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污容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4076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9:54
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是设置在高密度养殖区域下部或后部的设施渔业设备系统。由框架结构及围隔材料构成;相互连接相互依存以确定聚污容器形状为槽状,槽型聚污容器的底部平坦,用硬质材料铺底成为板状走道,是模块化废弃物汇集装置,收集废物的动力装置在聚污容器内移动收集转移沉积废弃物,大幅降低高密度养殖区域的污染状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水产养殖领域、微污染水体净化领域及污泥沉降领域,能高效收集粪便和残饵等污物,减少水产养殖对水体的污染,提升水产品品质,推广应用有望提高水产养殖的设备化和装备化水平,解决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的行业难题,促进养殖和污水处理行业技术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设施渔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置在高密度养殖区域下部的养殖生物排泄物汇聚转移设备系统。
技术介绍
2012年淡水养殖产量为2645万吨,较2011年养殖产量增加了6.98%,淡水网箱养殖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4.81%。为满足期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淡水产品的养殖产量,需要充分利用江河、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利用天然饵料资源或人工投饵养殖成鱼或鱼种。但是淡水池塘养殖和基于大型湖泊、水库的网箱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中含有大的残余饲料、粪便等固形废弃物,会造成养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危害养殖水域生态环境。Wallin和Haknson研究了养殖过程中磷的物质平衡:饵料中15%~30%的磷被鱼利用,16%~26%溶解在水中,51%~59%以颗粒态存在。相当一部分是以有机氮形式存在于残饵、粪便中,因此包含网箱养殖废弃物对水域的面域污染,制约大水面网箱养殖的发展。养殖废弃物收集及尾水处理技术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国外通过简单的排放前处理,实现废弃物的减排,提高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加拿大独资的艾格莫林公司,采用封闭式罐体水产养殖系统,通过将鱼粪过滤收集,制作生物有机肥料,减少对水体环境的污染,但系统造价昂贵。国内学者吴宗文等针对水库网箱养殖过程中排泄物污染问题做了多方面的探讨,具体方法是在网箱底部安装集粪斗及在斗壁安装振动装置、筛动装置,以提高集粪斗对鱼体排泄沉积物的收集效率,构建了从废弃物收集、固液分离等处理系统,将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饲料残饵、排泄物进行快速收集、固液分离,并对分离后的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处理,大幅降低尾水含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浓度,减小对养殖水域的污染,实现淡水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些网箱底部废弃物汇集装置针对网箱进行一对一的设置,不符合网箱区域设置的实际情况,相关的振动装置、筛动装置、集粪斗等也显得过于复杂,转移的动力装置是固定在集粪斗内,不能移动,导致装置很多,管理和操作也不方便。一种浮岛流水聚藻控藻系统及其使用方法(CN201610117617.0);一种后吸式流水养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CN201610117533.7);一种水基流水养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CN201510489015.3);一种水基流水养殖容器(CN201520600752.1)等技术方案构建的流水养殖系统,以漂浮于水面的浮力支撑结构,将主养对象集中到一个养殖区域,使常规池塘养殖设备化、具有易于管理、节省人工、饲料、药品、能耗,高产高效等优势,后端收集养殖对象的排泄物,降低养殖水体被污染。但这些技术方案由于粪便沉降装置设置在养殖系统尾端,粪便与养殖生物长期接触,粪便易被搅散而增加沉降难度,影响后续收集和转移出水体。只能部分解决集中流水高密度养殖和粪便部分收集问题,能减少水产养殖对外界水环境的依赖,降低养殖水域污染,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养殖尾水污染养殖水域。网箱养殖、流水养殖及水槽促流循环水养殖等高密度养殖提供了收集养殖生物粪便的基础条件,通过对高密度养殖区域进行区域化改造,集成模块化废弃物汇集装置,如几个网箱或2-4排网箱设置成一个区域,扩大收集面积,改变聚污容器形状,让转移粪便的动力装置在聚污容器内移动,将沉积在网箱底部的废弃物及高浓度尾水进行收集转移,大幅降低养殖水域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构建一个聚污容器系统,设置在高密度养殖区域的下部或后部,让养殖粪便沉降到槽型聚污容器的平坦底部,让转移粪便的动力装置在聚污容器内移动,从而集成当前模块化底部废弃物汇集装置,将沉积在网箱底部的废弃物及高浓度尾水进行收集转移,大幅降低网箱养殖等高密度养殖区域尾水的各项排放指标,有效降低高密度养殖区域的污染。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由框架结构(1)及围隔材料(2)构成;相互连接相互依存以确定聚污容器形状,下部设置沉降区(3),用硬质材料铺底成为板状走道(4),沉降并汇聚集中粪便和残饵;围隔材料的材质为塑料或其他非金属材料,材料为膜状和/或板状和/或在水中浸泡后小孔能密闭或封闭的小孔网格状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由框架结构(1)及围隔材料(2)构成;相互连接相互依存以确定聚污容器形状,下部设置沉降区(3),用硬质材料铺底成为板状走道(4),沉降并汇聚集中粪便和残饵;围隔材料的材质为塑料或其他非金属材料,材料为膜状和/或板状和/或在水中浸泡后小孔能密闭或封闭的小孔网格状材料。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为槽状,下部沉降区(3)用硬质材料铺底成为板状走道(4),形态为平底和/或弧形底和/或锥底和/或倒梯形底,槽底宽0.01-10.0m,方便粪便和残饵沉降汇聚到底部。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粪便沉降区近最低处布置板状走道(4),吸污动力装置和/或吸污头在板状走道(4)上移动,转移板状走道(4)上沉降汇聚的粪便和残饵,水体从聚污容器的上口面流出。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板状走道(4)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或硬质塑料材料。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淹没于水中,低于养殖网箱(7)及其他养殖设施设备,密度较大的粪便自然沉降汇聚于底部。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位于养殖设施设备的后部,密度较大的粪便随水流进入聚污容器,自然沉降汇聚于底部。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的四边添加围隔材料(5),为膜状和/或板状材料和/或密网材料,上缘设置上框架结构(6)与养殖设施底部区域相连接,形成一定倾斜度,设置在网箱(7)养殖区域的下面,倾斜张开扩大面积承接污物,扩大聚污容器的承接范围和承接数量。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的四边添加膜状和/或板状围隔材料(5),材料的宽度为0.1-50.0m,扩大面积,承接下沉污物。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聚污容器的长边可以相互靠拢,拼接在一起,形成并联的聚污容器结合体,承接更大范围的养殖粪便汇聚。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上口面长4.0-1000.0m,宽2.0-500.0m,高0.01-20.0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聚污容器系统为槽状系统,有平整的底部,方便粪便充分沉降和集中。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可以根据养殖区的特点,设置到养殖区的下面或养殖区的后面,安装设置方便。3.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可以设置在几个网箱或2-4排网箱下面,统一收集这个区域的粪便,收集面积不受网箱大小的限制。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槽状底部设置有吸污走道,吸污装置和/或吸污头在走道上移动,充分高效吸污。附图说明图1一种聚污容器系统立体示意图图2一种聚污容器系统竖直剖面示意图(平行于宽边)显示四排网箱,中间有空隙图3一种聚污容器系统竖直剖面示意图(平行于长边)显示一排网箱,共10个1框架结构;2围隔材料;3沉降区;4板状走道;5围隔材料;6上框架结构;7网箱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实施实例进一步详述,但本实施实例所叙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不应以此来局限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水产养殖领域或环保水处理领域的从业者进行的适应性改变或变通依然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聚污容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由框架结构及围隔材料构成;相互连接相互依存以确定聚污容器形状,下部用硬质材料设置沉降区,用硬质材料铺底成为板状走道,沉降并汇聚集中粪便和残饵;围隔材料的材质为非金属,材料为膜状和/或板状和/或在水中浸泡后小孔能密闭或封闭的小孔网格状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由框架结构及围隔材料构成;相互连接相互依存以确定聚污容器形状,下部用硬质材料设置沉降区,用硬质材料铺底成为板状走道,沉降并汇聚集中粪便和残饵;围隔材料的材质为非金属,材料为膜状和/或板状和/或在水中浸泡后小孔能密闭或封闭的小孔网格状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为槽状,下部沉降区用硬质材料铺底成为板状走道,形态为平底或弧形底或锥底或倒梯形底,槽底宽0.01-10.0m,方便粪便和残饵沉降汇聚到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粪便沉降区近最低处布置板状走道,吸污动力装置在板状走道上移动,转移板状走道上沉降汇聚的粪便和残饵,水体从聚污容器的上口面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板状走道的材质为金属材料或硬质塑料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污容器系统,其特征在于聚污容器淹没于水中,低于养殖设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清发苏明刘东陈洪斌唐贤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能正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