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405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比例电磁铁,一端与所述比例电磁铁连接的螺套,活动设在所述螺套内的衔铁,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螺套的另一端的阀套,所述阀套的另一端上设有油口A和油口B;连接在所述阀套内的主阀芯,其上设有与油口B连通的第一阻尼孔和与油口A连通的第二阻尼孔;活动套接在所述主阀芯内的先导阀套,其上设有先导腔室和第三阻尼孔;以及先导阀芯,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衔铁的另一端,先导阀芯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腔、先导腔室和第二阻尼孔,且所述先导阀芯的另一端对应第二阻尼孔处形成为中部小而两边大的。该比例单向流量阀结构简单、成本低并可实现双向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阀
,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
技术介绍
近年来,比例单向流量阀在随车吊、高空作业车、拖拉机旋耕犁、电动叉车等升降设备上应用越来越多。在设备停止时,比例单向流量阀起到保压的作用,防止液压缸下滑;当设备需要下降时,比例单向流量阀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大小,控制开口大小,调节液压缸输出的流量,进而控制升降设备的下降速度。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只能实现单方向的比例流量控制,也就是说液压油从比例单向流量阀的油口B流入油口A的时候能实现比例流量控制的话,那液压油从油口A流入油口B时只起单向阀作用完成不了比例流量控制。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5298967A、名称为“一种大马力拖拉机提升器阀组”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就提供了一种控制拖拉机提升器的液压阀组,其中就采用了2个比例单向流量阀,分别用于控制提升器的上升和下降速度调节。由于比例阀的价格昂贵,采用2个比例单向流量阀势必造成成本的上升,限制了比例单向流量阀在一些价格较低的主机上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该比例单向流量阀结构简单、成本低并可实现双向控制。为了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包括:比例电磁铁,螺套,其一端与所述比例电磁铁连接;衔铁,其活动设在所述螺套内,其一端通过弹性件抵接在所述比例电磁铁内;阀套,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螺套的另一端,所述阀套的另一端上设有油口A和油口B;主阀芯,其连接在所述阀套内,其上设有与油口B连通的第一阻尼孔和与油口A连通的第二阻尼孔;先导阀套,其活动套接在所述主阀芯的主腔体内,靠近油口A的一端设有朝向油口A开口的先导腔室以及与先导腔室连通的第三阻尼孔,所述第三阻尼孔能与所述第一阻尼孔连通;以及先导阀芯,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衔铁的另一端,先导阀芯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腔、先导腔室和第二阻尼孔,且所述先导阀芯的另一端对应第二阻尼孔处形成为中部直径小而两边直径大的结构,所述两边直径大的结构均可封堵第二阻尼孔;所述先导阀芯移动带动先导阀套移动时,通过控制比例电磁铁的电压大小控制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和主阀芯的开启、关闭以及开口大小从而形成对油口A或油口B进油时的双向节流控制。在本专利技术中,不像现有技术中设置有多个比例单向阀分别进行控制,而是通过设计比例单向阀的内部结构,使得通过控制比例电磁铁的电压大小就能控制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和主阀芯的开启、关闭以及开口大小,实现通过一个比例单向阀就能实现对油口A或油口B进油时的双向节流控制,因而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控制腔为由衔铁下端面、螺套的中部、阀套的上部、主阀芯的上端、先导阀套以及先导阀芯形成的、位于主阀芯上端的腔室,所述控制腔与所述先导腔室连通。形成了一个体积相对较大的控制腔,方便进行多级比例控制。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阻尼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阻尼孔的直径。所述先导阀套跟随所述先导阀芯朝向比例电磁铁移动时,所述第一阻尼孔从与第三阻尼孔导通的节流位置移动到被关闭的位置。第一阻尼孔与第三阻尼孔错开时,先导阀套遮挡第一阻尼孔,第一阻尼孔的油液不能进入先导腔,第一阻尼孔处于关闭位置。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先导阀芯的另一端包括大端、腰部和小端,所述腰部的直径小于第二阻尼孔的直径,所述大端与所述腰部之间设有过渡的斜面,所述腰部与小端之间设有过渡的弧面;所述小端的直径等于第二阻尼孔的直径;所述先导阀芯跟随所述衔铁朝向比例电磁铁移动时,所述第二阻尼孔从被先导阀芯封堵的关闭位置移动到节流状态再到关闭状态。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先导阀芯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的环形凹槽,所述先导阀套经连接件、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先导阀芯固定连接。连接件连接先导阀套和先导阀芯,因而在先导阀芯跟随衔铁向上移动时,先导阀套也跟随先导阀芯同步向上移动。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先导阀芯连接所述衔铁的一端为T型结构,所述衔铁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先导阀芯的T型结构配合的第一T型孔,所述衔铁的另一端设有第二T型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T型孔的大孔中,所述第一T型孔与第二T型孔连通。第一T型孔与第二T型孔的结构,既保证弹性件的功能稳定,又能保证先导阀芯与衔铁运动的同步性。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油口B进油时,给予比例电磁铁一个电压,所述衔铁克服所述弹性件的作用力,带动所述先导阀芯向上运动,所述先导阀套向上运动遮挡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开启,控制腔的压力下降,油口B与控制腔的压差作用在主阀芯上;增大比例电磁铁上的电压,油口B与控制腔的压差增大,主阀芯开启,油口B的油液经主阀芯移动到油口A;进一步增大比例电磁铁上的电压,先导阀芯与第二阻尼孔之间的过流面积达到最大,主阀芯完全开启。油口B进油时,实现从油口B到油口A的油液的节流控制。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油口A进油时,先给予比例电磁铁一个电压,使得先导阀套处于完全遮挡第一阻尼孔的位置;增大比例电磁铁的电压,第一阻尼孔开启,先导阀芯与第二阻尼孔之间的过流面积减小,主阀芯在油口A与控制腔的压差作用下逐渐开启;进一步增大比例电磁铁的电压,主阀芯达到最大开度。可以理解的是,油口A进油时,若不给比例电磁铁电压,则相当于普通的单向阀。为了实现从油口A到油口B的比例控制,则开始需要先给予比例电磁铁一个充足的电压使得先导阀套处于完全遮挡第一阻尼孔的位置,然后再从油口A进油。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阀套与所述螺套的另一端螺纹密封连接,所述主阀芯的下端与所述阀套的连接处设有斜面。为了实现更好的密封连接,斜面的结构在主阀芯开启前可实现保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个比例单向阀可实现从油口A到油口B以及从油口B到油口A的双向控制;相对现有技术中采用多个比例阀,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减少了安装多个阀的难度,占用面积小;2)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双向控制阀而言,零部件更少、结构更简单、使用更可靠;也降低了制造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的实施例在油口B进油时的其中一个位置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的后一个位置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1中的实施例在油口A进油时的其中一个位置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4的后一个位置示意图;图6所示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的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专利技术人在专利技术过程中注意到,现有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只能实现单方向的比例流量控制,限制了比例单向流量阀的应用范围。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下面进行说明。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的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比例电磁铁,螺套,其一端与所述比例电磁铁连接;衔铁,其活动设在所述螺套内,其一端通过弹性件抵接在所述比例电磁铁内;阀套,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螺套的另一端,所述阀套的另一端上设有油口A和油口B;主阀芯,其连接在所述阀套内,其上设有与油口B连通的第一阻尼孔和与油口A连通的第二阻尼孔;先导阀套,其活动套接在所述主阀芯内,靠近油口A的一端设有朝向油口A开口的先导腔室以及与先导腔室连通的第三阻尼孔,所述第三阻尼孔能与所述第一阻尼孔连通;以及先导阀芯,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衔铁的另一端,先导阀芯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腔、先导腔室和第二阻尼孔,且所述先导阀芯的另一端对应第二阻尼孔处形成为中部直径小而两边直径大的结构,所述两边直径大的结构均可封堵第二阻尼孔;所述先导阀芯移动带动先导阀套移动时,通过控制比例电磁铁的电压大小控制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和主阀芯的开启、关闭以及开口大小从而形成对油口A或油口B进油时的双向节流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控制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比例电磁铁,螺套,其一端与所述比例电磁铁连接;衔铁,其活动设在所述螺套内,其一端通过弹性件抵接在所述比例电磁铁内;阀套,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螺套的另一端,所述阀套的另一端上设有油口A和油口B;主阀芯,其连接在所述阀套内,其上设有与油口B连通的第一阻尼孔和与油口A连通的第二阻尼孔;先导阀套,其活动套接在所述主阀芯内,靠近油口A的一端设有朝向油口A开口的先导腔室以及与先导腔室连通的第三阻尼孔,所述第三阻尼孔能与所述第一阻尼孔连通;以及先导阀芯,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衔铁的另一端,先导阀芯的另一端穿过控制腔、先导腔室和第二阻尼孔,且所述先导阀芯的另一端对应第二阻尼孔处形成为中部直径小而两边直径大的结构,所述两边直径大的结构均可封堵第二阻尼孔;所述先导阀芯移动带动先导阀套移动时,通过控制比例电磁铁的电压大小控制第一阻尼孔、第二阻尼孔和主阀芯的开启、关闭以及开口大小从而形成对油口A或油口B进油时的双向节流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为由衔铁下端面、螺套的中部、阀套的上部、主阀芯的上端、先导阀套以及先导阀芯形成的、位于主阀芯上端的腔室,所述控制腔与所述先导腔室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阻尼孔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套跟随所述先导阀芯朝向比例电磁铁移动时,所述第一阻尼孔从与第三阻尼孔导通的节流位置移动到被关闭的位置再到节流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比例单向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芯的另一端包括大端、腰部和小端,所述腰部的直径小于第二阻尼孔的直径,所述大端与所述腰部之间设有过渡的斜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文泽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