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1755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限定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配置成分别通过可受控打开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与第三腔室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促使壳体内空气流动;以及第三腔室内设置有干衣模块,室内机具有多种干衣模式;其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设置成分别位于第三腔室的上方和下方,且第一连通口位于第三腔室的后部上方,第二连通口位于第三腔室的前部下方;以及在任意干衣模式下,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配置成促使第二腔室内的空气经由第二连通口进入第三腔室并在第三腔室内通过干衣模块,以及促使第三腔室内的空气经由第一连通口进入第一腔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
技术介绍
目前立式空调的室内机部分空间浪费,空调除了制冷制热季节利用率不高。如何在温度适宜季节也能利用空调进行一些必要的日常工作,是本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干衣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本专利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升空调器室内机的使用舒适度。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限定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配置成分别通过可受控打开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促使所述壳体内空气流动;以及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干衣模块,所述室内机具有多种干衣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上方和下方,且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后部上方,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前部下方;以及在任意所述干衣模式下,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配置成促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三腔室并在所述第三腔室内通过所述干衣模块,以及促使所述第三腔室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以及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以分别允许或阻止室内环境空气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以及分别允许或阻止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空气流出至室内环境;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在任意所述干衣模式下受控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在任意所述干衣模式下受控打开,以使环境空气经由第二进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后,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所述壳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分别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且所述多种干衣模式包括普通干衣模式,所述室内机还具有换热模式;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配置成在所述普通干衣模式下分别受控制冷和制热,以及在所述换热模式下同时制冷或同时制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所述换热模式下均受控打开,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在所述换热模式下均受控关闭,以使分别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空气分别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机以及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机,形成独立的换热气流并分别自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至周围环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内侧;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且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机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隔离开的第一分隔板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隔离开的第二分隔板;且所述第一连通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后部,且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机的上游,所述第二连通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前部,且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机的下游,以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空气自所述第三腔室的后侧底部流入所述第三腔室,并向前向上流动通过所述干衣模块后自所述第三腔室的前侧顶部流出所述第三腔室。进一步地,所述多种干衣模式还包括制热干衣模式;且所述第二换热器配置成在所述制热干衣模式下受控制热,所述第一换热器配置成在所述干衣模式下根据所述室内机所处环境湿度在制热和制冷运行状态之间切换;以及当所述第一换热器受控制热时,其温度小于第二换热器的温度。进一步地,在所述室内机运行制热干衣模式的情况下,当所述环境湿度大于预设的湿度阈值时,所述第一换热器受控制冷;以及当所述环境湿度小于等于预设的湿度阈值时,所述第一换热器受控制热。进一步地,所述多种干衣模式还包括制冷干衣模式;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在所述制冷干衣模式下受控制冷,所述第二换热器在所述制冷干衣模式下受控制热。进一步地,所述干衣模块包括容纳桶,所述容纳桶的桶壁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以允许所述第三腔室内的空气流入和流出所述容纳桶;且所述桶壁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共同限定出干衣风道,以引导自所述第一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三腔室的至少部分空气流动至所述容纳桶的背离所述第一连通口的顶部、底部和周侧,并通过所述通气孔进入至所述容纳桶内。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由于具有可受控连通的具有第一风机的第一腔室、具有第二风机的第二腔室和设置有干衣模块的第三腔室以实现干衣功能,并可在运行干衣模式时持续吸入环境空气并在干衣后将其排出,以提高干衣效率且促进室内空气循环。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室内机具有可依次连通的用于形成烘干气流的第二腔室、用于放置潮湿衣物的第三腔室和用于冷却除湿的第一腔室,其连通的风路中形成持续的干衣气流,以持续将第二腔室内相对干燥且温度较高的干衣气流吹入第三腔室,并将第三腔室的干衣模块内的相对湿度较大的空气中的水分带走,形成湿热空气,以及将该湿热空气吸入至第一腔室内,并通过其内运行制冷的第一换热器使该湿度较大的空气中的水分冷凝,以对该湿热空气进行降温除湿,而后将干燥后的空气吹送回室内环境中。由此,可避免干衣产生的湿热空气从室内机直接流出至室内环境,使在正在进行干衣的空调器不会对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产生影响,且可持续地提供干燥舒适的空气促进室内环境空气循环。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任意干衣模式下的风路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换热模式下的风路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在普通干衣模式和制热干衣模式下的冷媒流路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普通干衣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热干衣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制冷干衣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的示意性结构图。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1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壳体内可限定有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20和第三腔室30。壳体上可设置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以及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22,以分别允许或阻止室内环境空气进入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以及分别允许或阻止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内的空气流出至室内环境。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100和第二风机200,以促使壳体内空气流动。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20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限定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配置成分别通过可受控打开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促使所述壳体内空气流动;以及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干衣模块,所述室内机具有多种干衣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上方和下方,且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后部上方,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前部下方;以及在任意所述干衣模式下,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配置成促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三腔室并在所述第三腔室内通过所述干衣模块,以及促使所述第三腔室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柜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壳体,其内限定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配置成分别通过可受控打开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以促使所述壳体内空气流动;以及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干衣模块,所述室内机具有多种干衣模式;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上方和下方,且所述第一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后部上方,所述第二连通口位于所述第三腔室的前部下方;以及在任意所述干衣模式下,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配置成促使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三腔室并在所述第三腔室内通过所述干衣模块,以及促使所述第三腔室内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一连通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以及可受控打开或关闭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以分别允许或阻止室内环境空气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以及分别允许或阻止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空气流出至室内环境;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在任意所述干衣模式下受控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在任意所述干衣模式下受控打开,以使环境空气经由第二进风口流入所述壳体,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后,经由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所述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分别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且所述多种干衣模式包括普通干衣模式,所述室内机还具有换热模式;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配置成在所述普通干衣模式下分别受控制冷和制热,以及在所述换热模式下同时制冷或同时制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所述换热模式下均受控打开,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在所述换热模式下均受控关闭,以使分别经由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空气分别依次经过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机以及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超姜全超曾福祥王彦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