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17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室内机包括:具有第1热交换区域和第2热交换区域的室内侧热交换机;调节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调节器,设置于第1热交换区域与第2热交换区域之间;和室内侧风扇,使来自吸入口的空气在室内侧热交换机进行热交换并形成从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第2热交换区域和第1热交换区域沿着室内侧风扇的旋转方向配置于空气调节机的吸入侧。在供暖运转时通过压力调节器的减压,第1热交换区域形成第1冷凝温度,第2热交换区域形成比第1冷凝温度低的第2冷凝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机,特别涉及从送风口吹出的空气具有不同的温度区域的空气调节机。
技术介绍
一般的空气调节机中,通常,为了抑制噪音和振动进入室内,使用将成为大的噪音源、振动源的设备配置于室外机、将噪音和振动少的设备配置于室内机的分体型。作为一般的分体型的空气调节机的主要的结构,在室外机设置有压缩机、室外侧热交换机、室外侧送风风扇、四通阀、膨胀阀等,在室内机设置有室内侧热交换机、室内侧送风风扇、控制部等。室外机和室内机利用制冷剂配管和控制用配线相互机械连接和电连接。这样构成的分体型的空气调节机中的室内机设置于室内的壁面等,以室内成为所需的温度的方式进行空气调节动作。近年的地球环境的保护、防止地球温暖化的观点出发中,空气调节机中也要求节能性能的提高。空气调节机中,为了使节能性能提高,重要的是提高构成空气调节机的各设备的能量效率来削减装置整体的消耗电力量。特别是,在空气调节机中,不是以室内整体成为所需的温度的方式进行无用的空气调节,而是以室内的至少需要的区域成为所需的温度的方式进行空气调节,提案有各种实现消耗电力的削减。例如,(日本)特开平8-68568号公报中提案有,从作为室内机的送风口的吹出口向室内送出不同温度的空气,所谓尝试进行称为头寒足热的舒适的空气调节。上述现有的空气调节机中,在室内机设置多个制冷剂通路,对各个制冷剂通路利用多个开闭阀的开闭控制来确定制冷剂通路,使制冷剂在该确定了的制冷剂通路流动来进行与不同的运转模式对应的空气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现有的空气调节机是通过进行开闭阀的开闭控制,在室内机的热交换机的一部分形成非热交换部分,将通过了该非热交换部分的空气(原始空气)原样送到吹出口,与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一起从吹出口吹出到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的结构。这样,上述现有的空气调节机是通过从吹出口重叠地吹出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热气或者冷气)和原始空气,特别来谋求稳定运转时效率的提高的结构。在这样的现有的空气调节机中,目的是将室内整体空气调节成规定的温度范围,难以根据室内存在的人的位置和人的活动量等,积极地进行空气调节以成为所述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特别是,在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存在多个人的情况下,不能以成为各个人都感觉舒适的温度的方式进行空气调节。本专利技术中,目的是对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进行最适合的空气调节,并且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通过进行以该室内的人为中心的空气调节,能够一边抑制无用的空气调节实现省电,一边进行室内存在的人们感觉舒适的空气调节。本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机具有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机、减压器和室外侧热交换机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由室内机和室外机构成。室内机包括:具有第1热交换区域和第2热交换区域的室内侧热交换机;调节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调节器,其设置于第1热交换区域与第2热交换区域之间;和室内侧风扇,其使来自形成于室内机的上部的吸入口的空气在室内侧热交换机进行热交换,并形成从形成于室内机的下部的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第2热交换区域和第1热交换区域沿着室内侧风扇的旋转方向配置于空气调节机的吸入侧。在供暖运转时通过压力调节器的减压,第1热交换区域形成第1冷凝温度,第2热交换区域形成比第1冷凝温度低的第2冷凝温度。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对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进行最适合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机,通过进行该室内的以人为中心的空气调节,能够一边抑制无用的空气调节,一边可靠地进行室内存在的人们根据舒适的空气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中的室内机的概略结构的纵截面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从右侧下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从右侧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制冷剂回路的模式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热交换机的具体的制冷剂通路的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供暖运转时的热交换机的各部位的温度的曲线图。图7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中的p-h线图。图8是表示热交换机中的第2热交换区域占全部的热交换区域的比率的供暖能力的变化和吹出温度的差的变化的曲线图。图9是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供暖运转时的在第1热交换区域和第2热交换区域进行了热交换的情况下的等值线图。图10是用于说明用于规定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分隔件的条件的图。图11是表示构成为在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供暖运转时满足条件1的例子的纵截面图。图12是表示构成为在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供暖运转时满足条件2的例子的纵截面图。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上下风向百叶板和左右风向百叶板的具体的转动位置的例示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上下风向百叶板和左右风向百叶板的具体的转动位置的例示的立体图。图15A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风向百叶板组件中的微型叶片的效果的图。图15B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风向百叶板组件中的微型叶片的效果的图。图16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中实施的冷热感检测控制的过滤处理的流程图。图1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中实施的冷热感的空气调节控制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的空气调节机具有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机、减压器和室外侧热交换机循环的制冷剂回路,由室内机和室外机构成。室内机包括:具有第1热交换区域和第2热交换区域的室内侧热交换机;调节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调节器,其设置于第1热交换区域与第2热交换区域之间;和室内侧风扇,其使来自形成于室内机的上部的吸入口的空气在室内侧热交换机进行热交换,并形成从形成于室内机的下部的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第2热交换区域和第1热交换区域沿着室内侧风扇的旋转方向配置于空气调节机的吸入侧。在供暖运转时通过压力调节器的减压,第1热交换区域形成第1冷凝温度,第2热交换区域形成比第1冷凝温度低的第2冷凝温度。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的空气调节机是如下所述的结构:能够对空气调节对象的室内进行两种温度运转模式的空气调节,并且能够一边抑制无用的空气调节来实现省电,一边进行室内存在的人们感觉舒适的空气调节。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中,还可以包括将第1方式中的吹出口分割为成为室内机的前面侧的第1吹出口和成为室内机的背面侧的第2吹出口两部分的分隔件。在供暖运转时,从第1吹出口吹出比室内温度高的第1温度的空气,从第2吹出口吹出比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的空气。通过采用该结构,第1温度的风和第2温度的风不易混合,能够明确地将吹出风的温度分成两种温度吹出。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的空气调节机中,第2方式还可以包括:后引导件,其设置于室内侧风扇的背面侧,具有将来自室内侧风扇的气流引导至第2吹出口的功能;和稳定器,其与后引导件相对地设置于室内侧风扇的前面侧,具有将来自室内侧风扇的气流引导至第1吹出口的功能。分隔件配置于吹出口的后引导件与稳定器之间,将吹出口分割为第1吹出口和第2吹出口两部分,从第1吹出口主要吹出利用第2热交换区域的第2冷凝温度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从第2吹出口主要吹出利用第1热交换区域的第1冷凝温度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采用该结构,第1温度的风和第2温度的风难以混合,并且风向的控制变得可靠,对室内的温度调节的效果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气调节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室内机和室外机构成的空气调节机,具有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机、减压器和室外侧热交换机循环的制冷剂回路,所述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具有第1热交换区域和第2热交换区域的室内侧热交换机;调节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调节器,其设置于所述第1热交换区域与所述第2热交换区域之间;和室内侧风扇,其使来自形成于所述室内机的上部的吸入口的空气在所述室内侧热交换机进行热交换,并形成从形成于所述室内机的下部的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第2热交换区域和第1热交换区域沿着所述室内侧风扇的旋转方向配置于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吸入侧,在供暖运转时通过所述压力调节器的减压,所述第1热交换区域形成第1冷凝温度,所述第2热交换区域形成比所述第1冷凝温度低的第2冷凝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09 JP 2016-1568021.一种由室内机和室外机构成的空气调节机,具有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机、减压器和室外侧热交换机循环的制冷剂回路,所述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具有第1热交换区域和第2热交换区域的室内侧热交换机;调节制冷剂压力的压力调节器,其设置于所述第1热交换区域与所述第2热交换区域之间;和室内侧风扇,其使来自形成于所述室内机的上部的吸入口的空气在所述室内侧热交换机进行热交换,并形成从形成于所述室内机的下部的吹出口吹出的气流,第2热交换区域和第1热交换区域沿着所述室内侧风扇的旋转方向配置于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吸入侧,在供暖运转时通过所述压力调节器的减压,所述第1热交换区域形成第1冷凝温度,所述第2热交换区域形成比所述第1冷凝温度低的第2冷凝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吹出口分割为所述室内机的前面侧的第1吹出口和所述室内机的背面侧的第2吹出口两部分的分隔件,在供暖运转时,从所述第1吹出口吹出比室内温度高的第1温度的空气,从所述第2吹出口吹出比所述第1温度高的第2温度的空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引导件,其设置于所述室内侧风扇的背面侧,具有将来自所述室内侧风扇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2吹出口的功能;和稳定器,其与所述后引导件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室内侧风扇的前面侧,具有将来自所述室内侧风扇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1吹出口的功能,所述分隔件配置于所述吹出口的所述后引导件与所述稳定器之间,将所述吹出口分割为所述第1吹出口和所述第2吹出口两部分,从所述第1吹出口主要吹出利用所述第2热交换区域的所述第2冷凝温度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田理十仓聪山本宪昭川添大辅野间富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