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8081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组件,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其包括电缆本体、保护套管和支撑机构,电缆本体由内向外依次由铝合金导芯、绝缘层、内衬层、阻水层、金属护套、外护层和防腐层组成,保护套管的内表面沿纵向均匀间隔设置柔性弧形凸条,柔性弧形凸条的纵切面呈波浪形,保护套管上位于柔性弧形凸条之间设置通孔,通孔上设置过滤网,支撑机构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两侧的竖板,底板设置第一凹槽,竖板之间间隔设置转轴,转轴部分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且与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光滑接触,竖板的顶部通过盖板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电缆保护组件综合性能得到了提高,有助于减少电缆施工难度,也有利于保护电缆免受自然损害及人为破坏。

A power cable protection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组件。
技术介绍
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外包绝缘层和保护层制成,用于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导线。地下电缆,和常见的架空线相比,常埋于地下。不同于高架高压线路,电缆常铺设于电缆沟、隧道、管道或室内。进入现代社会后,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交通压力大,市容建设等原因,大城市普遍采用地下电缆输电方式。地下电缆由于处于地下环境,极容易被破坏或腐蚀,因此,绝大多数的地下电缆都会装于管道中,由管道来隔绝外界环境,从而达到保护电缆的目的;但是很多不可控因素会导致管道破损,从而使得电缆暴露于外部地下环境中,这样容易导致电缆进水或者腐蚀,大大减少了电缆的使用寿命以及地下工作的安全性。目前,现有技术的电缆大多不是针对地下环境设计的,人们对地下电缆的安全性仅仅依赖管道保护,但是我们无法时刻监控管道的是否损坏,而且即使监控到管道损坏,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维修,此时,对电缆的要求比较高。公开号为CN10564731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抗菌耐酸碱防腐涂料,其原料包括改性无规共聚聚丙烯、丙烯酸乳液、硅溶胶、偶联剂、乳化剂、烷基丁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设置在所述电缆本体外部的保护套管和设置在所述保护套管外部的支撑机构,所述电缆本体由内向外依次由铝合金导芯、绝缘层、内衬层、阻水层、金属护套、外护层和防腐层组成,所述防腐层由防腐材料制成,所述防腐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丙三醇50‑65份,纳米氧化锌14‑18份,偶联剂0.5‑0.8份,聚二烯基丙二甲基氯化铵0.04‑0.08份,聚丙烯酸酯2‑5份,三氯甲烷5‑8份,二氧化钛8‑10份,聚乙烯醇3‑5份,三氧化二锰6‑8份,磷酸三丁酯0.02‑0.15份,聚丙烯酸铵5‑7份,聚偏氟乙烯7‑12份,N,N‑二甲基甲酰胺2‑4份,去离子水15‑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缆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设置在所述电缆本体外部的保护套管和设置在所述保护套管外部的支撑机构,所述电缆本体由内向外依次由铝合金导芯、绝缘层、内衬层、阻水层、金属护套、外护层和防腐层组成,所述防腐层由防腐材料制成,所述防腐材料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丙三醇50-65份,纳米氧化锌14-18份,偶联剂0.5-0.8份,聚二烯基丙二甲基氯化铵0.04-0.08份,聚丙烯酸酯2-5份,三氯甲烷5-8份,二氧化钛8-10份,聚乙烯醇3-5份,三氧化二锰6-8份,磷酸三丁酯0.02-0.15份,聚丙烯酸铵5-7份,聚偏氟乙烯7-12份,N,N-二甲基甲酰胺2-4份,去离子水15-20份,所述保护套管的形状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形相适应,所述保护套管的内表面沿纵向均匀间隔设置柔性弧形凸条,所述柔性弧形凸条的纵切面呈波浪形,所述保护套管上位于所述柔性弧形凸条之间设置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过滤网,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两侧的竖板,所述底板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竖板之间间隔设置转轴,所述转轴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表面光滑接触,所述竖板的顶部通过盖板密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缆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上设置第二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健施学召郭振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周口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