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内棒操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4200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容器内棒操纵系统。具有:外旋转塞,该外旋转塞具有外旋转塞轴线;拾取臂组件,该拾取臂组件从外旋转塞延伸并且具有轴和枢臂,所述轴具有平行于外旋转塞轴线的轴心线,所述枢臂可围绕轴心线枢转,其中轴心线定位在与外旋转塞轴线相距第一径向距离处;内旋转塞,该内旋转塞偏心地配置在外旋转塞内,内旋转塞包括内旋转塞轴线,其中内旋转塞可独立于外旋转塞的旋转而旋转;进入端口旋转塞,该进入端口旋转塞偏心地配置在内旋转塞内,其中进入端口旋转塞能独立于外旋转塞和内旋转塞的旋转而旋转;和拉臂,该拉臂从进入端口旋转塞延伸并且包括拉臂轴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器内棒操纵系统
本技术涉及核反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器内棒操纵系统。
技术介绍
核裂变反应堆包括增殖-燃烧快速反应堆(也被称为行波反应堆,或TWR)。TWR指将被设计成在起动之后使用天然铀、贫铀、轻水反应堆乏燃料或钍作为重载燃料无限期地运转并且其中增殖且随后燃烧的波将相对于燃料行进的反应堆。因此,在一些方面,TWR是依赖于增殖至可用状态并现场燃烧的亚临界重载燃料运行的直通式快速反应堆。在TWR中,增殖和裂变波(“增殖-燃烧波”)起源于反应堆的中央芯体中并且相对于燃料移动。在燃料静止的情况下,增殖和燃烧波从燃点向外扩展。在一些情况下,燃料可移动以使得增殖和燃烧波相对于芯体静止(例如,驻波)但相对于燃料移动;驻波应被视为一种TWR。燃料组件的移动称为“燃料倒换(fuelshuffling)”并且可完成驻波,这是对反应堆特性(热、通量、功率、燃料燃烧等)的调节。其中燃料组件被倒换的中央芯体配置在反应堆容器中。燃料组件包括裂变核燃料组件和能产生裂变物质的核燃料组件。在中央芯体中还可配置有用于调节反应堆特性的反应控制组件。通过驻波限定的裂变能量形成热能,所述热能经一个或多个主冷却剂环路和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容器内棒操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内棒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旋转塞,所述外旋转塞包括外旋转塞轴线;拾取臂组件,所述拾取臂组件从所述外旋转塞延伸并且包括轴和枢臂,所述轴具有平行于所述外旋转塞轴线的轴心线,所述枢臂能围绕所述轴心线枢转,其中所述轴心线定位在与所述外旋转塞轴线相距第一径向距离处;内旋转塞,所述内旋转塞偏心地配置在所述外旋转塞内,所述内旋转塞包括内旋转塞轴线,其中所述内旋转塞能独立于所述外旋转塞的旋转而旋转;进入端口旋转塞,所述进入端口旋转塞偏心地配置在所述内旋转塞内,其中所述进入端口旋转塞能独立于所述外旋转塞和所述内旋转塞的旋转而旋转;和拉臂,所述拉臂从所述进入端口旋转塞延伸并且包括拉臂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1 US 62/3826501.一种容器内棒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旋转塞,所述外旋转塞包括外旋转塞轴线;拾取臂组件,所述拾取臂组件从所述外旋转塞延伸并且包括轴和枢臂,所述轴具有平行于所述外旋转塞轴线的轴心线,所述枢臂能围绕所述轴心线枢转,其中所述轴心线定位在与所述外旋转塞轴线相距第一径向距离处;内旋转塞,所述内旋转塞偏心地配置在所述外旋转塞内,所述内旋转塞包括内旋转塞轴线,其中所述内旋转塞能独立于所述外旋转塞的旋转而旋转;进入端口旋转塞,所述进入端口旋转塞偏心地配置在所述内旋转塞内,其中所述进入端口旋转塞能独立于所述外旋转塞和所述内旋转塞的旋转而旋转;和拉臂,所述拉臂从所述进入端口旋转塞延伸并且包括拉臂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内棒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转塞轴线、所述轴心线、所述内旋转塞轴线和所述拉臂轴线各者互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内棒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端口旋转塞的旋转和所述内旋转塞的旋转使所述拉臂轴线与所述外旋转塞轴线对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内棒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转塞、所述内旋转塞和所述进入端口旋转塞能定位成将所述拉臂定位在与外旋转塞的外周相距第一距离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内棒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臂包括拾取机构,所述拾取机构具有靠近与所述枢臂的轴相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W·吉伯恩斯S·W·希勒C·卡内考O·D·尼尔森A·奥戴德拉P·H·帕克
申请(专利权)人:泰拉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