩形成的组合体从所述口罩前壳的后端伸入并卡接在所述口罩前壳的内部并且在口罩后壳与口罩前壳之间形成流体连通涡轮风扇出风口和出风孔的空隙,在口罩后壳上设有控制板,所述涡轮风扇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控制板固定安装在口罩后壳的前侧并处于口罩后壳与口罩前壳之间的空隙内。进一步地,硅胶罩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卡齿,连接卡齿的底部与硅胶罩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卡齿在硅胶罩的外圈等距间隔设置,连接卡齿的前端贯穿口罩后壳以便将硅胶罩的前端与口罩后壳的边缘以气密的方式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口罩后壳与口罩前壳由ABS工程塑料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硅胶罩由医用硅胶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口罩后壳的前侧可拆卸地设有安装架,控制板通过安装架固定于口罩后壳。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中还设有可充电电池。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包括三层过滤棉。进一步地,所述涡轮风扇通过两个或更多个卡片固定安装在口罩后壳的前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防雾霾口罩,口罩后壳与口罩前壳大大增加了舒适度和使用年限,控制板隐藏于口罩后壳与口罩前壳之间,避免了不必要的视觉和身体上的不适和隐患,加强外观的整洁性和美观效果,使得口罩主体能够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层次,采用涡轮风扇增加空气的转换度,避免呼吸不畅,提高透气效果,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硅胶罩选用医院硅胶原料并通过一次注塑成型,提高环保性和健康性,同时硅胶罩柔软,能够直接接触人体肌肤还不会为消费者增添异样感和不适感,硅胶罩完美贴合面部,加强密封效果,为整体产品正常运作提供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口罩前壳、11进气孔、12螺纹孔、2滤芯、3滤芯罩、4涡轮风扇、5控制板、6口罩后壳、61安装架、62卡片、63出风孔、7硅胶罩、71连接卡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防雾霾口罩,包括口罩前壳1、滤芯罩3和口罩后壳6,所述口罩前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滤芯罩3,所述滤芯罩3的后侧下部设有固定螺钉用于可拆卸地旋接于口罩前壳1的前端下部的螺纹孔12,所述滤芯罩3从固定在口罩前壳1的固定状态起要旋转180度才能从口罩前壳1的前端拆下,由此增加了一体性,不易丢失零件而造成不能正常使用的困扰,滤芯罩3与口罩前壳1之间设置有滤芯2,滤芯2的上端与下端的形状不对称,滤芯2嵌放于口罩前壳1前端的与滤芯2轮廓匹配的凹槽中并与口罩前壳1以气密性的方式接触,所述口罩前壳1对应于滤芯2的位置处设有进气孔11,滤芯罩3覆盖在滤芯2的前表面并在对应于滤芯2的部分设有通气孔以允许外界空气依次通过滤芯罩3的通气孔、滤芯2和进气孔11进入口罩前壳1的后侧,在口罩后壳6上设有与进气孔11流体连通的涡轮风扇4,涡轮风扇4的进气口的前端与所述进气孔11的边缘以气密的方式接触以确保只有来自进气孔11的空气进入涡轮风扇4,在口罩后壳6上设有远离涡轮风扇4出风口的出风孔63使得来自涡轮风扇4出风口的空气在口罩前壳1和口罩后壳6之间的空间中停留更长的时间并经过较长的距离后才进入口罩后壳6的后侧,空气经过更充分的调整后会使吸入感觉会更加舒适,在口罩后壳6的后侧设有筒状的硅胶罩7,硅胶罩7的前端与口罩后壳6的边缘以气密的方式固定连接,硅胶罩7的后端具有与人脸形状相匹配的柔性软边,所述硅胶罩7的侧面设有允许硅胶罩7的空气离开的单向阀,所述口罩后壳6与硅胶罩7形成的组合体从所述口罩前壳1的后端伸入并卡接在所述口罩前壳1的内部并且在口罩后壳6与口罩前壳1之间形成流体连通涡轮风扇4出风口和出风孔63的空隙,在口罩后壳6上设有控制板5,所述涡轮风扇4与控制板5电性连接,控制板5固定安装在口罩后壳6的前侧并处于口罩后壳6与口罩前壳1之间的空隙内。硅胶罩7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卡齿71,连接卡齿71的底部与硅胶罩7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卡齿71在硅胶罩7的外圈等距间隔设置,连接卡齿71的前端贯穿口罩后壳6以便将硅胶罩7的前端与口罩后壳6的边缘以气密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口罩后壳6与口罩前壳1由ABS工程塑料注塑成型。所述硅胶罩7由医用硅胶注塑成型。所述口罩后壳6的前侧可拆卸地设有安装架61,控制板5通过安装架61固定于口罩后壳6。所述控制板5中还设有可充电电池。所述滤芯2包括三层过滤棉。所述涡轮风扇4通过两个或更多个卡片62固定安装在口罩后壳6的前侧。在另一些情况下,所述防雾霾口罩包括口罩前壳1、滤芯罩3和口罩后壳6,口罩前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滤芯罩3,滤芯罩3与口罩前壳1均匀卡合,滤芯罩3与口罩前壳1之间设置有滤芯2,滤芯2固定安装在口罩前壳1的前端,滤芯罩3覆盖在滤芯2的外表面,滤芯罩3保护滤芯2,避免滤芯2直接暴露在外被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雾霾口罩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雾霾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前壳(1)、滤芯罩(3)和口罩后壳(6),所述口罩前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滤芯罩(3),所述滤芯罩(3)可拆卸地旋接于口罩前壳(1)的前端,所述旋接使得滤芯罩(3)从固定在口罩前壳(1)的固定状态起要旋转180度才能从口罩前壳(1)的前端拆下,滤芯罩(3)与口罩前壳(1)之间设置有滤芯(2),滤芯(2)的上端与下端的形状不对称,滤芯(2)嵌放于口罩前壳(1)前端的与滤芯(2)轮廓匹配的凹槽中并与口罩前壳(1)以气密性的方式接触,所述口罩前壳(1)对应于滤芯(2)的位置处设有进气孔(11),滤芯罩(3)覆盖在滤芯(2)的前表面并在对应于滤芯(2)的部分设有通气孔以允许外界空气依次通过滤芯罩(3)的通气孔、滤芯(2)和进气孔(11)进入口罩前壳(1)的后侧,在口罩后壳(6)上设有与进气孔(11)流体连通的涡轮风扇(4),涡轮风扇(4)的进气口的前端与所述进气孔(11)的边缘以气密的方式接触以确保只有来自进气孔(11)的空气进入涡轮风扇(4),在口罩后壳(6)上设有远离涡轮风扇(4)出风口的出风孔(63)以允许来自涡轮风扇(4)出风口的空气进入口罩后壳(6)的后侧,在口罩后壳(6)的后侧设有筒状的硅胶罩(7),硅胶罩(7)的前端与口罩后壳(6)的边缘以气密的方式固定连接,硅胶罩(7)的后端具有与人脸形状相匹配的柔性软边,所述硅胶罩(7)的侧面设有允许硅胶罩(7)的空气离开的单向阀,所述口罩后壳(6)与硅胶罩(7)形成的组合体从所述口罩前壳(1)的后端伸入并卡接在所述口罩前壳(1)的内部并且在口罩后壳(6)与口罩前壳(1)之间形成流体连通涡轮风扇(4)出风口和出风孔(63)的空隙,在口罩后壳(6)上设有控制板(5),所述涡轮风扇(4)与控制板(5)电性连接,控制板(5)固定安装在口罩后壳(6)的前侧并处于口罩后壳(6)与口罩前壳(1)之间的空隙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雾霾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前壳(1)、滤芯罩(3)和口罩后壳(6),所述口罩前壳(1)的外表面设置有滤芯罩(3),所述滤芯罩(3)可拆卸地旋接于口罩前壳(1)的前端,所述旋接使得滤芯罩(3)从固定在口罩前壳(1)的固定状态起要旋转180度才能从口罩前壳(1)的前端拆下,滤芯罩(3)与口罩前壳(1)之间设置有滤芯(2),滤芯(2)的上端与下端的形状不对称,滤芯(2)嵌放于口罩前壳(1)前端的与滤芯(2)轮廓匹配的凹槽中并与口罩前壳(1)以气密性的方式接触,所述口罩前壳(1)对应于滤芯(2)的位置处设有进气孔(11),滤芯罩(3)覆盖在滤芯(2)的前表面并在对应于滤芯(2)的部分设有通气孔以允许外界空气依次通过滤芯罩(3)的通气孔、滤芯(2)和进气孔(11)进入口罩前壳(1)的后侧,在口罩后壳(6)上设有与进气孔(11)流体连通的涡轮风扇(4),涡轮风扇(4)的进气口的前端与所述进气孔(11)的边缘以气密的方式接触以确保只有来自进气孔(11)的空气进入涡轮风扇(4),在口罩后壳(6)上设有远离涡轮风扇(4)出风口的出风孔(63)以允许来自涡轮风扇(4)出风口的空气进入口罩后壳(6)的后侧,在口罩后壳(6)的后侧设有筒状的硅胶罩(7),硅胶罩(7)的前端与口罩后壳(6)的边缘以气密的方式固定连接,硅胶罩(7)的后端具有与人脸形状相匹配的柔性软边,所述硅胶罩(7)的侧面设有允许硅胶罩(7)的空气离开的单向阀,所述口罩后壳(6)与硅胶罩(7)形成的组合体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倩
申请(专利权)人:坚实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