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冲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231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脉冲电容器,包括圆桶状外壳、位于外壳内部的电容器芯组、引出端子,电容器芯组包括六个第一电容器芯、一个第二电容器芯,电容器芯组的中部设置有七孔定位套;电容器芯组与外壳的壳底之间设置有绝缘支架,外壳的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还设置有将电容器芯组完全覆盖的绝缘导热油层、绝缘隔板、环氧树脂胶粘剂层。该脉冲电容器的外壳封口密封性高,封口效果好,散热性好,安全性高;绝缘导热油层与绝缘隔板之间不存在气泡,有利于电容器芯组稳定地运行;电容器芯组固定操作简单,电容器芯组被绝缘导热油层浸渍不受影响,固定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脉冲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脉冲电容器,属于电容器

技术介绍
脉冲电容器适用于冲击电流发生器、激光设备、避雷针测试设备、多数高科技军工装备领域(电磁炮、电磁波武器、电子干扰、雷达装备、通讯发射等)。脉冲电容器一般为金属外壳全密封结构,电容器芯组一般为多个电容器芯子并联制成,电容器芯子以金属化聚丙烯膜卷绕制成,用绝缘导热材料密封如变压器油,变压器油可填充至电容器芯子中在金属化薄膜之间的缝隙中,电容器芯子被变压器油浸渍,进一步提高该高压脉冲电容器的耐电压和抗击穿能力。具有电性能优良、可靠性好、耐高温、容量大和良好自愈性能。但是,现有脉冲电容器的外壳与盖板之间常用机械封装再使用热熔胶密封,其在引出端子处存在漏油现象且外壳封口操作麻烦,同时变压器油与盖板之间会存在微小间隔,这些空隙被封闭就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气泡,变压器油在振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这些大小不一的气泡会促使变压器油发生扰动,尤其在温度的变化下,气泡中的空气会迅速膨胀,这些均会对正在运行的电容器芯组产生冲击,会干扰电容器芯组的正常运行。如果将变压器油换成环氧树脂胶粘剂来封装电容器芯组,虽然不存在漏油现象,但是由于环氧树脂胶粘剂大,浸润性差,使用环氧树脂胶粘剂不能填充进电容器芯子中的微小缝隙,使用环氧树脂胶粘剂封装的脉冲电容器耐电压和抗击穿能力显著下降;并且,多个电容器芯子在外壳的内部之间固定麻烦,一般都通过在外壳的壳底先铺设一层环氧树脂胶粘剂,然后再将多个电容器芯子的下端插入到环氧树脂胶粘剂中,待环氧树脂胶粘剂固化后,多个电容器芯子的下端即被固定;该方法由于环氧树脂胶粘剂固化时间长,导致固定操作耗时非常长,再加上电容器芯子的下端被环氧树脂胶粘剂封住,使得变压器油无法浸渍电容器芯子下端的部分金属化薄膜,会影响对脉冲电容器耐电压和抗击穿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脉冲电容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脉冲电容器,包括圆桶状外壳、位于外壳内部的电容器芯组、引出端子,所述外壳的下端封闭且外壳的上端敞开;所述电容器芯组包括六个第一电容器芯、一个第二电容器芯,所述第二电容器芯的中央设置有圆柱状芯棒,芯棒的中央设置有正多边形的通孔,通孔的中心轴与芯棒的中心轴共线;所述电容器芯组的中部设置有七孔定位套;所述七孔定位套包括六根圆管体,六根圆管体围成一圈且相邻圆管体的外侧壁相互外切,六根圆管体围成有位于中央的中央孔,所述圆管体套设在第一电容器芯的外部,所述中央孔的孔壁外切于第二电容器芯的外侧壁,所述圆管体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相切;所述电容器芯组与外壳的壳底之间设置有绝缘支架,绝缘支架包括立柱,立柱的上端中央设置有与通孔相配合的凸柱,凸柱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立柱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立柱的下端固设有最少三个支板,所述支板对称分布在立柱的四周;所述外壳的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还设置有将电容器芯组完全覆盖的绝缘导热油层、绝缘隔板、环氧树脂胶粘剂层,所述绝缘隔板包括板体,板体上设置有供引出端子的端部通过的引出孔,板体的边沿设置有向上翻起的环状上翻边、向下翻起的环状下翻边;所述环氧树脂胶粘剂层与外壳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板体的中央设置有碗状凸壳,凸壳设置在板体的上方,所述板体的中央还设置有注油孔,注油孔与凸壳的内腔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翻边与板体为一体结构,所述下翻边与板体为一体结构,所述凸壳与板体为一体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翻边与外壳的内腔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下翻边与外壳的内腔之间为过盈配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与凸柱为一体结构,所述支板与立柱为一体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通孔为正六边形,所述凸柱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凸柱与通孔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本技术所述脉冲电容器在保证电容器的耐电压和抗击穿性的前提下,外壳封口的密封性显著提高,避免在引出端子处发生漏油现象,封口效果好;同时,绝缘导热油层与绝缘隔板之间不存在气泡,有利于电容器芯组稳定地运行。该脉冲电容器的散热性好,避免高温影响封口的密封性,安全性随之提高;通过七孔定位套配合绝缘支架将电容器芯组固定在外壳的内部,固定操作简单,同时还不影响电容器芯组被绝缘导热油层浸渍,固定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脉冲电容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脉冲电容器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七孔定位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第二电容器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绝缘支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绝缘支架在外壳内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绝缘隔板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绝缘隔板结构示意图(俯视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8所示,所述脉冲电容器,包括圆桶状外壳1、位于外壳1内部的电容器芯组、引出端子3,所述外壳1的下端封闭且外壳1的上端敞开;所述电容器芯组包括六个第一电容器芯21、一个第二电容器芯22,所述第二电容器芯22的中央设置有圆柱状芯棒221,芯棒221的中央设置有正多边形的通孔2211,通孔2211的中心轴与芯棒221的中心轴共线;所述电容器芯组的中部设置有七孔定位套5;所述七孔定位套5包括六根圆管体51,六根圆管体51围成一圈且相邻圆管体51的外侧壁相互外切,六根圆管体51围成有位于中央的中央孔52,所述圆管体51套设在第一电容器芯21的外部,所述中央孔52的孔壁外切于第二电容器芯22的外侧壁,所述圆管体51的外侧壁与外壳1的内侧壁相切;所述电容器芯组与外壳1的壳底之间设置有绝缘支架6,绝缘支架6包括立柱61,立柱61的上端中央设置有与通孔2211相配合的凸柱62,凸柱62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立柱61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立柱61的下端固设有最少三个支板63,所述支板63对称分布在立柱61的四周;所述外壳1的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还设置有将电容器芯组完全覆盖的绝缘导热油层4、绝缘隔板7、环氧树脂胶粘剂层8,所述绝缘隔板7包括板体71,板体71上设置有供引出端子3端部通过的引出孔711,板体71的边沿设置有向上翻起的环状上翻边72、向下翻起的环状下翻边73;所述环氧树脂胶粘剂层8与外壳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板体71的中央设置有碗状凸壳74,凸壳74设置在板体71的上方,所述板体71的中央还设置有注油孔712,注油孔712与凸壳74的内腔连通。所述脉冲电容器的组装过程如下:1)、先将六个第一电容器芯21分别插进六个圆管体51中,第一电容器芯21与圆管体51之间使用胶水固定;再将第二电容器芯22插进中央孔52中,第二电容器芯22与圆管体51之间也使用胶水固定。其中,六个第一电容器芯21之间相互并联,其中一个第一电容器芯21与第二电容器芯22并联,然后再使用导线将引出端子3与电容器芯组电连接。2)、将绝缘支架6放置在外壳1的壳底,再将芯棒221中央的通孔2211套在凸柱62上;此时,第一电容器芯21的下端面与外壳1的壳底之间存在间隔,第二电容器芯22的下端面与外壳1的壳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脉冲电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冲电容器,包括圆桶状外壳(1)、位于外壳(1)内部的电容器芯组、引出端子(3),所述外壳(1)的下端封闭且外壳(1)的上端敞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组包括六个第一电容器芯(21)、一个第二电容器芯(22),所述第二电容器芯(22)的中央设置有圆柱状芯棒(221),芯棒(221)的中央设置有正多边形的通孔(2211),通孔(2211)的中心轴与芯棒(221)的中心轴共线;所述电容器芯组的中部设置有七孔定位套(5);所述七孔定位套(5)包括六根圆管体(51),六根圆管体(51)围成一圈且相邻圆管体(51)的外侧壁相互外切,六根圆管体(51)围成有位于中央的中央孔(52),所述圆管体(51)套设在第一电容器芯(21)的外部,所述中央孔(52)的孔壁外切于第二电容器芯(22)的外侧壁,所述圆管体(51)的外侧壁与外壳(1)的内侧壁相切;所述电容器芯组与外壳(1)的壳底之间设置有绝缘支架(6),绝缘支架(6)包括立柱(61),立柱(61)的上端中央设置有与通孔(2211)相配合的凸柱(62),凸柱(62)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立柱(61)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立柱(61)的下端固设有最少三个支板(63),所述支板(63)对称分布在立柱(61)的四周;所述外壳(1)的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还设置有将电容器芯组完全覆盖的绝缘导热油层(4)、绝缘隔板(7)、环氧树脂胶粘剂层(8),所述绝缘隔板(7)包括板体(71),板体(71)上设置有供引出端子(3)端部通过的引出孔(711),板体(71)的边沿设置有向上翻起的环状上翻边(72)、向下翻起的环状下翻边(73);所述环氧树脂胶粘剂层(8)与外壳(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电容器,包括圆桶状外壳(1)、位于外壳(1)内部的电容器芯组、引出端子(3),所述外壳(1)的下端封闭且外壳(1)的上端敞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组包括六个第一电容器芯(21)、一个第二电容器芯(22),所述第二电容器芯(22)的中央设置有圆柱状芯棒(221),芯棒(221)的中央设置有正多边形的通孔(2211),通孔(2211)的中心轴与芯棒(221)的中心轴共线;所述电容器芯组的中部设置有七孔定位套(5);所述七孔定位套(5)包括六根圆管体(51),六根圆管体(51)围成一圈且相邻圆管体(51)的外侧壁相互外切,六根圆管体(51)围成有位于中央的中央孔(52),所述圆管体(51)套设在第一电容器芯(21)的外部,所述中央孔(52)的孔壁外切于第二电容器芯(22)的外侧壁,所述圆管体(51)的外侧壁与外壳(1)的内侧壁相切;所述电容器芯组与外壳(1)的壳底之间设置有绝缘支架(6),绝缘支架(6)包括立柱(61),立柱(61)的上端中央设置有与通孔(2211)相配合的凸柱(62),凸柱(62)横截面的面积小于立柱(61)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立柱(61)的下端固设有最少三个支板(63),所述支板(63)对称分布在立柱(61)的四周;所述外壳(1)的内部从下往上依次还设置有将电容器芯组完全覆盖的绝缘导热油层(4)、绝缘隔板(7)、环氧树脂胶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新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市新泰电容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