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466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7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具有雾化套、螺纹套以及雾化芯,雾化套下端固定于螺纹套,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油阀内侧,所述雾化芯与油阀之间为可插拔式连接,所述油阀上端螺纹连接上盖,上盖将雾化套盖住且密封。该方案结构简单、易于拆卸、调节、防漏油,方便清洗,极大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拆雾化组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拆雾化组件结构。
技术介绍
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存在数十种致癌物质,如焦油等对人体健康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而且,烟雾弥漫在空气中,形成二手烟,周围的人群吸入后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大多数公共场合都明令禁止吸烟。于是,为满足部分烟民的需要,电子香烟应市而生。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1510923184.3公开了“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其雾化芯只能从电子烟的下侧取出,并且如果是非专业人士的话,取出雾化芯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不知如何操作、操作中导致漏油等问题,另外其雾化芯是一个整体,一旦烧坏必须整体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易清洗、注油方便、防漏油的雾化组件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具有雾化套、螺纹套以及雾化芯,雾化套下端固定于螺纹套,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油阀内侧,所述雾化芯与油阀之间为可插拔式连接,所述油阀上端螺纹连接上盖,上盖将雾化套盖住且密封。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芯头端以及雾化芯尾端,所述雾化芯头端与雾化芯尾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雾化芯头端内侧设置有吸油件,吸油件为中空体,吸油件紧贴于雾化芯头端内壁,吸油件内侧紧邻设置有发热丝。所述雾化芯尾端顶部高出于油阀顶部,雾化芯尾端具有手柄。所述油阀外围设置有隔离套筒,所述雾化套、隔离套筒以及上盖共同围起构成储油腔。所述隔离套筒侧壁设置有油路口,油阀侧壁设置有阀口;所述油阀可绕其自身轴心线旋转。所述雾化套内侧与螺纹套之间设置环形密封圈;上盖下端底侧也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与油阀外围紧密配合。所述上盖中央具有气道管件,气道管件往外伸出于上盖底面;气道管件上端连接着吸嘴。所述气道管件下端伸入雾化芯内,气道管件外壁与雾化芯内壁具有一定间隙;上盖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联通至气道管件与雾化芯的间隙。所述螺纹套设置有气孔,所述气孔与雾化芯联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雾化芯与油阀之间为可插拔式连接,方便更换与清洗,而可直接从上侧插拔方便了用户使用;同时雾化芯包括雾化芯头端以及雾化芯尾端,所述雾化芯头端与雾化芯尾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这样雾化芯头端一旦损坏可以单独更换,而雾化芯尾端则是不容易坏的零件,这样可以整体减低维修、替换的成本。本设计的雾化组件同时适用于上进气与下进气两种方式,在设计上具有开放性与兼容性。另外,拧开上盖后直接从上侧注油,用户使用便捷、直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易拆雾化组件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易拆雾化组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易拆雾化组件结构上盖分离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完全分离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易拆雾化组件结构下进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4所示,本方案易拆雾化组件结构与电池组件配合使用,具体来说,易拆雾化组件结构下端插接于电池组件,共同组合形成电子烟,电池组件在图中未示出。本方案易拆雾化组件结构最外围是雾化套1,该雾化套1为圆筒状空心结构,该雾化套1下端固定于螺纹套2,并且进一步地,可以在雾化套1内侧与螺纹套2之间设置环形密封圈,以防止漏油。上盖3从上面盖住雾化套1,该上盖3中央具有气道管件31,该气道管件31往外伸出于上盖3底面;该气道管件31上端连接着吸嘴32。气道管件外壁与雾化芯内壁具有一定间隙;上盖3设置有气孔33,所述气孔联通至气道管件与雾化芯的间隙。该螺纹套2上端还设置有隔离套筒4,该隔离套筒4固定于螺纹套2,该隔离套筒4与雾化套1内侧之间设置环形密封圈。该雾化套1、隔离套筒4以及上盖3共同围起构成储油腔10,该储油腔10用来存放烟油。该隔离套筒4内侧设置有可旋转油阀5,该油阀5也为圆筒状,该油阀5可绕其自身轴心线旋转。该油阀5内侧设置有雾化芯6,该雾化芯6同样具有中空的气流通道,前述气流通道与气道管件31对接。该雾化芯6包括雾化芯头端61以及雾化芯尾端62,该雾化芯头端61以及雾化芯尾端62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该雾化芯头端61内侧设置有吸油件611,该吸油件611为中空体,吸油件611紧贴于雾化芯头端61内壁,该吸油件611内侧紧邻设置有发热丝612。该吸油件611材质为吸油棉、多孔陶瓷体或玻纤材料。此外,在雾化芯头端61与油阀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13,该密封圈613固定卡接于雾化芯头端61。另外,隔离套筒4侧壁设置有油路口41,油阀5侧壁设置有阀口51。在工作状态,油路口41与阀口51处于相应的联通位置,储油腔10内的烟油流至吸油件611,发热丝612也会沾上烟油,发热丝612连接至电池组件,通过加热发热丝612使得烟油雾化,经雾化的烟气流经雾化芯尾端62的中空芯部、气道管件31、吸嘴32,最后被使用者吸取。隔离套筒4与油阀5之间可做绕轴心线的相对旋转,当油路口41与阀口51对接时,油路畅通;当油路口41与阀口51相对闭合时,油路封闭,此时储油腔内的烟油不会流至雾化芯头端61,起到一定的防止漏油效果。油阀5上端高度大于隔离套筒4高度,在油阀5上端的凸出部分设置螺纹,通过该螺纹使得油阀5与上盖3螺纹连接。因此,当储油腔10内烟油少于预定最低量时,用户可以手动拧开上盖3,上盖3旋转时同时带动油阀5转动一定角度,此时油路口41与阀口51闭合,并从储油腔10上端的开口处进行注油操作,该操作非常省力且方便。雾化芯6与油阀5之间活塞式活动连接,雾化芯6上端的高度凸出于油阀5顶端,因此当雾化芯6烧坏或者需要清洗维护时,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将雾化芯6单独从上方抽出。雾化芯6尾端具有手柄621,方便用户旋转以及抽取时的握持。另外,为了进一步方便维护,雾化芯6包括螺纹连接的雾化芯头端61以及雾化芯尾端62,其好处在于二者可快速分离或组装。因为如果雾化芯6为一体式结构的话,雾化芯6一旦烧坏则整体报废,而本方案中,发热丝612位于雾化芯头端61,即使雾化芯头端61烧坏,雾化芯尾端62仍然是完好可用的部件,至需要做部分更换零件就可以了;此外,雾化芯6的拆分式设计也更加有利于清洗。上盖3下端底侧还设置有密封圈34,该密封圈34与油阀5外围紧密配合,以保证烟油不会进入中间的烟气气流通道。如图5,螺纹套2具有气孔21,所述气孔与雾化芯联通。因此本设计的雾化组件同时适用于上进气与下进气两种方式,在设计上具有开放性与兼容性。以上实施例仅为本说明书为便于理解
技术实现思路
所列举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任何限定,也非所有可实施方案的穷举,故凡是对本技术的结构、流程或步骤所做出的任何微小改进或等效替代,均应包含在其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易拆雾化组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具有雾化套、螺纹套以及雾化芯,雾化套下端固定于螺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油阀内侧,所述雾化芯与油阀之间为可插拔式连接,所述油阀上端螺纹连接上盖,上盖将雾化套盖住且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具有雾化套、螺纹套以及雾化芯,雾化套下端固定于螺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设置于油阀内侧,所述雾化芯与油阀之间为可插拔式连接,所述油阀上端螺纹连接上盖,上盖将雾化套盖住且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包括雾化芯头端以及雾化芯尾端,所述雾化芯头端与雾化芯尾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头端内侧设置有吸油件,吸油件为中空体,吸油件紧贴于雾化芯头端内壁,吸油件内侧紧邻设置有发热丝。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尾端顶部高出于油阀顶部,雾化芯尾端具有手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雾化组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阀外围设置有隔离套筒,所述雾化套、隔离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权赵小强戴昌正李永海徐中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